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缺斤短两”一词是在我国实行市制计量单位时期形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普遍,其意思是指商人在做买卖时不按量付货,从中克扣顾客。我国在废除市制计量单位实行法定计量单位之后,有人曾相废掉这个词,用其他词语代替,原因是这个词里有非法定计量单位“斤”和“两”。应用一段时间之后,不但没有废掉这个词,反布把该词搞乱了,甚至在国家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中出现了不同的提法。比如,“短斤缺两”、“缺斤短量”、“缺秤短量”、“缺秤少量”等等。笔者认为:“缺斤短两”一词里的“斤”和“两”已不是计量单位,而是两个概数词。在…  相似文献   

2.
李先生在菜市场一固定摊位买了条大鱼,回家后过秤发现斤两不够。买鱼时,李先生就有些不放心,一定要鱼贩保证够秤。鱼贩麻利地从水中捞出一条鱼放在秤上:“3斤一两高高的,就算3斤吧!保管够秤。”鱼贩信誓旦旦。征得李先生同意,鱼贩将鱼收拾好装在两个套在一起的不透明的方便袋里,然后又热心地套上了第三个方便袋。李先生并未发现鱼贩有什么破绽,可是为什么回家称量就差了3两多?一位卖鱼人揭密说,这样的骗术一般采用在两个不透明的塑料袋之间夹水的方法欺骗消费者,而秤却是准的。粗心人根本不会发现这其中还有玄机,拿出鱼后方便袋也就扔了。现…  相似文献   

3.
六十年代“大饥荒”时期,“粮食不够,煮枣喝汤”;90年代,枣亦是个小配角,要么点缀在稀粥里,要么点缀在婚庆习俗中。买枣时,大多数消费者一般不看什么品牌,在超市里拿上一袋,在农贸市场秤上几斤就了事。可谁能想到,有个公司居然开出了1000多家经营枣制品的品牌专卖店“好想你”。  相似文献   

4.
缺秤1斤以上,就要在摊点前挂上“黑心店”牌进行警示,待其整改结束或更换新的经营者才能“摘牌”。为了严厉打击缺斤短两、欺诈游客的违法行为,海南三亚市工商局出“奇招”,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商人的儿子大学毕业了。一天,商人问儿子:“一斤芝麻多少钱?”“7元。”儿子答。“一斤黄糖呢?”“顶多3元。”“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值多少钱?”“正好10元呀。”“只有10元吗?”“7加3不是等于10吗?”“但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可以做成芝麻糖,这样,芝麻糖就可以卖到20元了。”最后,商人告诉儿子,生活给你一斤芝麻,不只是一斤芝麻,生活给你一斤黄糖,也不只是一斤黄糖,它们的附加值,就全靠你的智慧去创造了。用好人生的加法,对于人生的成功,也就成了事半功倍的事了。用好人生的加法@黄小平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笔者在买葡萄的时候上演了一出“智斗秤耗子”的好戏,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希望消费者在遇到不法商贩欺骗时千万不要手软。那天,笔者提着一包刚从干洗店取出来的衣服匆匆往家赶时,突然被路边一挑水灵灵的葡萄所吸引,葡萄小贩见状忙挑担上前。“要葡萄吗?便宜卖呢!”“便宜卖?多少钱一斤?”“两块,人家都卖两块五呢!”笔者低头细看,葡萄个大均匀,还挂着一层霜,成色不错。于是动心,决定买上两斤,但觉得还是有必要砍砍价的。“人家卖多少你以为我不知道,一块五吧,我要两三斤!”“大姐,这个价我进都进不来呢。这样吧,…  相似文献   

7.
“嚼一嚼就瘦,动动嘴就美”,“饭后12粒,轻松分解0.8斤食物中的糖脂和油脂”。一个月前,市民刘女士看了一种叫做“轻轻瘦身木糖醇口吞糖”的广告宣传兴奋异常。运动减肥怕累,少吃了又怕亏嘴的她,一听“只要嚼嚼口香糖,就能迅速减肥、塑身、通便,5斤、10斤、20斤!”甚至可以“每天嚼掉一斤肉”,如此惊人的减肥效果,怎能让她不动心呢?  相似文献   

8.
农民养猪不容易,不法猪贩收猪时,耍尽手腕“砸秤”,赚昧心钱,坑害养猪户。今揭露猪贩秤上作弊歪招,以防上当受骗。一、拉系法。要秤猪需用绳子先把猪四蹄绑好,然后将秤钩挂在绑猪绳上,用杠子伸进秤系(或铁环)里。当两人抬起秤时,不法猪贩很自然地以站不稳或释不稳为由,将手握住杠下的秤系上,并用力平拉式推,这一拉或一推,猪分量足以减少40~50斤。这一招一般不易被识破。二、搭绳法。绑猪用的绳子大都有余,不法人将绳子余头故意搭在抬猪的杠子上。在秤猪时,不法猪贩用力拽绳子。这一拽,猪的分量自然减轻。三、拉杆法。拉杆…  相似文献   

9.
历史一页     
万历戥秤是明代万历年问(1573~1620)制造的小型秆秤(见图)。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杆长31厘米,盘径8.5厘米,砣高4.7厘米,重94.6克。砣盘皆为白银鎏金,底部刻“万历年造”。杆为牙质,有二纽:第一纽开端5两,最大称量20两,分度值为1钱;第二纽开端为零,末端5两,分度值为2分。以第二纽校测1两重36.5克,推算1斤合584克。戥秤亦名戥子(等子)。宋代刘承珪奉诏校量太府寺旧藏砝码,  相似文献   

10.
“这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世代坚守一个规矩,决不做缺斤少两的秤,别人给再多的钱也不做。秤砣是良心,秤杆上的星是寿星,秤不准就是没有良心,就会折寿。”这是一个做秤的老人在临终的时候对徒弟说的最后一句话,虽然没有多少深刻的道理,却道出了一个行业的准则。  相似文献   

11.
金龙献瑞、玉兔呈祥。新千年的第一个春节来临之际,洞庭湖畔热闹非凡。岳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接到群众举报,县中心市场商贩售卖物品短斤缺两现象严重。执法人员决定对其进行一次打假检查,整顿市场。在中心市场,卖家畜制品的王老板店前人来人往,一派生意兴隆的好光景。王老板一杆高高翘起看似公平交易的秤,一张无限真诚看似童叟无欺的脸正眉飞色舞的极尽做生意之能事。“哟,三斤二两,算三斤,六块钱一斤,三六一十八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第一个“3·15”前夕,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集中打击“鬼秤”违法行为活动。3月9日,省、市、区三级质技监部门联合行动,在太原地区拉开了打“鬼秤”行动的序幕。一上午时间执法人员捣毁了制作、批发违法计量器具黑窝点4  相似文献   

13.
”450斤水兑7斤醋精就是好醋,450斤水兑5斤醋精就是二级醋。”这样的标准你见了一定觉得匪夷所思吧。但在河北秦皇岛周边的县城里,记者发现,一些不法商人把从垃圾点回收来的旧瓶子经过简单刷刷后就开始灌装各种调料了.醋精兑水是白醋,酱油则全是用色素、苯甲酸钠等加上水勾兑出来的。为了使这些调料好卖,什么“中华老字号”、“北  相似文献   

14.
国家技术监督局近日正式发文同意《XL型双标尺秤》为公众贸易推广产品,并给该秤定性“是一种新型秤,属新产品。重点在城乡流动摊贩中推广。并要求各级技术监督部门不应限制新型不易作弊杆秤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张昕 《中外企业文化》2011,(9):I0036-I0037
当你问水果摊上的小贩苹果多少钱一斤的时候,他会告诉你:“两斤”!其实,他是在说“10块钱两斤”110块钱能买两斤苹果,挑大的买,也就能买三四个的样子。什么都涨价了,买啥啥贵,钱不值钱了,这是时下人们普遍的感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6月份的CPI-举越过了6%,同比上涨6.4%.创下2008年7月份以来整整三年的新高。  相似文献   

16.
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紧紧围绕“守规则、讲诚信、重质量、保安全”这个主题,在3·15期间展开全区范围内的打假活动。 一 随着商品经济社会的到来,百姓生活就更离不开购物,然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秤不准、预包装商品净含量不足却成了人们一个“心病”。  相似文献   

17.
10公斤重的实物,有一台秤竟称出了12.51公斤,差额超过了25%。一些集贸市场的水产摊位在电子秤上很隐蔽地做起了手脚,玩弄了“秤上功夫”欺骗消费者。市场上各类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品繁多。由于水产价格较高,水产摊主由于利益驱动,时常在电子秤上施伎俩,不少消费者吃过秤上的亏。据了解,某些商贩使用的电子秤猫腻忒多:称重前在数显中储存5~20克的底数,顾客购物时,底数同所购买物品一起计价;有些商贩将消费者购买的商品重重地扔到秤盘上,冲击力使电子数显一瞬间人为加大;还有人用硬币或纸张垫高秤盘一角,称的分量就会偏重,此外还有“连盘…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杆“天下第一红木古秤”在浙沪两地的拍卖收藏界引起轰动,两地竞相以优厚条件力邀收藏者参拍。 “第一秤”又名“同治古秤”,为单纽杆秤,制作年代清同治七年(1868年),制作人赵大兴。秤杆长2.37米,杆身总重5.5公斤,钩重1.2公斤,砣重23.4公斤。最粗处直径6.6厘米,起称点50公斤,最大称量230公斤。秤花用银钉镶嵌,图案精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史上的衡器产品分类是根据秤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定类和定名的,衡器分为三大类,即杆秤、机械式秤和电子秤. 1、杆秤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和庞大的市场.秤杆有骨杆、木杆、金属杆(铜杆、铝杆);秤砣有石砣、金属砣;提绳有二提绳、三提绳.计量单位的演变由夏商时期使用铢和两,发展到周朝时期铢、两、金、均、石(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均,四十均为一石).  相似文献   

20.
在我所住的小区附近有个市场,那儿以前有个卖水果的老刘,我和他挺熟的。现在回想一下老刘的小生意做得还真有那么点意思,不禁让我想起了“无商不‘奸’”。一次,我去市场买东西,看到老刘遇到了一位难缠的顾客。“这水果这么烂,1斤也要卖1元吗?”客人拿着一个水果左看右看。“我这水果是很不错的,不然你去别家比较比较。”老刘不紧不慢地说道。顾客说:“1斤8角钱,不然我不买。”老刘还是微笑地说:“同志,我如果1斤卖你8角,对刚刚买我水果的人怎么交代呢?”“可是,你的水果这么烂。”“还可以的,如果是很完美的,可能1斤就要卖2元了。”老刘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