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次飞跃是以“大包干”为标志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第二次飞跃是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以形成“三足鼎立”农村经济格局为特征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三次飞跃。总结这三次飞跃的历史性作用和意义,研究这三次飞跃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能动地推进第三次飞跃的健康发展,有着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我国经济的非均衡状态出发。从计划工作的规划,协调、配额三者统一的角度,探讨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即:规划、协调、配额三者都应考虑价值规律的作用;它们都意味着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或调节,属于高层次调节。不同于市场对经济的调节;它们对经济的调节都存在一个“度”。在一定的客观经济形势之下,计划的“度”与市场调节的“度”是互补的,经济运行状况的好坏决定着计划的“度”和市场调节的“度”。随着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二者的“度”也就相应地调整。最后作者指出,全面认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不应拘泥于“经济中的计划部分究竟以占多大比例为最佳”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探索性和应用性市场学习、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与企业效率和效果绩效之间的差异化关系。基于303家中国企业双份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渐进式创新正向促进突破式创新,并受竞争战略独特性正向调节;探索性市场学习比应用性市场学习更有助于促进突破式创新,而应用性市场学习比探索性市场学习更有助于促进渐进式创新;两种市场学习交互正向影响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但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更强;突破式创新比渐进式创新对绩效效率与效果两方面的提升都更大。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应在两个方面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在国民经济总体活动中,二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前者是实现宏观经济计划性与微观经济市场性的有机结合,具体表现为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后者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调节方式,具体表现为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这三种调节方式的相互结合及其内部的计划与市场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在整合社会网络、制度与创新抵制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调节模型,对241份高技术企业管理人员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技术的突破式创新正向影响社会抵触;基于市场的突破式创新与社会抵触呈正U型关系;政治关系正向调节基于技术的突破式创新与社会抵触的关系,而对基于市场的突破式创新与社会抵触的关系没有影响;商业关系对这两种突破式创新与社会抵触的关系均无影响。上述结论丰富了突破式创新与社会抵触关系理论,同时也有助于政府、企业深入理解政商关系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构建良好的政商关系减少社会抵触现象。  相似文献   

6.
设计经济体制尤其是计划体制改革的方案和步骤,首先要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按照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经济运行机制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我认为,这是一种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合二而一”并使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理想的、长期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经济理论界就计划和市场的结合形式提出过多种观点,如“板块说”、“渗透说”、“胶体说”、“重合说”等等。这些观点都各有道理,但也都失之于片面,不能充分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复杂情况。我认为从我国的国情、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状出发,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是一个较长时期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是多种结合形武并存和互相交错。我们的任务应当是认真探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结合形式和各种结合形式的合理组合。 1.正确处理“板块”式结合与渗透式结合的关系,形成“板块”渗透式结合。有一种意见认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逐渐严重的“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问题,提出应当确立市场机制在劳动资源调节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创造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条件,打破计划与市场调节的“板块式”结合状况,使计划建立在对市场的调节之上,形成国家调节劳动力市场,市场影响政府决策并引导企业招工和劳动者就业行为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9.
晋诚煤业集团工会,三年来在创建“五型”工会活动中,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全方位、多层次,积极推进“五型”工会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取得了较为明显成效,总结创新创建成果,基本上解决了基层工会组织进一步“活”起来,工会干部进一步“动”起来和集团公司工会“品牌化”三个根本问题,工会工作在八个方面有了新突破。一是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经济发展中心,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工作上有了新突破;二是源头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代会制度建设上有了新突破;三是完善规范厂务公开制度,民主管理工作有了新突破;四是充分发挥群安组织优势,在创建特色群安工作品牌上有了新突破;五是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在推动集团公司和谐劳动关系发展上有了新突破;六是着力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职工谋事,为党政分忧,在帮扶机制建设上有了新突破;七是坚持走“专业带大众、大众促专业”的发展道路,在职工文化体育工作上有了新突破;八是加强工会各项基础工作,工会自身建设有了新突破。深化“五型”工会创建活动 实现工会工作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指出,能否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衡量改革的尺度。用价值规律推进改革,以经济手段为主而不是以行政手段为主来操作改革,应成为中国式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色。与此相关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经历三个阶段(三次突破):第一阶段,要以“搞活流通”为突破口;第二阶段,要以“搞活金融”为突破口;第三阶段,要以“搞活技术、信息市场”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刘汴生 《经济师》2003,(7):18-19
国家办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一种普遍的现象 ,国有经济的发展与调整要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文章认为国有经济是国家干预经济和控制经济的手段 ,它是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 ,为其他类型的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加强了该国国际竞争能力。国有企业的进与退受制约于国家宏观管理的“市场缺陷”和“计划缺陷”的表现程度 ,当“市场缺陷”表现较为充分时 ,国有经济就要作为国民经济的补充来加强 ;当“计划缺陷”表现较为充分时 ,国有经济就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12.
“国家调节市场”有两种根本不同性质的情况:一种是国家对市场进行随机性干预,即当市场出现紊乱时,国家可以针对市场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被动地干预。国家对市场的这种调节属于无预先目标的、非规范化的后发性调节,国家在这种情况的调节中实际上处于被动地位。另一种是国家对市场的有计划调节,即国家可以根据计划目标的要求对市场进行自觉的计划导向。国家对市场的这种调节,是要通过市场运行来体现经济运行的计划性,因而主要表现为一种带有预见性和规范化的超前反馈调节,调节的目标是把市场运行和国家长期发展目标有机地衔接起来,国家在调节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经济运行机制中的国家调节市场,指的是后一种调节,而并不是前一种调节。由此,我认为那种把国家调节市场同计划调节市场截然分开,强调国家调节范围比计划调节范围大,计划调节包括于国家调节之中的观点,是不确切的。其实,国家调节市场就是计划调节市场,计划作为国家调节市场的依据而贯穿于国家调节活动的始终,国家调节市场的全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世界都在热烈地讨论“新的技术革命”。有人把它叫做“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人又称它为“第三次浪潮”。不管名称如何,看来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就是,现在已经突破和将要突破的新的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新的飞跃。面临这一情况,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的经济战略和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得到了快速飞跃,然而“专利泡沫”“专利沉睡”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有效促进专利数量到专利质量的转变是实现专利强国的关键。本文基于信号传递理论,构建了市场信号与技术特征共同影响国际高质量专利形成的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在美国专利与商标局(USPTO)申请的专利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信号有助于传递积极的专利信号与打破信息不对称,推动形成国际高质量专利;技术特征能够扩大专利自身的技术范围与技术合作空间,与国际高质量专利也存在显著正向关系;此外,技术特征能够产生技术噪音与技术竞争压力,弱化信号传递效率,从而负向调节市场信号对国际高质量专利的促进效应。本文认为与市场上的普通商品一样,专利存在“酒香也怕巷子深”问题,一方面企业应该加强专利国际推广;另一方面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与减弱信息不对称,共同塑造中国国际高质量专利。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应以建立和健全市场机制为核心。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关键又在于通过开拓作为生产要素集和体的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解决资源存量的结构调整与重新组合的问题。作者还提出并论证了“计划内在市场”的一种新的宏观经济调节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 计划调节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通过制定并组织执行不同形式的计划对国民经济进行指导和管理,以使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一种调节机制。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指令性计划,即国家通过直接下达具有强制性或约束力的指标来保证实行的计划;二是指导性计划,即国家的计划指标只作为参考,主要靠运用经济杠杆来引导实行的计划。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两种计划形式都要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就是计划调节。有一种观点,把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说成是计划调节的第三种形式,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的自发调节,限于小商品的自发调节,是局部的,而且是小范围的。资本主义的自发调节是全局性的和大范围的”。这样把不  相似文献   

17.
<正> 1.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老而又新的课题。说其老,有人认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自公有制诞生以来就一直是经济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有人认为,自社会经济走出小生产的框范,进入社会化大生产以来,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就是经济领域中人们努力解决的核心问题。说其新,表现在无论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改革,还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改革,都提  相似文献   

18.
周登科 《经济问题》1991,(12):29-31
最近,我国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就农村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方式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造成我国农业萎缩徘徊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份额太大,只有强化直接计划干预,农村经济才能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还有人认为,市场化是再次调动农户增加农业投入的新动力;但绝大多数同志都赞成“板块模式”的设想,即对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农副产品实行直接计划调控,而对那些需求弹性大、市场供求偏松的农副产品则主要实行市场调节。本文试图结合农户的投资行为,对上述三种观点进行深层次透视,并从中悟出一个农村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9.
杨永朴 《经济纵横》1990,(11):35-35
<正> 一、怎样看待“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模式这个模式基本上是当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模式,不是社会主义所应追求的目标模式。舍此不论,仅就这一公式本身来说,在实践过程中也行不通。首先,国家调节市场的中心内容是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国家要调节市场供求关系,首先要运用各种手段去调节企业的供给需求,否则,所谓国家调节市场就是空的。这说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离不开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诱导和调节。其次,既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就存在着资源(生产要素)配置的两种方式,一是计划配置、二是市场配置。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个模式,实际上否定了资源配置的计划方式。  相似文献   

20.
突破式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形式,而以竞合关系促进协同创新已成为企业常态。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探讨竞合关系、组织惯例更新和环境不确定性对突破式创新的交互作用机制。通过对298家企业问卷调研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竞争与合作均对突破式创新产生积极影响,竞合平衡对突破式创新产生消极影响;组织惯例更新分别在合作、竞合平衡与突破式创新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技术不确定性分别调节竞争、合作与突破式创新关系,市场不确定性分别调节合作、竞合平衡与突破式创新关系。该结论丰富了企业竞合与突破式创新关系研究,为企业管理利用竞合关系促进突破式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