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曲建  方亚林 《特区经济》1997,(11):50-51
<正>一、深圳当前社会消费需求持续不旺构成了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特征和问题 1、社会消费需求继续下滑,导致社会总需求相对疲软 国民经济整体上处于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的状态,这就从根本上消减了通货膨胀上升的动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逐月下滑,但物价的下降并没有引起消费的增加,商贸、旅游业竞争激烈,效益滑坡。  相似文献   

2.
论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对国际贸易乘数理论的修正杨文进在现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判断一国经济总量是增长还是衰退,往往是以总需求大于还是小于总供给为标准,如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如果社会还存在可供利用的资源,则会推动经济总量增长,如果总需求小于总...  相似文献   

3.
改革,使我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急于求成,经济过热,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要想彻底抑制经济领域的混乱现象,就必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因为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要想稳定经济,摆脱经济的大起大落,走出现在市场疲软、经济滑坡的困境,在治理整顿中就必须利用财政对经济的影响作用,紧紧围绕增收减支、调控经济、消除财政赤字来下功夫,作文章。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9次周期性波动。引起波动的基本原因,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缓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幅度趋于缩小。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年来一向平稳的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一方面,企业的用工需求下滑,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另一方面,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总量矛盾仍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6.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人员大量的失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他的理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为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建立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有效需求”是核心概念,他认为“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相交点之值,为有效需求”。有效需求受“消费倾向”“资本未来收益预期”和“流动偏好”三个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经济现象,是指由于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过多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总水平持续普遍的上涨。其实质就是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从而导致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总水平的上涨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8.
内需是指国内总需求,它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构成,其中,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国内总需求中的主体.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是相对于供给而言的,供求关系失衡,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就存在需求不足或内需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9.
万光彩 《南方经济》2006,(10):69-80
本文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基础上,通过引入可变的技术进步变量,修正了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指出除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外,技术进步也是影响总供给曲线的重要变量;同时将总需求曲线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从而推导出了“通货膨胀率——产出增长率”系统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作为对扩展后模型的检验,本文利用该模型阐释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现象。  相似文献   

10.
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是指供需一致时的需求。他反对萨伊等人所主张的“供给能自动创造出它自己的需求”这一观点,并且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函数的交点,它是一个均衡点,由此决定产出和就业水平。同时,凯恩斯认为由于“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两者各自还提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1.
陈跃 《杭州研究》2006,(4):22-23
“平安生活”、“和谐社会”,决不是无矛盾的生活、无差别的社会,更不是没有任何问题和冲突的社会生活。打造“平安生活”、建设“和谐社会”,立足点是在矛盾冲突的社会生活中,找寻缓解矛盾、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营造平安生活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氛围。在众多社会矛盾中,关键是要调节好个人的自我心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协调好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2.
高兴国  刘徐波 《发展》2001,(2):28-30
所谓有效需求不足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三大心理规律,社会总供给总是大于社会总需求,国民收入不能全部转变为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被公认是资本主义的常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也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任务。  随着我国短缺经济的逐步转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的常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将成为我国目前和今后主要的经济任务,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有一些特殊的因素,需要重新认识。一  从表象上看,中国目前存在的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缩减、就业下降等现象确实符合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基…  相似文献   

13.
财经速递     
《北方经济》2009,(17):34-34
国家发改委近日表示,我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粮食储备充足,消费品市场竞争充分,保持价格稳定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当前价格总水平不会出现全面、持续、大幅上涨。  相似文献   

14.
【英国《金融时报》12月22日】2008年,在外部环境恶化、国内结构性政策调整以及经济内在周期的三重压力下,中国“出口——投资导向型增长模式”的内在矛盾全面激化,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出现逆转,宏观经济急转直下,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急剧变化,中国宏观经济开始步入深度下滑的下行区间。2009年,由于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实体投资调整周期与金融资本调整周期、  相似文献   

15.
1996年是“九五”的开局年。这一年,既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又抑制了通货膨胀;社会总供给和总需球趋于平衡,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探索了一些新路子。但我们必须看到,在经济总量矛盾明显缓解的情况下,经济结构性矛盾愈益突出。“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的问题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6.
赵晓 《宁波经济》2009,(9):39-40
宏观基金数据的不一致甚至背离,其实是需求结构由外需和投资转为内需和消费、总需求可能的快速反弹与工业生产疲弱反映的总供给矛盾这两点因素的反应。而这两个矛盾,就是今年中国经济的两个主题。  相似文献   

17.
刚刚过去的1996年,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既保持了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又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物价涨幅近几年来第一次低于经济增长率,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平衡,宏观经济环境得以好转,整个经济开始步入适度快速和相对平衡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8.
据劳动部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在长时期内不会有根本改变。 从现在起到2000年,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约为6800万,国有企业富余职工达1000万人,而农村则有近2亿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同时,随着市场的发育,流动性就业和结构性失业将日趋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今后几年我国就业形势将有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总供给明显大于总需求,伴随存货同比的持续显著上升,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的长期顽疾。我国曾出现过两次"产能过剩",分别是1996~1999年和2005年前后,但与前两次"产能过剩"不同的是,本轮"产能过剩"是重工业部门的普遍过剩。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将10个行业列为"产能过剩"行业。而到2009年,"产能过剩"行业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9个。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  相似文献   

20.
政府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估计了公共投资及其细分项目的增长对人均GDP增长的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整体上 ,公共投资比非公共投资的产出弹性更大 ,公共投资中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和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项目的作用最大 ,社会服务项目的作用不明显 ,政府机构及社会团体项目的作用为负。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背景下 ,强调通过公共投资扩张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目标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