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开展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新一轮金融竞争的焦点,但在认识和实践上往往存在把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等问题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或者仅仅理解为信息咨询类业务的种种误区,影响了其健康发展,本文从业务性质,服务对象,法律关系等多方面对其进行考察,认为个人金融理财业务是一种有特定外延和内涵的金融业务,其服务对象是特定的个人(不仅仅指个体的自然人),是以咨询与代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中间业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定义对其业务功能作了新的定位,新的定位有助于发挥个人金融理财业务既是产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又是其他中产烽务和资产负债业务强劲助推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内涵 对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内涵对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定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说法。国际理财师标准委员会将其阐述为: 利用客户的各项财务资源,帮助实现其人生目标的过程。香港理工人学的陈工孟教授和郑子云教授给出的定义是:评侧客户备方面财务需求的综合过程,包括消费、收入与则产分析、保险保障、投资日标、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个人理财是个人财产管理安排的活动。根据美国理财师资格鉴定会的说明,理财是理财师通过收集整理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倾听顾客的希望、要求、目标等,为顾客制定投资组合、储蓄计划、保险投资对策、继承及经营策略等财务设计方案,并帮助客户施行的过程。个人理财服务并不是一项全新业务,国外商业银行早已将其作为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服务、操作和管理也相对成熟。就内容看,个人理财既包括对未来直至退休后生活的妥善安排,力求保障生活品质不降低;也包括委托银行不断调整存款、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组合,以获取满意…  相似文献   

5.
段蕊 《海南金融》2004,(11):50-5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理财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已是商业银行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特点、不足、发展趋势,得出结论:我国个人理财业务正日益深入民心,竞争推动创新,理财服务和理财产品也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塑造理财品牌,突出自身特色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新手段,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从扩大理财顾问队伍、创新服务方式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浅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与西方商业银行发展迅速的个人理财业务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这项业务的发展明显落后,且差距很大。面对当今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风险日趋增大,存贷款利差日趋缩小、外资银行步步进逼的新形势,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深刻反思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志宏 《中国金融》2005,(18):46-47
个人理财业务是随着现代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和各种金融工具的大量涌现而诞生的。目前,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已逐渐成为国内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凭借银行服务网络和先导科技手段的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呈现组合化、品牌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赵则轩 《金融与市场》2007,(5):38-40,59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和个人财富的增加,国内商业银行已普遍认识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把该项业务的开展作为竞争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强 《中国金融》2007,(21):21-22
自2003年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在我国首次推出外币理财产品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迅猛,业务规模日趋扩大,挂钩产品日益丰富。挂钩标的投资地点从境内金融市场延伸至境外金融市场,挂钩标  相似文献   

11.
12.
余宏 《金融论坛》2000,5(4):52-56
1998年6月日本金融改革法正式实施,一个以自由、公平、国际化为目标的金融改革在日本迅速兴起.金融自由化取消了银行、证券、保险业之间的界限,加剧了金融业之间的竞争,对个人金融资产的分布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为保持和提高已有的市场份额,日本的商业银行凭借自身的优势,调整对私人金融服务方面的拓展战略,进行跨行业联合,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产品创新,引导个人金融资产多元化分布.一场围绕私人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正在日本金融业以及日本和外资金融机构间进行.本文分析了日本个人金融资产的构成及变化趋向,考察了银行私人金融服务的策略和手段,这对我国银行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According to some observers, the commercial bank–an institution that conducts the twin activities of accepting deposits payable on demand and originating loans–has outlived its usefulness and is in a state of terminal decline. The broad statistical evidence for this contention, however, is somewhat mixed. While some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role of bank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declining, others suggest that banks are simply using new vehicles to offer their services and that their role has not diminished at all. This article takes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analyzing the future of banks by examining the economic rationale for their past existence and exploring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rationale can be expected to hold up in the future. The author begins by explaining why the two core banking activities–taking in deposits payable on demand and originating non-marketable loans–are performed by the same institutions. The explanation turns on the recognition that both activities essentially require the institution to come up with cash on short notice–that is, to provide liquidity. Scale economies in providing liquidity explain why both activities are provided by the same entity. Deregulation and innovation have increased competition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which has forced banks to concentrate on the essentials of liquidity provision. This is why the outward nature of banks' activities has changed (for example, banks today often sell instead of holding loans, and provide back-up lines for commercial paper instead of originating loans), though not their underlying economic rationale (particularly the credit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involved in “relationship” banking). Beneath the surface reality of dramatic changes in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 fundamental banking business of liquidity provision is alive and well. Moreover, in the course of performing their traditional activities, banks have acquired competencies that enable them to perform a variety of other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activities that deregulation and innovation have opened up to them. As part of their evaluation of these nontraditional activities, bankers must ensure that their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controls, and compensation policies are appropriate for the new environment of deregul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相似文献   

14.
王元林 《金融论坛》2003,8(12):41-46
分支机构的扩张是商业银行提高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受到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经营模式以及金融市场同业之间无序和恶性竞争的影响,其分支机构在布局设计、规模效益和服务功能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设立分支机构的角度来看,形成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的综合竞争力要素应包括功能、布局、员工和设施四个方面,因此提高分支机构或网点的综合竞争能力,必须从这四个方面加以完善。对于分支机构的撤并,微观经济学厂商理论认为应当从“沉没成本”的角度进行财务评价,并且国内目前的现实还要求对银行机构关闭后产生的社会、经济和自身信誉等进行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5.
国际银行业混业经营趋势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卫红  周蓉蓉 《金融论坛》2001,6(10):29-31,50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压力下,混业经营已成为各国金融发展模式的普遍选择,而在我国仍是分业经营体制占据主导地位.笔者认为,分业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而向混业经营模式突破已是改革的大势所趋,将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稳定收益和降低风险,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我国现有的宏观条件及商业银行自身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适应立即全面实施混业经营的要求.为此,笔者提出商业银行通过内部整合提高效率,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发展混业业务,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以及通过海外分行进行混业经营试点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银行经营要很好地适应顾客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满足顾客的要求,必须注意把顾客对银行服务的感受及要求在时间、场所及方式上具体地体现出来。在人们更多地追求生活多样化的今天,银行业必须充分考虑提供服务的渠道在形态、位置及时间上更好地满足顾客去接近需求的问题。90年代以来,随着个人金融服务需求多样化的深入发展,美国银行业大力调整了传统店铺的经营方式,注重发展了更加贴近人们生活、使人们享受更多方便的诸如"超市银行型"营业网点、ATM、电话银行和PC银行等新型服务渠道。本文将简要地介绍美国银行业在90年代战略调整过程中的服务渠道发展的情况,以供我国银行界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公司治理理论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都兴 《金融论坛》2001,6(4):16-20
公司治理结构是对工商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激励董事会和经理实现符合公司和股东利益的目标,也同时提供有效的监督,激励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本文首先介绍了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为什么商业银行比一般公司更需要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然后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国有商业银行改善治理结构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作者认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应从治理结构方面进行根本改革,把股份制改革作为改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机制的重要部分,而不仅仅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途径.这样,才能保护存款人利益,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的发展正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点,因此我国银行业应当充分认识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认清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发挥自身优势,卓有成效地努力构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体系,开拓新的效益增长点.具体说,要转变观念,塑造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行为导向;加强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建立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信贷管理办法;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相配套的保证体系;发挥商业银行的行业优势,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相似文献   

20.
企业激励理论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永忠 《金融论坛》2001,6(4):21-26
本文依据有关企业激励理论,结合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对国有商业银行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改革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对企业内部激励理论和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概述分析,总结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定激励手段的主要特点.其次,对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激励机制形成条件和当前收入分配方式进行了简要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国有商业银行现阶段建立科学、有效的收入分配制度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最后基于内、外部制约条件分析,提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原则,并引入"内部账户"概念,设计了一套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