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颖 《中国广告》2013,(2):36-39
对于未来,广告人有迷茫和忧虑,但更多的是,天马行空的奇想和茅塞顿开的豁然。Google是网络公司,还是一个最牛的广告公司?未来广告公司和媒体代理公司会重新合二为一吗?传统媒体会为网络视频打工吗?一些人在这样猜测着,我们都希望能很快有个答案。在这个不确定时代的所有猜想,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也多了很多迷茫。当采访一些广告人,被问及"如何看待当下发生的诸多融合"时,他们给了我们很多种视角。这些视角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门,我们不只看到了在营销传播中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万木春 《广告大观》2003,(10):70-74
1986年,是一个令中国广告人记忆深刻而又转瞬即忘的年份。说它令我们记忆深刻,是因为在这一年,由中国国际广告公司、纽约中国贸易和美国电通、扬&;#183;罗必凯广告公司合资创立的,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家合资广告公司——电扬广告公司在北京粉墨登场;说它又让我们转瞬即忘,却是因为在接下的日子里,这些数量不多的跨国广告公司静悄悄地  相似文献   

3.
酸甜苦辣     
在广告公司呆了近三年,也算尝到了一些作广告人的滋味。你也想做一个广告人?但愿下面的文字不会使你改变伟大的理想。一酸:广告公司老总最爱说的话是:"广告公司的创意最重要",但是最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告》2008,(12):59-60
在广告人的心目中,平成是一家不事张扬,做事低调的广告公司,对它的印象更多的是来自业界朋友间的人际传播。据说在一次由网友自发投票评选的广州最优秀的广告公司中,平成名列第二,仅次于广州盛世长城,可见它在广告界的影响之重。  相似文献   

5.
籍元  崔翎暄 《商》2014,(9):91-91
准确的说,这两本书,应该分为三本书来读,而他们之间又构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克劳德霍普斯金的《科学的广告+我的广告生涯》构成,这部分主要讲述了,两位作者,在成为广告人之间的经历和如何成为一个合格广告人的经验。第二部分有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单独构成,主要记述的是他创办奥美广告公司以后的一些成功失败的经验与教训。两部分的区别在于,前者重点在于成为一个广告人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而后者则更加强调的是如何把一个广告公司做得更大更好。〈br〉 笔者主要从他们的思想总结中得到自己对于广告的启示,然而在如何运营广告公司上的比重较为轻一些。  相似文献   

6.
一天 《中国广告》2003,(8):125-127
广告圈有一种公认的说法,即创意与经营不可兼得。金大鹏,一位本土广告人,十几年来身兼创意人与经营者双重身份,从加盟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广告公司到一手创办自己的广告公司,从第一次为中国捧回国际大奖,到如今自己的公司被迫成倍扩张店面,这段从业经历可谓左右脑同时发动的一个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7.
林莹 《中国广告》2010,(8):98-101
印度广告,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沪、京的国际广告公司中活跃着诸多印度广告人。这是一个善于创意并且愿意表达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广告导报》2007,(5):58-59
在中国早期的本土广告人中,能混出名堂走出自己的路的,大抵分为如下两种,一是早年投身国际广告公司。学够了经验。攒是了名声。之后改旗易帜另立门户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楚桥 《广告导报》2006,(9):51-51
上世纪80年代,艾美娟女士进入北京广告公司,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广告人,也是当时最年轻的女性广告人之一。90年代初,艾美娟东渡日本求学,随后进入旭通广告公司。2003年.在阔别故土12年后,艾美娟被派驻中国并出任北京华闻旭通国际广告公司总经理,从而成为日系广告公司派驻中国内地的第一位华人女性总经理。在其带领下,华闻旭通2004年的营业额即增长了一倍,利润翻了三番。  相似文献   

10.
保罗 《广告大观》2005,(4):160-161
话说公元1997年。就在民族园西门脚下。周口坊广告人沙龙成立了。我带领一干踌躇满志人等,开始了漫漫开辟广告培训之路。学员面向全国各地本土中型广告公司的中高层人员,第一次办讲座便请来了包括奥美、电通、灵智大洋等4A公司的六位创意总监讲创意,周口坊广告人沙龙的名声一炮打响。接下来的活动中,来周口坊听课的广告人越来越多,甚至很多人从外省市慕名而来,这座徽式民居中挤满了广告人,有时屋里的位子坐满了,学员甚至站着听课。  相似文献   

11.
有些企业开疆扩土,广告为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个别企业一旦成功,广告在其词典里就变得可有可无。专业的广告人为了产品和企业的传播绞尽脑汁、贡献智力.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广告策划案,使得企业逐渐成长,由小到大。但当个别企业做强了、做大了。却又往往认为广告公司是靠他们吃饭的人,离了他们。广告人的生存都有问题,于是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广告人。作为广告研究的学者,我无意片面夸大广告的作用,不是说企业离开广告就不能生存,不能发展,但是成功的企业也不能轻视或歪曲广告的作用。应当正确评估广告在企业成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广告人的心目中,平成是一家不事张扬,做事低调的广告公司,对它的印象更多的是来自业界朋友间的人际传播。据说在一次由网友自发投票评选的广州最优秀的广告公司中,平成名列第二,仅次于广州盛世长城,可见它在广告界的影响之重。  相似文献   

13.
《广告导报》2006,(8):91-97
2006年对于中国的国际广告公司而言,或许,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政策对于外资广告公司全面放开,一些本土广告人士解读说,喊了那么多年“狼来了”,这回,狼真的来了。 2006年这就已经过去了一半,对于多数的广告公司——本土的以及国际的——一切也仍旧在有条不紊的前进着,没有并没有什么突兀的事情发生。对于外资广告公司而言似乎存在两条去路,选择独资或继续合资。然而事实上这个命题并不具备实质性的意义,即便是出于此前合资的状态下,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乃至理念。外资公司其实也一直在沿用自己独立的体系,所谓本土化,是策略所致,而绝非合资的结果。对于本土广告公司而言,路只有一条,努力,继续努力! 进入2006年我们可以看到,广告行业的争夺已经不是原先所谓本土广告公司与外资广告公司的争夺,阵线已经不再是由国别来划分的了。市场在走向细分,广告公司再日趋专业,实力和对于市场的准确洞察才是存在的砝码!国际公司本土化,本土公司国际化的战略阐明了:中国广告,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我们已经从太多的。中国声音”中来了解过中国广告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本期专题,我们将从几位外国同行的眼中,来看看中国的广告。这一期的几位嘉宾也都是重量级的人物,杜孟先生曾获得法国最高荣誉——“法国荣誉勋章”,贺劲勋则是美国《AD Age》曾评选出的“全球广告人100强”之一……一共同点在于,他们都为了梦想来到中国。不一样的国籍,一样的中国路,我们听听他们将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4.
UBP:品牌整合时代USP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解读USP 达彼思广告公司的总裁罗瑟瑞夫斯是一位很重视科学广告的广告人,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达彼思广告公司利用自创的USP理论使公司营业额由400万美元增加到1.5亿美元,非但没有失去一个客户,还在前所未有的情况下,为其客户创造了戏剧性的高销售额,这在广告界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到底什么是USP?根据罗瑟瑞夫斯  相似文献   

15.
孔炯 《广告导报》2004,(5):19-19
表面上看,贵阳的绝大多数广告公司是一个个并无关联、彼此永无瓜葛的独立体,但是有限的资源又无形中促成了一种“抢食”的局面,以至于广告公司的作战半径大多极为有限,在这种背景下,其理念、其人才,甚至运作手法等也就无可避免地带上了封闭性和游侠性格了。  相似文献   

16.
生物进化史上,恐龙灭绝了,蜥蜴还在繁衍,老虎面临绝种了,老鼠还在横行。达尔文归纳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当然也适合广告这个行业。我们从生态学的角度观察,固然“多大的池塘养出多大的王八”,但是“一根草、一滴露”,人人头上有一片天,天无绝人之路。中国广告人当中有人担心入世承诺,允许跨国广告公司百分之百独资企业进入,会伤害本土广告人的生存环境,虽然有些杞人忧天,但是这个开放政策绝对会导致本土广告市场与人才资源洗牌,让广告公司和专业人士纷纷卷入连串变革的漩涡当中,倒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庄励 《广告导报》2004,(10):16-17
入行10余年,亲历广告公司的服务佣金从国际惯例的17.65%(国际公司),到不可逆转的持续走低,有过15%、有过7%、有过5%,甚至低到只有一个点的佣金还仍有众多的广告公司在打存头争取,广告人在反对广告主采取价格战策略的同时,却万般无奈地忍受着无序竞争给广告公司带来的伤害,就像价格战最终会导致产品质量低下,进而伤害消费者利益一样,微弱的利润必将导致广告公司无法请到业内专业和资源的广告人合作,从而无法给广告主提低尽善尽美的服务,到头来,伤害的还是广告主自身,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相似文献   

18.
丁邦清  王宇 《广告大观》2004,(5):i002-i003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广告人、广告公司在选择之中求生存。  相似文献   

19.
艾欣 《广告导报》2004,(5):21-21
贵州不少知名企业,如茅台、黄果树、神奇、益佰都很少找本地广告公司,仅本地单纯制作业务找本地广告公司,其他的广告宣传都是向外寻求广告合作伙伴。事实上,贵阳能够提供全面服务和整体策划的广告公司少之又少,这也难怪贵阳受客户尊重的广告公司屈指可数。应该说,在贵阳真正意义上的广告代理局限于媒介发布执行的占70%以上。贵阳的广告公司很难形成规模,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主观上自身素质上的欠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一家公司推出一个新产品,广告刚一发出,有关产品的电话马上会接踵而来,别高兴,这些电话绝对不是用户来求购产品的,而是广告公司来抢同行生意的。这是广告界太拥挤呢还是广告人都很精明?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在某报上看到这么一篇散文,某君刚转行从事广告业,遇到一昔日好友,本指望对方介绍点业务,始料不及的是,对方也下海办起了广告公司,而且经营范围一模一样,包括最时髦的CIS设计! 看来,那则流传于南北的"一块广告牌被风吹倒,砸伤的尽是总经理"之类的幽默同样也适用于广告人。广告界引以自豪的一句格言是"不当总统,就做广告人"。这起码包含了两个意思: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