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币参照货币篮子:构成方式、稳定程度及承诺水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人民币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行了定量检验。通过对3年多来的汇率日数据的分析,发现美元在人民币参考货币篮中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运用移动窗口回归分析方法,发现人民币参照货币篮子的稳定性存在下降的趋势,美元权重缓慢下降,人民币相对货币篮子整体持续升值。通过对外汇储备变化的分析,发现我国货币当局对参照货币篮子的承诺水平并不高。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在这一新制度下有了更充分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中国参考盯住篮子货币干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外汇市场干预灵活性的考虑,2005年7月,我国选择了参考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基于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的日数据,估计人民币货币篮子的影响权重及中央银行的干预规则。通过分析看到,直至2006年初才启动参考盯住篮子货币干预,并且是各币种逐渐引入干预规则,美元的影响权重逐渐下降,参考篮子货币的调整是积极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外汇市场干预灵活性的考虑,2005年7月,我国选择了参考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基于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的日数据,估计人民币货币篮子的影响权重及中央银行的干预规则。通过分析看到,直至2006年初才启动参考盯住篮子货币干预,并且是各币种逐渐引入干预规则,美元的影响权重逐渐下降,参考篮子货币的调整是积极稳定的。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参照货币篮子与东亚货币联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采用参照篮子货币设定汇率波动的经济体在增加,这反映了全球区域各经济体汇率倾向于管理浮动和相对独立的势头(即区域汇率独立板块)。人民币也是如此,在汇改后参照美元比重显著减小,而区域货币权重逐步增大。虽然这延续着有效汇率研究的发展方向,但是它更加表现为一种市场力量的选择。区域内某些货币相互联动的增加,反映了这一组货币汇率波动的独立性。本研究通过回归发现,人民币与港币、林吉特、韩元和台币联动走得越来越近,在集体降低对美元的参照比重之后,这几种货币互相间参照比重上升。而在它们后面又有互动的其他货币。这种货币联动的方差和持续性模式是亚洲未来货币独立板块形成的雏形。中国汇改后在对亚洲货币集体降低美元权重中发挥主导作用。也只有亚洲区域内货币独立板块的形成,才能从外部真正减轻人民币目前的升值压力,充分展现出其灵活弹性。人民币参照货币篮子调整影响整个亚洲,而反过来也为人民币未来的改革创造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5.
“收盘价+篮子货币”汇率形成机制遇到了一些新问题。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6月30日,人民币CFETS指数贬值幅度达到7%,但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仅贬值3%。在参考篮子货币的规则下,篮子货币反而比双边汇率波动性更大。这令人感到困惑。目前,  相似文献   

6.
章和杰  陈威吏 《浙江金融》2007,(4):22-22,21
构造模型(一)确定劳动生产率及劳动生产率比较国外分析“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文献中常用的反映实际产出与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关系是全员劳动生产率(overall labor productivity)。就业人口的人均收入是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合理拟合。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流动具有较好的产权制度条件,要素的完全可流动性既容易克服需求因素的约束,也使得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分类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动态性。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向市场化逼近,然而我国的绝对生产率仍然是较低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05年7月22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四年多的汇率运行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缓慢的由最初的盯住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人民币自身的波动性也在逐渐增大.总之,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温和、有序、循序渐进的改革过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呼声越来越高涨。虽然我国的人民币已经逐渐满足相应的国际化标准,但在自由使用标准上面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可以逐渐提升IMF的自身形象,促进各国外储的多元化,也能够倒逼国内改革,有效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随着中国与各国经济交流的日益紧密,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前进。因此,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合运用交叉汇率滚动回归、多重结构变动模型和引入外汇市场压力的扩展模型,从两个维度——汇率与货币篮子的关联程度以及汇率机制的灵活程度,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动态演变。研究发现,汇改既取得明显成效又具有显著渐进性,表现为多货币的篮子格局已初步形成,美元仍在其中居于主导,日元、韩元、林吉特和新加坡元曾经或正在发挥影响;经济冲击使篮子货币的权重分布发生多次结构变动;人民币升值中有10%-30%受市场力量推动,汇率机制灵活性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广义货币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贸易品与非贸易品占比来构建一国的汇率决定模型,利用中美两国的季度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内,相对收入水平的上升是造成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因素,而相对货币供给、相对利率水平以及相对贸易品与非贸易品占比的增加会导致汇率贬值;短期内,当汇率偏离均衡点时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会促使其向均衡汇率移动,短期波动主要由自身造成,国名收入、利率水平、货币供给量和贸易品与非贸易品占比造成汇率波动的能力依次由高到低。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利率改革以及如何保持汇率稳定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是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治理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加入SDR货币篮子的第五种货币。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后,势必对我国现有的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本论文着重从SDR的本质及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后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和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对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企业汇兑风险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展望了加入SDR货币篮子后,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05年8月到2008年6月的数据对汇改后人民币汇率72_其波动性与货币替代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汇改后人民币汇率72_其波动性与货币替代皆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性是货币替代的Granger成因,并且表明人民币汇率因素已成为影响货币替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本文通过对国际、国内背景分析,认为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减少贸易摩擦;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降低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干扰等。面对今后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取向,文章建议相关部门应主动应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和国际热钱炒作的压力;央行可通过“一篮子”货币的界定实现汇率调控的灵活性;人民币汇率更趋灵活性将加大央行对外汇市场管理的难度;大力发展远期外汇市场,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在对谁贬值?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7月8日,在CFETs篮子货币中,人民币仅仅相对英镑升值12%,对其他货币均有不同程度贬值。在所有货币中,人民币对美元(港币)的贬值幅度最小,仅下降3.8%,对日元的贬值幅度最高,达到25%。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一揽子”是可以确保它的有效人民币汇率的。这个区间就表明可以有上有下的浮动,爬行使汇率能够朝着平衡方面走。如果能够按照这样一种模式走下去的话,也就是说钉住爬行波幅的话,就可以使人民币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6.
IMF有关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的决定,对中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积极应对人民币纳入SDR产生的问题,既是中国回应各种挑战并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对IMF所作出的承诺的履行。而就中国企业而言,则应该尽快树立人民币汇率的分析逻辑,及时更新企业汇率风险的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最优权重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贸易差额的稳定作为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最优权重选择的政策目标,构建了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最优权重确定的模型,估算了人民币一篮子货币的最优权重,并将不同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幅度进行了比较,从而验证了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所参照的一篮子货币基本上是比较弱的参考。因此,我国央行应继续提高“一篮子货币”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地位,使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更能反映与一篮子货币的关系,以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孟浩 《吉林金融研究》2012,(1):18-21,49
人民币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当前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对内地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时代金融》2019,(6):111-113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货币错配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而货币错配的根源在于生产要素全球流动的计价结算环节通常只能以国际化货币衡量,因此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我国面临的货币错配状况势必有所改善。本文以2010—2017年季度数据为样本,研究人民币国际化与货币错配的内在效应,并相应地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外汇储备对债权型货币错配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实际有效汇率和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错配程度具有缓释作用,都能长期的改善货币错配状况,尤其是后者对货币错配具有很强的缓释作用及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20.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出现异常波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国际经验表明,汇率波幅限制的渐进式放开,会导致汇率波动率变大。本文研究发现,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历次汇率波动率变大都和汇率改革进程同步。汇率波动与汇率制度的改变、波幅限制和弹性空间等均高度相关。自2012年汇改以来,在岸汇率波动的自相关性逐渐增大,导致较小的波动可能被放大从而形成异常波动。因此,在当前条件下,人民币汇率波幅限制不宜被过度放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