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投机性杠杆率的变动机制及其对资产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杠杆率是高度顺周期的,金融市场杠杆投资者的交易对沪深股市的波动率和收益率有显著影响。因此,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各类金融市场参与者杠杆率的监测和控制,缓解杠杆率周期导致的泡沫和危机。  相似文献   

2.
从次级贷款到MBS、CDO和CDS的交易都是通过保证金率和贴现率高杠杆进行的,形成了金融机构的总资产/权益资本高杠杆率,因为对风险资产缺乏敏感性,导致风险资本杠杆比率较低。因而各金融机构相互借贷形成蛛网状的金融网络具有三个风险特征:特定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风险、金融系统有顺周期性、流动性成为杠杆率的核心问题。要立足于整个金融体系而不是单个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杠杆率监管,在整个产品链和机构链中实施初始杠杆率和关键环节杠杆率限制,建立杠杆率与逆经济周期挂钩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与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结构相同,我国的债券市场也分为场外和场内两个市场,且后者面临着边缘化的趋势。本文对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发现场内市场也曾经有过活跃的债券交易,而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变化逐渐导致了流动性向场外转移,形成了新的市场均衡。虽然我国的债券市场受行政干预形成市场分割,但目前也处于相同的均衡状态。文章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两个层面的市场建设对未来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A股市场上股票价格在长期持续上涨的过程中投资者采用持有并卖出策略下收益率与大交易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中国A股市场上证综合指数、大盘蓝筹、中小盘组合的分析,发现不同市值规模的股票在大交易量发生后的30天里出现了显著的负收益率,市值规模越小,这种负收益率现象越明显,而且大交易量发生前期收益率的变化度随着市值规模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A股市场上股票价格在长期持续上涨的过程中投资者采用持有并卖出策略下收益率与大交易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中国A股市场上证综合指数、大盘蓝筹、中小盘组合的分析,发现不同市值规模的股票在大交易量发生后的30天里出现了显著的负收益率,市值规模越小,这种负收益率现象越明显,而且大交易量发生前期收益率的变化度随着市值规模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的规模和杠杆率较大,引发了国内外的关注和对其可能引发风险的忧虑。如何评估其潜在风险,是学界面临的难题。由于金融资产的交易价格反映了投资者对其风险的判断,因而可以从金融资产相对于无风险资产的风险溢价角度,实证研究其风险的大小和风险成分。具体地,运用2012—2015年的中国地方债券指数日数据,分析中国地方债风险溢价构成,可探讨中国地方债的风险。研究发现,中国地方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主要为利率风险溢价,信用风险溢价比例很小,因而中国地方政府债券的主要风险是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7.
股权结构和投资者异质信念是影响投资风险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为背景,在研究公司治理的基础上,利用中小板市场上市公司经验数据,进一步研究股权集中度、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股票投资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异质信念的视角研究股权结构对股票投资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提高股权集中度有利于降低投资者信念异质程度和股票投资风险;投资者信念异质程度的降低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投资者异质信念作为传导变量,存在于股权集中度对股票投资风险的影响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随机贴现因子的角度研究了流动性风险与股票收益率的关系,得出这样的结论,流动性风险可以作为市场风险以外的一种风险源,是投资者应当考虑的;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所谓的流动性风险溢价,流动性冲击对资产预期收益具有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0-2018年103家中国商业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实证分析包括资本监管压力、产权比率和资本密集度等在内的银行资本变化引致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效应及其作用渠道,结果表明,银行资本结构改善可明显增强其风险承担能力.具体而言,资本监管压力与银行风险呈显著"U"型关系,资产收益率是其影响渠道;产权比率则与银行风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资产收益率发挥的中介效应大小占比为14.97%,资本密集度与银行风险负相关,资产收益率为其影响银行风险的中介渠道,中介效应大小为17.99%.基于此,监管当局需要科学把握监管力度;而银行应在满足监管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发展状况,选择最佳融资方式,加快资本投入建设,提高自身盈利水平,最终降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中公司债交易的相关面板数据研究了发债主体的会计信息在公司债交易市场中的有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发债主体的会计信息会影响债券当年的年度持有收益率;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是会计盈余的两个组成部分,这两部分均与债券的年度持有收益率显著正相关;现金流量部分同应计利润项目相比,与债券收益率的相关性更强,这说明当市场或投资者对公司债进行估价时,赋予了现金流量更大的权重。  相似文献   

11.
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形成了影响实体经济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如何抵御风险,度过难关是当前外贸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金融危机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风险和影响,提出了相关的规避、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净现值的经济含义是在整个寿命期内项目总的经济利润,也就是投资项目给投资者在投资起点带来的经济利润的大小。对常规投资项目而言,内部收益率实际反映的是项目获得投资者要求收益的把握性或者是项目在整个寿命期抵御风险能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以2009-2012年在创业板上市的354家企业为研究样本,从企业内在价值和市场风险价值两方面的视角出发,采用风险价值模型VaR、主成分分析法和EFF效率值考察了我国创业板IPO定价过程中的合理性。研究发现:为提高定价效率,市场风险应当纳入到IPO的发行机制中,且发现在考察期内市场风险对股票内在价值具有正向的加成作用;与市场价格相较而言,股票发行价格未能很好地反应出股票价值;当投资者意识到新股发行定价过程中有价值泡沫的出现时,会导致首日收益率降低乃至破发。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7-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从股价崩盘风险视角探讨了上市公司"融资分红"行为引发的经济后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融资分红"行为显著提高了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该效应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多、管理层持股比例越低、信息透明度越低、杠杆率越高的公司中更加显著,这表明公司治理发挥了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情绪及其与市场收益的互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散户和机构新增开户数构建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情绪指标,可以研究短期和中期内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及中期内二者与市场收益率之间的互动影响,并从看跌和看涨两个角度检验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情绪对市场收益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短期内个人投资者情绪是机构投资者情绪的格兰杰原因,中期内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情绪之间、二者与市场收益率之间均存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超短期融资券的推出对金融市场的创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超短期融资券这一新的短期货币市场工具。在制度和流程方面,超短期融资券较先前的短期融资券更为简化。在我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超短期融资券的推出有利于改变我国债券市场超短期产品长期缺失的状况,完善债券市场信用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风险结构及流动性结构,有利于形成短、中、长期兼备的市场化收益率曲线,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债券违约风险事件逐渐增多,对金融稳定带来一定挑战,加强债券违约风险监测预警,对于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详细梳理债券违约风险预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作为企业债券违约的先行指标,构建企业债券违...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众多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权证不失为一种有力的工具.权证作为一种金融衍生产品,不仅有利于调动普通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升国内投资机构和投资者的风险管理水平,为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为对冲系统风险提供有效渠道.发展权证产品将有利于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建立更好的“动力机制”、有利于实现参与者的“多次博弈”,避免对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并对解决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确定性与风险是企业、市场与关系合同存在的基础,企业、市场与合同为投资者提供了风险分摊的制度性选择.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摊功能在于提供细分资产、降低交易成本、传递信号和做空.通过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缺失,提出了完善资本市场风险分摊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风险平价模型作为资产配置的分支,在国内应用仍然不够广泛,主要原因在于普遍认为大类资产对风险的定价仍不合理。通过跨越两轮经济中周期时间段分别构建由股债构成的简单风险平价模型以及加入商品后的风险平价模型,发现在收益率和股票类的情况下能够显著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率,并能够提升收益风险率。通过质押式回购一次加杠杆和完全加杠杆后的增厚收益组合,不仅能满足中国投资者的收益率需求,而且收益风险比相较不加杠杆的风险平价组合进一步提高。因此综合来看,尽管风险平价模型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但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引起管理人和投资者的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