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吴戈 《时代经贸》2008,6(3):95-97
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动不仅与金融危机相关联,而且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影响一国的货币政策,加大了中央银行调控的难度.本文运用国际资本流动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模型,结合1990-2005年有关数据构建回归模型.该回归结果表明,资本流动和法定准备金率对我国货币供给影响显著,而利率和冲销政策对货币供给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理论的核心变量,当前金融环境下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越来越复杂。文章运用货币供给理论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机理,进一步借助VAR模型运用2000年1月至201 5年3月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国际资本流动影响货币乘数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货币乘数自身具有内生性,而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乘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冲击具有长期性。因此,应密切关注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相机抉择调控货币供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增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了挑战。该文在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货币供给过程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先考察了1994年至2005年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然后实证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供给过程两个环节即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影响,结论是: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基础货币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中央银行通过各种政策工具进行冲销,起到了重要的缓解作用;货币乘数仍然具有稳定性特征。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际资本流动通常对对货币政策通常具有一定的抵消功能.利用修正的抵消系数模型和中国1983 ~ 2010年间的年度数据检验了不同形式国际资本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抵消效应.结果表明,长期内,通过资本与金融账户流动的国际资本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极其有限,国际资本流动总量仅仅抵消了中国央行净国内资产变动的0.7%,各种不同形式的国际资本的抵消效应也都在0.1%~0.2%之间.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形式国际资本的影响正好相反,国际债券资本对货币供给产生的不是抵消效应,而是推动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BGT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利用OLS方法和2SLS方法及中国2000-2011年间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央银行净国内资产变动的抵消系数高达-0.743,但中央银行反向的冲销操作同样十分有效,冲销系数高达-1.022。这不仅使得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的影响极其有限,甚至引起了货币乘数和物价水平的反向变化。事实上,净国外资产变动一个单位只能使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分别增加0.018个单位和0.098个单位,却会使货币乘数和通货膨胀分别下降4.095和1.098个单位。这说明近年来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货币效应都十分微弱,货币政策效应却很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有中美利差、广义货币供应量、价格指数、人民币汇率以及资产价格等因素,并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动因为货币政策冲击、资产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升值,货币供给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双向作用机制,资产价格和人民币升值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单项作用机制。因此,要增强货币政策稳健性,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改变单向升值为双向浮动,以防范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冲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80-2005年间15个亚洲国家数据为样本,建立了两组Pallel Logait模型,对资本流动控制能否抑制货币危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当期的资本流动控制不能有效地抑制货币危机的发生,但前一期的资本流动控制却可以显著减小货币危机发生的概率.当期他国的货币危机有显著的传染效应.经济基本面对减缓一国货币危机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避免货币危机的根本方法仍是保持经济基本面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椎进,我国短期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波动性显著增加,对我国宏观经济风险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全球主要大国的货币国际化条件变量与其短期资本流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短期资本流动的规模具有促进作用,反映在汇率稳定性、金融市场完善程度、金融市场开放度、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以及国内经济的稳定性等条件的提高等方面,这既为货币国际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又促进了短期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宏观经济风险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价格变量,如利率、CPI变化等领域,对实体经济变量,如GDP和进出口等的波动性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描述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的特征,进而分析美元调整和资本流动、货币危机的关系.面对失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可能的新一轮美元调整,我国应完善资本流动管理,防范货币危机.  相似文献   

10.
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体系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更加庞大,速度更快。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的货币体系带来了冲击。我国尚未实现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资本流动在我国是受到限制的。我国国际资本流动主要来自于海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货币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货币供应量和币值稳定的调控,以及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威胁。本文就如何应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给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以来,我国为了控制持续高涨的物价水平,货币政策已由适度宽松调整到稳健,然而回归常态化的货币政策效果低于预期。在此背景下,定性定量地分析国际资本的流动对我国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利用改进的蒙代尔-弗莱明理论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资本流入的多少和汇率制度的浮动程度。进一步借助VAR模型分析影响程度,表明外汇占款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内,而且外汇占款增量对货币供应增量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基于此,我国可以考虑适当扩大汇率浮动的空间,并加强资本流动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资产价格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基于1999年1月~2008年6月的月度数据,运用ARDL-ECM模型检验了人民币汇率、资产价格与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内,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化率和国内外利差是影响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显著因素,人民币汇率水平、国内股市收益率和房地产收益率并未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产生显著影响;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国内外利差和房地产收益率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有显著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和反映流动性过剩与否两种状态的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了货币流动性对经济增长的时变影响,并从货币流动性的供给渠道出发,具体分析了外汇占款及信贷规模对经济产出的影响变化。结合中国1996年至2018年的季度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样本期内M2、国内信贷以及外汇占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对经济产出的影响随时间变化存在结构性变动和显著的单门限效应;在受到外部冲击时,各流动性变量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实际GDP的响应程度明显减弱;经济产出对货币流动性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并且受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支配,对M2及国内信贷的影响呈现出"V"型时变特征;经济货币化程度较低时,货币流动性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为正,超出一定阈值后影响减弱且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外资流入和人民币自由兑换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强 《财经研究》2001,27(3):26-32
我国中入WTO之后,随着金融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外资流入和汇率波动以及外资银行的进入等都会对本国的货币供给形成冲击。要建立能够适应WTO挑战的货币供给机制,必须考虑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对本国货币提供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强制结售汇制度、外汇储备和人民币自由兑换等因素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企业跨国生产决策行为,通过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汇率内生变化条件下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根据1980—2018年国别面板数据构建的PVAR模型和根据中国数据构建的VAR模型的研究显示:第一,汇率渠道是货币政策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关键机制,东道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冲击会通过影响其货币对外贬值进而促进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第二,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管制是影响货币政策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动效应的重要因素,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管制降低了货币政策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汇率制度作用于货币政策冲击对汇率变动的影响,资本账户管制作用于汇率变动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第三,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幅度更大,国际直接投资投入对中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速度更快且持续时间更长,货币政策变化是解释中国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变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结构变化对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它使得货币、财政和汇率等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文章重点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经济研究》2017,(4):64-77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改制以及资本账户开放改革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与利率、汇率之间的时变和互动关系,并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三者之间的时变动态关系。通过进一步分析不同时间阶段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改制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等对中美利差、汇率波动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利率对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的传导渠道相对有限;汇率对利率的传导受阻,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相对较为顺畅;国际资本流动对利率传导相对较弱,而对汇率的影响十分显著。可见,在利率—汇率—资本流动三者相互传导过程中,利率渠道最为不顺畅。利率对国际资本流动影响渠道受阻,除了因为我国利率的价格机制作用有限和资本账户管制外,另外一个原因则在于汇率日波动受限从而削弱了利率对汇率波动的传导效应,并使得"非平抛利率平价"曲线无法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为了避免由于难以控制的资本外逃而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应该遵循如下改革顺序:利率市场化—汇率改制—资本账户开放。  相似文献   

18.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脆弱的国内金融体系会波及国际资本市场,导致国际资本流动发生剧烈波动甚至“突然停止”。运用面板Probit模型考察1976-2012年22个新兴市场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影响因素,着重探讨一国金融脆弱性对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国的金融脆弱性对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具有显著的负影响;金融开放会放大一国的金融脆弱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人民币快速贬值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Baysian VAR模型,对引发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国内供给与需求协调性的弱化是引发人民币贬值最为重要的原因;国际资本短期出现大规模流出是造成人民币贬值最直接的原因;国际收支结构调整引发货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在人民币贬值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预期因素对人民币贬值的推动作用也十分显著.由于中国并不存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必要条件,因而人民币贬值只具备阶段性特征,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供给与需求协调性的改善,人民币将会重新回归持续升值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化的潮流中,世界各国相互之间的合作和交往越来越频繁和紧密,伴随着商品、劳务、人员交流以及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就会发生不同国家货币的收取和支付,为使货币最终兑换成自己所需要的形态,不同货币的相互交换成为必需,外汇因此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经济元素.国际经济交往的扩大进一步加剧了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导致外汇交易,而从事外汇交易的场所,就成为外汇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