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餐饮业作为食品安全链条上的最终环节,更是备受关注。如何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使餐饮服务业能朝着规范化、流程化的方向发展,是餐饮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从餐饮服务业目前所面临的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入手,就如何打造科学的餐饮食品管理体系来改善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对餐饮服务企业中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和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餐饮业集来料加工、产品零售和人工服务为一身,作为第三产业中的综合性服务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升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第三产业十分重要的支柱行业之一。但目前我国餐饮业整体表现出散、小、杂等特点,餐饮马太效应表征十分显著,餐饮业具备市场容量大、增长速度快、现金流好等特点,但整个餐饮行业盈利丰厚的企业屈指可数。因此,更新餐饮企业经营方式,拓展餐饮市场,完善餐饮业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多元化发展餐饮经销渠道是不断开拓进取和满足消费升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餐饮业食品安全风险控制能力远远落后于餐饮业收入规模的增长,餐饮业食品安全风险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产业运行与食品安全风险之间的具有密切关系,推动餐饮产业的科学发展是提高餐饮业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水平的重要抓手。本文从餐饮业产业进入门槛,产业化程度,产业标准与规范,劳动力水平以及行业组织等方面讨论了产业发展对食品安全风险的影响,认为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与构建有效的政府监管体系是互补的,通过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可以提高违法违规行为的成本,遏制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科学的产业政策帮助合法合规经营的餐饮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商报9月17日报道,清洁卫生安全作为食品安全的组成部分,贯穿餐饮业食品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做好餐饮清洁卫生安全工作,是政府主管部门和消费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在9月12日召开的全国餐饮业清洁卫生安全示范工程启动仪式上,中国烹饪协会将国际市场上代表餐厅清洁卫生安全的"白百合"评估标准首次引入中国。北京吉野家、和合谷和大董成为全国首批五家示范企业中的三家京籍餐企。据了解,全国餐饮业清洁卫生安全示范工程,是由中国烹饪协会倡导,美  相似文献   

5.
连锁餐饮企业已成为我国餐饮业的主力军,承担着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社会责任。目前,我国餐饮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多发,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文章通过分析目前连锁餐饮企业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防控策略,以期为连锁餐饮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餐饮食品安全,推动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商务部亦下发了《关于加强餐饮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为帮助广州市餐饮企业正确贯彻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关于加强餐饮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打造广州餐饮优质品牌,11月4日上午,广州商业总会联手广州地区饮食行业协会、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与打造餐饮企业安全品牌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餐饮单位与消费者间信息不对称,企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失信产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不断曝光,消费者开始怀疑餐饮单位的经营诚信。基于此,针对餐饮业的管理问题,应建设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体系,以提升餐饮服务单位信用意识,促进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体系更好地完善,供有关研究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近年来,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日渐完善的情况下,餐饮食品安全事件仍屡禁不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因而,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得出结论并提出了提升餐饮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进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应对策,以推动我国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外就餐的机会越来越多,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随着餐饮业的迅速发展,食品添加剂也逐渐在餐饮行业广泛使用,餐饮从业人员能否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保障餐饮行业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广州市海珠区餐饮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餐饮从业人员的食品添加剂认知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提升餐饮从业人员食品添加剂知识水平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WTO后过渡期,随着洋快餐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以及旅游业的不断繁荣,餐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营空间越来越小,我国本土餐饮业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本土餐饮业应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利用中国本土餐饮业的优势,扬长避短,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挖掘本土餐饮市场的增长点,实现特色化和连锁化经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1.
食品行业关系着人们日常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而对于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本文主要就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分析我国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现状,为如何提高食品检验检测能力提出一些对策,以期能为人们的生活保驾护航,促进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沈默 《中国市场》2009,(2):70-73
奥运食品的安全保障工作,不仅是确保在奥运期间,为奥运官员、运动员、裁判员等八方来宾提供一流的、国际化的餐饮服务,更重要的是它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监控体系的建立,促进我国食品"从田头(饲养场)到餐桌"源头有保证、全程有冷链。  相似文献   

13.
解敬红  王薇 《中国市场》2008,(19):36-3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餐饮消费成为拉动全年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连锁经营是餐饮业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外资餐饮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连锁餐饮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  相似文献   

14.
食品是民生大计,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各阶层的重视,食品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身体健康,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随着食品安全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随之提高,黄曲霉毒素是影响发酵调味品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因此,应重视发酵调味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控制技术,以保证社会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本文基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目前食品物流业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了全程食品安全物流保障体系,并提出实施该保障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快餐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快餐,已经成为我国餐饮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力地推动着餐饮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数量上的增加,其质量和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行业的经营领域和市场空间不断拓宽,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营业态日趋丰富,网点数量和从业人员队伍继续扩大;市场更加繁荣;连锁化、品牌化的步伐加快,社会地位和作用得到提升等方面。目前,我国快餐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少著名品牌、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企业资本规模小、连锁化进程慢。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快餐业的发展。我国快餐业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必须着手解决好制约快餐业发展的各种问题,从而推动我国快餐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何静 《商》2014,(5):197-201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餐饮消费日趋火爆,但在餐饮业繁盛的背后是让人痛心的浪费现象。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1224.3亿公斤,围绕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的基本现状,探讨了我国粮食浪费的主要类型,提出了加大节约粮食的立法力度;强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消费者摆正消费心态;多环节控制粮食浪费与损失。等遏制粮食浪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World trade in food has expand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years and traditional tariff barriers have reduced with increasing commitments under the WTO. The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potentially offer higher returns to food exporter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but also pose a greater challenge in market access through stringent safety and quality standards. This paper analyses how this has impacted the Indian marine export industry, and the industry response to this challenge. The large firms are upgrading to signal quality in the OECD markets, while the small firms remain below the quality mark and are catering to other developing country markets where standards are not as stringent. Quality certification has thus become the basis of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affected the pattern of trade. On the institutional front,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hange is evident, with the Indian government taking measures to raise safety standards in the domestic food processing sector and increasing the credibility of its export certification agency abroad. There are also cooperative initiatives to improve testing facilities and promote equivalence of certification with OECD countries. The two‐pronged approach of investment in upgrading the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in certification with destination markets offers a good model to address the continuous quality challenge facing other food export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9.
Food Safety     
Summary

Food safety in the foodservice industry is an issue that is a priority at the federal level. In 1999 the National Food Safety System formed the Coordinating Committee to combat the problem. Since the formation of this group, outreach programs have extended globally to assist other countries with this issue. According to Susan Alpert, national leader on the Food Safety Initiative, many states are experiencing the same food safety challenges. Programs and standards have been established for each state; however, the problems of state implementation of a high quality food safety program is becoming a growing issu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ortance of food safety training for food handlers and compares the current training and inspections for those who manage foodservice establishments. Data is presented from one high tourism state serving as an example of the violations to and the training given on food safety. The study presents the food safety training program required, inspection form used, and categories of violations most often experienced. Issues related to combating food safety are presented as well as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food safety training and inspec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城乡居民食品消费行为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城乡居民在食品消费总支出、消费种类、消费数量、增长速度上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其收入水平存在差距。优化北京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要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食品市场,增加食品种类,保证食品质量;大力发展餐饮业,提高服务水平;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尽可能使居民的不同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