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吕庆华 《当代财经》2006,(2):75-77,81
适度的商品包装,能保护和美化商品,丰富人们的经济生活。但过度的商品包装,既侵害消费者的利益、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又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中国应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国家、行业、消费者等方面入手,共同治理商品过度包装。  相似文献   

2.
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影响的扩大,一些银行也开始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客户,为金融消费者维权的观念和行动都提升了许多。事实上,银行的客户也确实是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按此立法精神,既然金融客户为生活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降价促销的活动随处可见.小到街边水果摊,大到各种繁华商圈,无论是日常生活用品,还是高档耐用商品,只要长时间在市场上交换,就会出现降价促销的可能.本文首先分析商品降价促销的经济学原理,围绕生活中各种促销让利活动,区别分析正常降价促销与非正常降价促销的不同表现,最后基于消费者和商家视角找出非正常降价促销的弊端,从政府、消费者、商家的角度对商品回归正常促销轨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丽萍 《经济师》2006,(4):81-82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概念的法律界定范围不宜过宽亦不能过窄,不能将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仅限定在“为生活消费需要”这一个方面,只要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为满足个人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就都是消费者。  相似文献   

5.
同样质量的两件商品,一件是品牌商品,一件是非品牌商品,一般来说,品牌商品的价格要比非品牌商品的价格高得多。对此现象很多人迷惑不解,认为这是消费者非理性的表现。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对品牌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不是消费者非理性的表现,恰恰相反,这是消费者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进入了自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商品相对过剩的阶段,消费者的期望也在起着变化,他们对质量、服务和价格的要求也在逐渐地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生活方便和更加安全。因此我们要逐步地完善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薛耀 《经济研究导刊》2009,(25):20-20,205
今天的社会,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观点、理解和认识发生了新的变化,包装设计也日益凝结消费文化、审美情趣及生活方式等众多文化因素的整合,人们不再只满足温饱的生活、而对商品越来越挑剔。生产厂家和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要想让消费者在选购过程中称心如意地购买货架上的商品,那么,创造出全新的包装形象则是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假冒伪劣商品探源与对策白秀文,候增军近几年,假冒伪劣商品连打不断,少数地方有蔓延。小如烟酒、药品、饮料、服装、食品、调味品,大至汽车、自行车、农药、化肥等都有假冒伪劣。假冒伪劣商品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生活不便、精神烦恼和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正常...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竞争也愈发激烈。每一位商业经营者都希望把商品尽快推销出去,而商业经营的成败则取决于是否赢得了消费者欢心。因此,在商业营销中不得不巧用消费者心理。 一、售前服务利用消费者心理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较为关心的是价格。利用消费者购买不同种商品的不同心理来订价,有利于促进销售。 1.炫耀订价。高档消费品、名牌优质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因特网上涌现出很多出售水货商品的店铺,虚拟水货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究竟哪些因素促使消费者愿意选择在虚拟灰色市场选购商品值得深入探讨。通过分析虚拟灰色市场中消费者购物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个结构方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虚拟灰色市场中,感知有用性和商品价值正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风险则负向影响购买意愿,消费者的价值质量推论会正向影响消费者感知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收费现象存在的必然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的消费品均可看作是商品。这些商品按照其经济性质的不同,大体可分两类。一种是与私人产权相联系的私人商品,它具有明晰的产权边界,存在可交易性,消费者可以在市场上以价格的形式进行购买;另一种是与公共产权相联系的公共商品,萨缪尔森将其特征概括为效用的非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名性。因为存在“三性”,其产权边界不清晰,必然导致存在不想付出任何代价而又希望得到公共商品利益的人,即“搭便车者”。这种情况下,政府替代市场向消费者提供公共商品…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13年10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这是该法实施近二十年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将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新领域也将避免尴尬局面,更加有的放矢,同时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增加了对网民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汽车等商品召回问题、三包服务等内容。但是一部法律的修订并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消费者维权争议问题。生活是纷繁杂乱的,法律又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法律是抽象的生活准则,它并不是万能的。浅析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增内容,提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商品标签被称为“商品的灵魂”,它显示商品的形象,帮助消费者认识商品,是生产商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近年迅速发展的标签生产行业,配合了日新月异的新产品面世,可说是默默无闻的幕后功臣。  相似文献   

14.
人们喜欢在变化中寻求美感,并渴望突破一成不变的生活,对商品也是如此。商家必需直面消费者内心深处对于变化的潜在需求,积累与扩大品牌资产。  相似文献   

15.
朱华 《当代经济》2008,(11):34-35
包装,是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一个重要媒介。决定了消费者对商品的第一印象。消费者的初步认识和选购心理,大半取决于商品包装的魅力;而商品包装的魅力,多来自包装设计中图形的运用。本文对包装设计中图形的运用与价值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对治理假冒商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治理假冒商品的几点思考董晓瑞,刘东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繁荣我国的商品市场,方便人民生活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市场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假冒伪劣商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假中之假等),已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17.
保持商品供求平衡,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按劳分配等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因而,商品供求之间的不平衡,不论是供不应求,还是供过于求,都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带来不利影响。如果供过于求,商业部门的库存就会增大,商品就会积压,不仅使商品资金周转缓慢,社会劳动浪费,而且正常的生产秩序还会遭到破坏。如果供不应求,就会使一部分商品的购买力得不到实现,影响群众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会削弱消费者对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监督,不利于工业部门改进生产,  相似文献   

18.
商标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源语接受者和译语接受者在文化背景、消费心理、生活习俗、审美标准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译者在进行商标翻译时,应不拘泥于传统的"忠实"标准,有意识地对源语商标加以修改或背叛,创造性地翻译出既能被译语消费者接受和认可,又能完美传达的商品的信息特点,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商标,激发消费者购买,实现商标翻译的终极目标。本文主要以进口婴幼儿商品商标翻译为例,揭示译者在商标翻译中如何进行"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生活经济学"、"注意力经济学"、"市场学"及"博弈论"等理论,分析了销售者和消费者对三种商品——廉价鞋、名牌皮鞋、草鞋的博弈。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个人对个人之间的交易费用,从而促进了共享经济的发展。从消费者视角出发,对消费品的使用习惯不同决定了消费者承受不同程度的交易费用,从而影响不同商品的共享。本文以问卷调研方法调研了511位消费者关于29项生活消费品的使用习惯和共享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单次使用时间越长的商品共享程度越高,使用频率和单次使用时长作为"块度"共同作用抑制了共享的发展。该文从消费者的视角证明了消费品的使用习惯是解释共享经济平台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说明了交易费用在共享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