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道德素质、审计方法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都决定了注册会计师所承担的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要防范风险,减少损失就必须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严格审计程序,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采取风险基础审计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慧芬 《新智慧》2005,(10):70-70
目前,我国审计市场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委托方与被审计单位合二为一;②被审计单位自己付费审计自己;⑧审计人员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催生审计产品交易商业化。笔认为,为了改善审计委托关系,扭转审计市场的消费导向,应该在审计关系中加入第四方——公共审计服务中心。在实践中,可在证监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及财政部门下设立专门的公共审计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3.
国家审计作为社会经济良医和捍卫者,一直以来备受尊重和期待。而今面临一些疑惑,本文认为,症结在于审计机关的惩罚力度和审计透明度、审计力量、社会配合及被审计单位管理等方面。为此,首先,审计机关要加大审计力度,完善帘计队伍,从时间、空间和深度层面拓展审计公开,积极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审计效率;各级政府、机关、单位也要竭力支持和配合,从各方面保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切实维护党政法纪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4.
孟善春 《新智慧》2004,(12B):51-51
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弱化的表现。项目安排上,同级审计陷于瘫痪,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成为审计盲区。对单位一级财务部门的审计往往没有被列入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计划,偶尔进行审计也是迫于单位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的压力而草草了事,对单位其他同级部门的审计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应付现象。  相似文献   

5.
管理审计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并深入剖析的一种活动。随着我国企业现代制度的建立,必须改革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与方法,加强管理审计,实现从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管亚梅 《新智慧》2005,(6):39-40
审计判断偏误,也称认知失误.是指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做出错误判断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的后果是审计判断错误。导致审计判断偏误的原因有三种: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了解不够;审计程序存在问题。其中.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基础.专业知识的缺乏必然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了解不够及审计程序存在问题则往往是缘于错误的专业判断。  相似文献   

7.
杨宏图 《新智慧》2004,(1A):40-40
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通知书》的意义:本准则对内部审计通知书的编制与发送进行规范。内部审计通知书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之前知会被审计单位的媒介。被审计单位事先根据内部审计通知书作好准备,可以减少内部审计人员的现场工作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内部审计通知书的编制与发送是内部审计活动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通知书的发送可以视为内部审计现场工作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对审计差异的认定和处理缺乏统一的规范,影响了会计报表审计的规范性和质量。审计差异指的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表达和披露的差错,它可以按照内容、发生环节、原因、是否确定、应否调整、是否已做调整、发生时间、是否影响后期会计报表等标准分类。在终结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对审计差异进行汇总、确定应予调整的审计差异及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汇总未调整审计差异并考虑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在内部审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关注后续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后续审计有效性策略,对促进审计结果的利用,提高被审计单位管理水平、维护审计权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审计质量多元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审计是由审计主体、委托、被审计单位及审计对象等形成的审计系统,影响其质量,既有系统内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受控对象的控制主体的多元化。本在分析了各个受控对象和控制主体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政府管制为主、其他控制为辅的多元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1.
管理审计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并深入剖析的一种活动。随着我国企业现代制度的建立,必须改革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与方法,加强管理审计,实现从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杨宏图 《新智慧》2004,(7A):35-35
一、制定本准则的目的与依据 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后续审计》(简称“本准则”)的目的在于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后续审计工作,并且对确定后续审计方案以及对后续审计的实施程序等相关问题进行说明,以确保后续审计能够顺利实施,对被审计单位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纠正存在的问题具有监督、检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龙平 《新智慧》2005,(1):36-37
安然事件后,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理事会(IAASB)为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发现舞弊的能力,修订发布了三个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ISA):一是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二是ISA330《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三是ISA500《审计证据》(已修订)。IAASB要求从2004年12B15日起执行新准则。原IAS310《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ISA400《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ISA401《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和ISA500《审计证据》一并作废。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有七大实质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池玉莲 《新智慧》2006,(7):48-49
一、我国产生审计判断偏误的原因 1.形成审计偏误的客观因素。(1)信息不对称。审计人员审计的过程,实质上是证实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公允与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经营经所有授权经营所有资产,经营通过完成所有指定的活动而获得应有的报酬,所有对经营经营业绩的判断和资金运作的决策主要取决于经营提供的会计信息,可见经营的利益是与被审计单位的盈利情况联系在一起的。由于经营是会计信息的提供,其在会计信息上占有绝对优势,控制着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和披露上的主动权,为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在披露会计信息时,会带有明显的自身利益导向性,如利用会计政策等操纵利润甚至虚构利润。显然,所有与经营之间存在着会计信息不对称。审计人员受托于所有,证实经营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公允。审计人员总希望能够获取被审计单位全部、真实的会计信息,以此证实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状况,为所有提供可靠信息。然而,受时间与成本的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获取完全的会计信息,受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审计人员只能依赖于审计判断,信息越不对称,审计判断产生偏误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5.
网络审计是基于互联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专门的方法,以人机结合方式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的远程审计。网络审计是未来的趋势,但存在着审计对象多、审计取证难等风险,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6.
陈婉玲 《新智慧》2006,(1):45-46
在信息化时代,审计人员必须使用计算机来跟踪电磁化的审计线索,即使被审计单位打印输出了所有的审查资料。因为计算机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对电磁化的资料进行抽样、检查、核对、分析、比较和计算,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能有效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审查范围、提高审计质量。通用审计软件是具有常用计算机审计功能的通用计算机程序,它是审计人员广泛使用的审计工具。但是,我国审计人员大多还不熟悉通用审计软件及其应用,笔对此作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17.
浅谈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家审计风险的特征,认为形成国家审计风险的有:审计人员的素质因素;审计机关的管理水平;被审计单位的影响;外部审计环境的影响四个方面。提出了控制国家审计风险六方面的对策: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国家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健全法制,尽快充实和完善国家审计准则;加强宣传力度,树立审计权威;加强和完善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制度;重视后续审计,增强审计严肃性;建立审计风险外部监控制度。  相似文献   

18.
刘佳 《新智慧》2006,(4):55-56
审计从产生至今,始终在为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努力,审计模式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审计界将其视为继制度基础审计后的一次根本性变革。然而,在安然、世通等事件发生后,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受到了行业内外的质疑。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是审计生存的基础,于是,审计界开始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进行重新审视,在此过程中创造了一种新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方法。这一审计方法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因此也称为经营风险审计。本将建立在审计风险模式上的风险导向审计称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相似文献   

19.
持续经营假设不仅是被审计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之一,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也应对此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现行政策规定,企业厂长(经理)离会都必须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厂长(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具有综合性,历史性,客观性和责任性四个特点。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前需要作好组织领导,业务培训和相关知识学习,了解被审计单位承包经营完成情况,对被审计单位提出要求等准备工作。审计实施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和:(1)了解企业产生经营管理情况;(2)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3)财务收支状况;(4)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情况;(5)企业资产负债真实状况;(6)企业承包经营完成情况。同时在进行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时,要注意搞好审计意见交换,全面客观地出具审计报告,加强后续审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