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伟 《中国金融》2020,(2):36-38
2019年中国保险业发展稳中有进,保险监管持续完善,农业保险和健康保险迎来新政,保险业持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2019年中国保险业发展概况保险业经营情况2019年1~11月,全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9620亿元,同比增长11.9%;原保险赔付支出11498亿元,同比增长3.7%。截至2019年11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79641亿元,同比增长12.1%。保险业资产总额201188亿元,同比增长11.7%。  相似文献   

2.
张小龙 《时代金融》2008,(12):20-21
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5年开始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向外资保险公司开放,经营地域的限制也同时取消,这意味着外资保险公司将凭借其雄厚的资产规模、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混业经营的市场模式抢摊中国市场,而中国保险业虽然在保费收入方面较快增长,但是在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上仍然受到分业经营的限制,中国保险业在保险展业、承保、理赔等环节上与外资公司相比差别不大,但是在资金运用上存在很大不同,中国保险业资金的出路不畅已成为制约保险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为什么保险业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效率低,指出我们要加强监管,走一条渐进式的保险混业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3.
傅助 《中国保险》2004,(4):10-13
吴定富主席的重要讲话再次阐述了新时期保险的发展理论、功能理论和监管理论,明确了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的战略意义,揭示了做大和做强的科学内涵,提出了繁荣保险理论研究推动中国保险业做大做强的新思路,可以说是看清了问题的本质,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这次保险理论研究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拉开了中国保险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保险投资是现代保险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哪国的保险投资好,则该国的保险业就发达,保险业的偿付能力就高,保险经营的稳定性也就高;反之,该国的保险业就会停滞。我国自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资金运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做大做强福建保险业 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2004年,中国保险业在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雄浑号角中奏响了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这一年,我们见证过资产过万亿的历史性辉煌,亲历过业务结构调整的艰难世事;这一年,我们破除了保险资金直接人市的坚冰,开启了农业保险发展的新航程;这一年,我们平稳步人加入WTO的后过渡期,以全新的姿态迎接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到来……总的来看,  相似文献   

6.
“投资连接保险、分红保险、保险资金入市、保险公司上市”,浏览一下中国保险业近几年的热点问题,会发现每一件事都和投资、和资本市场联系在一起。在理论界也近乎存在着一致的声音:应拓宽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提高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将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至今几乎没有专门制定适用于我国保险业代理型常设机构的认定规则,而只是采用一般营业代理型常设机构的认定规则来认定保险业代理型常设机构。鉴于保险业特殊的经济性质,入世后,随着外国保险资金的大量涌进,如果继续采用目前的这种认定方式,可能导致我国对保险业代理机构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行使落空,从而对我国税收权益的维护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立足于保险销售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分别从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及直销三个方面,对我国如何认定保险业代理型常设机构提出一些看法,以期入世后我国更好地对保险业代理机构行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评估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整体状况的基础上,对中资保险企业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竞争压力进行预测:中资公司保费增速相对趋缓,而外资公司保费将会高速增长;保险资金的运用范围和规模必然会有所突破,但中资公司保险资金运用能力仍难有大的提高;保险中介市场中,外资公司将逐步获得优势。最后,提出了中资保险企业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王小卫 《上海保险》2014,(11):34-35
一、"新国十条"为保险资金运用提供了全新空间,依托上海自贸区的体制优势,服务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国际化的保险资金运用和创新平台 "新国十条"以顶层设计的方式明确了现代保险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定位,同时也大幅放宽对保险资金投资限制,对保险资金的投资品种再次扩展。"新国十条"将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和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结合起来,对保险业的功能和定位进行了重新定义,指明了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方向,这是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制度红利,也是国家治理的制度性安排。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保险业自身规模的扩大,以及传统业务竞争的加剧,保险投资越来越成为保险业重要的收益来源。一国的保险资金投资结构是由该国监管部门决定的,但更深层次上,它反映了保险业整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受到外部经济环境、金融体系结构以及金融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保险竞争形势的加剧,保险资金运用在保险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在投资政策和监管方面不断放宽,保证了保险投资的风险控制和收益稳健。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保险竞争形势的加剧,保险资金运用在保险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在投资政策和监管方面不断放宽,保证了保险投资的风险控制和收益稳健  相似文献   

13.
构建多层次农业再保险保障体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京生 《中国金融》2006,(11):53-53
发展“三农”保险,支持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中国保险业正在积极推进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中国保险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在保险业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一盘棋中,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作为再保险业的旗舰企业,不仅要深入思考保险业如何为“三农”提供保险服务,更要积极探索再保险怎样为“三农”保险服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截止到2000年末,中国保险业的总资产已经达到3373.9亿元。这些资产的绝大多数都以国有独资和国有股份制保险公司的形式配置在商业性保险领域,由国有资产支撑的政策性保险业务缺乏资金保障。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之间资源配置失衡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政策性保险资金严重短缺,出现了大量的政策性保险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对外贸易、银行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有限的国有资产沉淀在商业性的保险公司中。  相似文献   

15.
记者从最近在京召开的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中国保监会正以崭新的发展观念,正确的监管模式,全面推进国有制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完善股份制保险公司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保险资金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开放,调整市场结构,服务保险企业,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会上满怀激情地说,现代经济建设呼唤现代保险实践,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对保险业的巨大需求,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发展,尽情地把保险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6.
张艳花 《中国金融》2004,(21):51-52
针对我国目前保险外汇资金投资渠道少、收益低的问题,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于2004年8月18日共同颁布了(《保险外汇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允许保险公司从事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投资。作为我国首部出台的保险资金投资海外市场的管理办法,其旨在为我国保险业已积累的近98亿美元外汇资金打通新的投资渠道,为保险业的发展再添活力。《办法》的出台是我国保险行业资金运用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我国保险行业向国际金融市场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7.
刘京生 《中国保险》2002,(12):14-16
2002年10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围绕强化保险监管,促进保险业发展,对涉及保险经营主体和保险监管机构的条款内容进行了38处的增加和修改,更加全面地展示了我国保险业在法制化、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必将对促进我国保险业快速稳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新<保险法>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月30日,保险理论研究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副主席吴小平、主席助理周延礼等政、产、学、研1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繁荣保险理论研究,确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创新保险发展思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上,吴定富主席作了题为《繁荣保险理论研究,为做大做强保险业服务》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9.
我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谈起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首先要从中国保险业的资金运用说起。中国的保险资金运用始于1984年。1984年到1990年,基本上属于试点阶段,监管非常严格,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主要以流动资金贷款  相似文献   

20.
2006中国保险市场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2006年,中国保险市场的总体特征是保险业增长适度,但发展不足:保险业外部发展环境有喜有忧;保险市场各个领域的发展也不均衡:一方面,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问题仍有待解决,责任保险发展存在隐忧,交强险面临制度性缺陷的困扰,企业年金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另一方面,“基本法”规范健康保险发展,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新的突破,对外开放呈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