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私人银行业务以财富管理为核心,是个人金融业务的高级形式,也是商业银行资源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该业务正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将重点开展的业务,也将是内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面对竞争激烈的私人银行业务市场,工商银行必须在打造中国第一零售银行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竞争实力,争抢个人高端客户,在私人银行业务上做大做强.本课题即在私人银行业务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中国私人银行市场现状及工商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开展情况,对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策略进行粗浅探讨,以期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的财富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累积,成为最大的财富市场之一。因此,国内外的金融机构都希望发展这一最大潜力的私人银行市场。本文结合国内经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金融机构,主要以银行为主,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机遇、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的财富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累积,成为最大的财富市场之一。因此,国内外的金融机构都希望发展这一最大潜力的私人银行市场。本文结合国内经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金融机构,主要以银行为主,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机遇、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私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都在争夺这块“蛋糕”,本文对目前形成的“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同质化”、“外资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强势登陆私人银行业务”态势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必由之路是围绕差异化打造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实体经济和房地产业暴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使境内高净值人群每年呈两位数的增速。鉴于私人银行业务投入成本小、业务附加值高、品牌影响力大的特点,以及众所周知的"二八"理论,使得境内商业银行使出浑身解数竞相争取高净值客户。本文通过对高净值客户需求分析入手,对新时期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路径进行初步探索,达到提高银行业私人银行业务核心竞争力、实现该业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净值人群对专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针对这一人群的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方兴未艾.各家银行基于争夺高端客户和业务转型的需要,纷纷推出自己的私人银行业务.本文通过对私人银行发展的必要性、与传统财富管理的区别、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模式选择等方面阐述了本人对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私人银行业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继英  唐庆春 《中国金融》2001,(7):50-52,55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历史私人银行及私人银行业务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成为与存款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并驾齐驱的主要银行服务体系之一。在国际金融业中为人们所熟悉的私人银行最早产生于瑞士 ,而且在许多方面 ,瑞士银行与私人银行是同义语。瑞士的私人银行家的先驱者包括三种人 :货币兑换者、贸易商人和资本投资人。这些私人银行家的先驱者们一开始就区别于那些进行存贷活动的银行业同行。瑞士 1934年的银行法把私人银行与其他银行分开 ,从而诞生了专业的私人银行 ,他们不必公布资产负债表 ,同时也不必遵守其他…  相似文献   

8.
随着内蒙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净值客户财富人群数量和资产总量的不断增长,.面对巨大的高端客户市场和各大银行纷纷抢占私人银行客户的局面,研究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私人银行业务的起源、发展着手,总结了私人银行业务的特征,对目前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魏燕 《福建金融》2010,(5):37-39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的私人财富不断积累,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将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通过比较中外私人银行的差距,剖析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繁荣,家庭和个人财富快速积累,富豪群体日益壮大,财富集中度不断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纷纷进军私人银行业务领域.  相似文献   

11.
刘夏斌 《河北金融》2013,(6):65-68,70
私人银行在国外作为专业的高端财富管理机构,已经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针对社会富裕人群形成了一套成熟稳定的业务模式.在国内,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和高净值人群的迅速崛起,财富管理市场方兴未艾.作为财富管理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我国的信托公司在拓展财富管理业务,不仅要与国内的金融同业机构切磋学习,还需要借鉴国外财富管理机构的成熟模式,汲取一些共性的发展经验.其中,私人银行作为国外财富管理机构最高级的演进形式,在产品、服务、客户关系、组织机构建设等方面都值得国内信托公司学习、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崔嵘  周炳林 《金融博览》2012,(21):47-47
香港银行公会顾问研究报告预测,如香港能全面发挥出其潜力,私人财富管理行业的管理资产可以在2015年达到13万亿~15万亿美元.以行业资产收益率约1%计算,其收入可达130亿~150亿美元,并可创造3万~47万个职位。然而.如果香港的私人银行业务不能持续进步.被亚洲其他地区对手赶上,管理的资产或会比现时减少3000亿~5000亿美元.损失收入高达40亿美元及流失8000~16000个职位。有见于此.银行公会将与财经事务局、库务局及金管局等举行会议.筹备成立私人银行的行业组织.并逐步统一私人银行的定义要求(如准入门槛)及从业人员标准等,希望促进香港私人银行业务能更上层楼。  相似文献   

13.
张淑银 《福建金融》2011,(11):51-52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私人财富增长迅速,高净值人群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形成了强劲的财富资产管理需求。2005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陆续设立了私人银行业务机构网点,但总体来说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私人银行业务的概念,指出当前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盈利是压倒一切的任务。要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就要开发新金融产品,寻找新的客户,拓展新的市场。现在,国内外商业银行无论规模大小、历史长短,都萌动了发掘私人银行业务的意图,有些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或者营业性机构,不少中资商业银行设立了前所未有的私人银行部。研究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业务对于银行经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私人银行业最早起源于被称为“免税天堂”的瑞士,一般向那些具有较高净值的个人提供金融服务,但不包括由零售银行提供的服务。私人银行业务往来建立在保密、相互信任、极尽尊荣和酌情处置的基础上。全球知名的四大私人银行机构有瑞银华宝、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花旗集团和汇丰。一、 私人银行作用巨大1.业务规模大 据世界银行估计,全球高净值财富的总人数约700万,持有资产27万亿美元,其中私人银行存款规模约17万亿美元。美林集团下属水星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达5000亿美元,平均每个账户资产1亿美元。2.贡献大 一是客户贡献大。可投…  相似文献   

16.
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为社会富裕人士提供的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专业化一揽子高层次金融服务。本文通过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特点及运作方式的介绍,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富人也如雨后春笋竞相暴出。这就好比一盘冒着热气的“香饽饽”,撩拨起了外资私人银行的强烈欲望。事实上,为富人提供财富管理的私人银行业务已经突破深宅庄园,向中国集聚;不少外资私人银行也迫不及待地来到中国抢滩,意欲占领中国的财富制高点。 有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究竟当前骤至的“山雨”是个什么状况?而即将经受“山雨”洗礼的中资银行又将如何应对?本刊这期策划愿意和广大读者一起来分析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汤弘 《现代金融》2010,(3):24-24
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面向社会富裕人士提供的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专业一揽子高层次金融服务,该业务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目标客户是富有的私人顾客。这些顾客有着富裕的资产或很高的收入:第二,基本的业务是投资顾问和咨询或者资产管理;第三,向顾客提供附加和综合的咨询意见,并设计个别解决方案;第四,业务建立在私人关系、相互信任和酌情处理的基础上。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着经营转型,各行都力争逐渐摆脱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在盈利中的占比。私人银行业务占用的银行资本金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2010-2012年8家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数据,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与私人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服务团队、网点数量等因素相关性大,而与产品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不存在相关关系.最后针对研究结论对我国私人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