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本文选取2004-2010平的我国银行业数据作为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研究样本.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中国银行业集中度分析,并且运用PR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最后分别考察了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程度及其变化,以期为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唐鹏 《金融论坛》2015,(3):15-25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建立破产风险指数和不良贷款风险等两个冲击模型分析市场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自2006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在波动中不断降低,于2010年发生"拐点效应",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承担开始下降;银行市场结构对破产概率和不良贷款等风险承担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中国银行业风险承担会因市场集中度增加而上升,因竞争性势力增加而减小。进一步强化银行业的竞争氛围应有利于降低风险承担;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减少经济对银行风险承担的非正常冲击。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4家银行利润的HHI值与金融稳定等指标建立VAR模型,研究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我国金融稳定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呈正向相关性,但银行业迅速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过快将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从短期来看,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越高,金融体系越稳定,并且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存在滞后现象。因此,本文认为竞争并不能促进金融稳定,相反,适度地提高银行体系的集中度,更有利于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马素红 《金融博览》2012,(11):15-16
中国银行业目前的市场结构处于"垄断竞争"阶段首先,中国商业银行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银行机构数量大幅增加,多元化竞争趋势不断提升。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不仅明显高于钢铁、电信等行业,即便与市场机制最为发达的美国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不高。  相似文献   

5.
谭雅玲 《银行家》2005,(4):1-13
增强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本刊进行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排名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第三方力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信息并对银行的行为增添市场约束,从而推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2005年3月12日,本刊邀请了业内专家对本刊此次的排名活动进行了讨论,专家们在肯定银行竞争力排名的重要意义的同时,也提出了值得我们借鉴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从专家们热烈的讨论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们对于竞争力排名的技术上的真知灼见,还有他们对中国银行业提高竞争力的热切盼望。随着中国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的逐步完善,在各方专家和广大读者的关心与支持下,本刊将吸收更先进的方法,把中国银行业竞争力评级工作推向成熟,更好地发挥第三方监督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段琳 《中国外资》2014,(3):48-49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银行业如何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模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成为业界普遍关心的话题。作为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石,银行业是中国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引擎和稳定器。为提高银行业服务水平、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业经济体的效能、培育市场竞争力,早在十年前,中国银行业便掀起了所有制改革,由此,各种形式的股份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问题探讨闫萌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是指遵循国际惯例,按照国际标准,规范化、科学化地对中国银行业进行行为监督和业务管制,以使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与国际银行业的监管相接轨,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银行业风险,提高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金...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实证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性、进入壁垒及退出壁垒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银行业新兴力量发展缓慢,四大寡头的垄断地位在短期之内难以动摇.由于国有银行太大,新兴银行太小,缺少大小适度的中等银行过渡,致使整个行业呈现出头重脚轻、两极分化的市场结构特征和两种形式各异的规模不经济状态.无论是新银行进入市场,还是在位银行退出市场,都面临着各种层层高筑的市场壁垒,致使劣势银行难以清除,产业结构优化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9.
2014年7月刊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了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中国银行业在榜上的总资产、一级资本和税前利润等三大指标的规模,首度全面超过美国银行业。但是,中国银行业所取得业绩仍集中于本土市场,尽管欧美国家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有所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本文结合历年1000家大银行所展现的中国银行业业绩表现与国际化程度的关系,研究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和特征,从中探寻未来将会推动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未来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应关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不长的时间里,中国银行业正在经历着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在经营战略上,中国银行业放眼全球,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在外汇业务经营上,扩大了中间业务的市场拓展——这个市场曾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提高银行业竞争力的最大障碍之一。而原有外汇产品的同质化使得银行加大了对外汇经营服务差异化的决心。毫无疑问,2008年将是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已走过了二十五个年头,外资银行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进入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2006年底将全面开放银行业.中国银行业市场格局和银行体系将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回顾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历程,总结开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研究如何既坚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又保障我国银行体系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实施的意义与目的出发,阐述了推广银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是提高金融从业人员执业水平的制度性建设;是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是一项持续教育制度;是一项以行业自律为主的制度;是银行业加强风险管理的需要。这将有助于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素质,促进银行业员工培训的规范化,提升银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整体竞争力,推动中国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桂叶 《时代金融》2013,(15):138-140
本文使用中国银行业18家商业银行2003-2011年的数据验证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与银行风险的关系,研究表明二者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是研究也表明银行规模的上升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因此提高银行之间规模的对称性,既可以加强市场竞争,也可以提高银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不长的时间里,中国银行业正在经历着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在经营战略上。中国银行业放眼全球,加。决了国际化的步伐。在外汇业务经营上,扩大了中间业务的市场拓展——这个市场曾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提高银行业竞争力的最大障碍之一。而原有外汇产品的“同质化”使得银行加大了对外汇经营服务“差异化”的决心。毫无疑问,2008年将是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相似文献   

15.
刘彦  刘传军 《金融论坛》2000,5(7):28-31
世纪之交国际银行业掀起的并购浪潮,为正在经历着深刻变迁的中国银行业开启了发展思路的崭新视角,引导兼并重组的产业力量推动中国银行业的体制变革和持续发展成为令人深思的问题.本文全面分析了兼并重组在优化资源配置、处理不良资产、推进市场化改造、维护稳健运行等方面对中国银行业的预期收益,同时提出,银行业兼并重组实践也要面临由银行体制、政府政策、资本市场和制度体系缺陷所造成的约束.在此基础上,本文力图塑造以兼并重组为主导的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型模式,描述了围绕兼并重组的银行业系统性改革工程,并初步刻画出中国银行业兼并重组趋向的未来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企业及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探讨在目前形势下中国银行业需要具备核心竞争力以参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问题,提出了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及培养和形成这些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所做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高达80%以上。然而,我国商业银行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由于市场进入壁垒的存在和市场有效退出机制的缺失使得中国银行业呈现出大银行垄断和低水平过度竞争并存在的格局。这种市场结构所引致的微观效应是:四大银行过度垄断,规模不经济;宏观效应是:银行体系信用萎缩,对实质经济缺乏有力支持。以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  相似文献   

18.
银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强、创新频繁。经营活动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进行必要的规范.建立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制定符合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需要的从业人员行业标准,建立科学的从业人员考试。培训。认证体系.为银行和客户提供鉴别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专业技能的参照.对于提高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银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的过渡期已经结束,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状况究竟如何,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从总体上来看,在五年过渡期内,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所上升,特别是改制后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从而表明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然而,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参差不齐,出现了分化趋势,而且在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的主要方面仍与国际先进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中国银行业的改革需要从决定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上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即真正建立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和强化风险管理体系、培育和提升银行创新能力、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现状 1、安全能力因素 银行的安全性是体现银行业竞争力的基础.一般地,可以用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呆帐准备金率和风险管理工具多样性等指标来评价. 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评价银行安全性的最重要的指标,1988年巴塞尔协议要求各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8%,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