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东桑西移”工程实施中西部农户桑蚕业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对2个"东桑西移"工程实施县进行实地调研,并对3个具有代表性的养蚕户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先进生产技术的引入、蚕茧销售价格的提高以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对提升桑蚕业的利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关部门在"东桑西移"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加大在这三个因素上的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海安是江苏省蚕茧生产重点县,蚕茧生产总量连续3年夺取全国县级冠军、连续24年保持全省第一,桑蚕产业已成为海安重要的出口创汇支柱产业。走进海安,仿佛走进湖桑的海洋,到处都能看到成片种植的湖桑园。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宜州区完善提升"桑-蚕-茧-丝-绸一体化生产+桑蚕综合利用+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桑蚕茧丝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保持广西县域第一,桑蚕生产、茧丝绸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及电商销售总值突破60亿元;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4年的内蒙古国有林场的相关数据,运用DEA与SFA相结合的三阶段DEA模型,对内蒙古57个旗县市国有林场剔除环境因素、随机误差影响前后的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区位和人力资本因素显著降低了投入松弛程度,能够有效提高国有林场生产效率;交通基础设施因素对降低在职职工人数和林地面积投入松弛影响显著,而对固定资产和营林生产投入松弛影响不显著;制度环境对降低在职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和营林生产投入松弛影响显著,而对林地面积投入松弛影响不显著。经过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后,内蒙古各旗县市国有林场整体的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从空间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的国有林场效率相对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中国桑蚕产业主产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桑蚕产业空间格局发生的以"东桑西移"为特征的演变,中国桑蚕产业主产省份以及各自的比较优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方法]文章借助产业集中度、产业比较优势等指标分析方法,对我国桑蚕产业主产区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桑蚕产业主产区比较优势变迁的影响因素。[结果](1) 2003—2015年间,我国蚕茧产业集中度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2)广西、浙江、重庆、云南、陕西、四川6省份桑蚕产业具有显著规模优势(SAC 2)传统桑蚕产业大省浙江省的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明显下滑,广西和云南两省综合比较优势持续提升,产业生产明显出现向西部和中部地区转移的现象;(3)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生态、政策等6个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了我国桑蚕产业主产区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变迁。[结论]要加强西部茧桑蚕产业链建设,加大桑蚕产业宏观调控力度,加快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桑蚕产业综合开发水平,巩固和推动广西、云南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桑蚕产业新兴主产区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柳城县2008年蚕户桑蚕生产情况及2008年冬至2009年春桑园管理情况、2009年蚕户桑蚕生产准备情况等进行调查,就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对我县桑蚕业发展提出建议:即要使柳城县桑蚕业得以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目前必须做好蚕户的思想安抚工作,采取措施消除蚕农顾虑徘徊思想,加大桑蚕技术服务力度,推广良种良法,建立生态蚕业结构,开展桑蚕副产品综合利用和冬闲桑园、蚕房的复合经营,提高蚕户养蚕成功率,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提高种桑养蚕经济效益,提高蚕户桑蚕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对柳城县2008年蚕户桑蚕生产情况及2008年冬至2009年春桑园管理情况、2009年蚕户桑蚕生产准备情况等进行调查,就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对我县桑蚕业发展提出建议:即要使柳城县桑蚕业得以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目前必须做好蚕户的思想安抚工作,采取措施消除蚕农顾虑徘徊思想,加大桑蚕技术服务力度,推广良种良法,建立生态蚕业结构,开展桑蚕副产品综合利用和冬闲桑园、蚕房的复合经营,提高蚕户养蚕成功率,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提高种桑养蚕经济效益,提高蚕户桑蚕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农家之友》2007,(10S):49-49
近年来,依托蚕、桑品种的不断更新和栽桑养蚕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务部“东桑西移”的工程,广西抓住了机遇适时发展了桑蚕产业。2000年到2005年5年间,广西鲜茧产量增长了近6倍。到2006年,广西桑园面积达180.6万亩,蚕茧产量18.57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总产量的25%。2007年鲜茧产量有望再创新高。面对大好的蚕桑发展前景,近日,本刊不断接到部分读者来电来信询问如何从事鲜茧收购业?现以此文予以回答,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解放以来,全国桑蚕茧生产发展很快,至七十年代,我国桑蚕茧产量已超过日本,居世界首位。1981年我国产桑蚕503.3万担,占世界总产量的52.6%,生产桑蚕丝26,439吨,占世界总产的46.9%。但经济效益还很低。比如:1980年我国产茧量比1979年增加14.7%,但丝的产量仅增加11.7%;同年,日本产茧量虽比1979年减少10.1%,但生丝的产量却增加1.3%。主要是我国蚕茧质量较低。据近几年资料,鲜统萤上茧率、丝厂复选上车茧率、解舒率和鲜茧出丝率,日本为98%、96%、75%和19%,我国只有75%、70%、65%和10—11%。  相似文献   

10.
在海安桑蚕业这一富民产业、特色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分析该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如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桑蚕产量减少,桑蚕养殖机械化水平不高,桑蚕制品销售模式过于传统等,提出了建设规模化桑蚕文化园、企校联合推进技术研发、积极响应东桑西移政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鲤科鱼类池塘养殖技术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随机边界产量函数对我国鲤科鱼类池塘养殖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全国7个省283个渔场的鲤科鱼类池塘养殖生产情况的分析,表明我国鲤科鱼类池塘养殖总体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平均技术效率水平达到70.8%。本文还对影响技术效率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水产养殖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气质联用仪对水蒸馏法提取鲜桑(Morusalba)叶与干桑叶的精油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二者均含有醇类化合物、酸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鲜桑叶精油挥发性组分中第一主成分为植醇,干桑叶精油挥发性组分中第一主成分为棕榈酸。鲜桑叶精油中含有丁基化羟基甲苯和质量分数较高的植醇,具有开发为化妆品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造产出导向、径向的DEA窗口模型,对2003~2014年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在横截面和时间序列上都具有可比性的单属性综合技术效率指数TE1与多属性综合技术效率指数TE2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得出5个结论:⑴森工企业两种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偏低;⑵森工企业单属性综合技术效率指数明显低于多属性综合技术效率指数;⑶森工企业综合效率指数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指数偏低;⑷森工企业之间的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差异较大;⑸多数森工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最后,对这些结论的政策含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11—2017年养殖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大宗淡水鱼养殖户的技术效率、TFP增长及其分解。研究发现,(1)大宗淡水鱼养殖户的技术效率为0.827,表明养殖户的技术利用水平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2)不同养殖规模对养殖户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但专业化养殖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养殖户TFP年均增长率为3.29%,且呈持续增长趋势;(4)养殖户TFP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但技术效率的下降阻碍了TFP的增长;(5)技术效率和TFP增长都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总体表现为从西部到东部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生产要素配置视角,研究农户借贷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路径,并进行理论分析。方法 文章利用2012—201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全国固定观察点的3 255份农户面板数据,首先采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其次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借贷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方向及作用强度,并利用IV-2SLS方法处理农户借贷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稳定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结果 农户借贷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存在借贷行为的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比未存在借贷行为的农户高0.017。除此之外,农户党员身份、农业技术培训、家庭非农劳动力人数以及加入合作社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都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家庭劳动力人数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农户利用借贷资金改善生产要素配置从而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渔业资源衰退、渔船节能减排、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重压力下,短期内海洋捕捞业经济增长日趋困难。渔业技术效率是评价渔业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界定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渔业经济增长水平。单拖网作业是中国近海一种重要捕捞方式,本文以海州湾70艘单拖网渔船为研究对象,利用DEA-Tobit模型,分析其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仅有20.0%的海州湾单拖网渔船处于技术有效状态;渔船主机功率、渔船船体长度、渔船船龄以及燃油补贴对其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年出海天数、船长从业时间和年总成本对其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wheat farms in eastern England is measured through the estimation of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using panel data for the 1993–1997 crop years. Variations i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index across production units are explained through a number of managerial and farm characteristic variables following Battese and Coelli (1995) [Empirical Econ. 20, 325–332] and incorporating the spirit of Rougoor et al. (1998) [Agric. Econ. 18, 261–272].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index across production units ranges from 62 to 98%. The objectives of maximising annual profits and maintaining the environment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nd have the largest influence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Moreover, those farmers who seek information, have more years of managerial experience, and have a large farm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Future studies that seek to explain variation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should include further aspects of the manageri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8.
运用可变规模报酬假设下的DEA模型对2002—2012年的中国木材加工业投入产出的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规模效率值进行测算,并运用差额分析和敏感度分析对投入产出变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木材加工业技术效率水平总体不高,大部分年份木材加工业的纯技术效率高于规模效率,较低的规模效率是导致技术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木材加工业的资金投入水平较劳动力投入水平更为合理。因此,实现中国木材加工业的规模化发展是提高木材加工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关键所在。此外,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力投入水平对木材加工业的发展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精准化发展,有助于维稳国家粮食安全,尽早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方法]文章利用对黑龙江省13市47村298个玉米种植户的微观数据,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无效率模型,实证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是否产生重要影响。[结果]目前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在75%左右,有较大提升空间;农资供应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机作业服务均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但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农业信息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农机作业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和农资供应服务;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有农地流转、玉米收入占比对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是否兼业对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要从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户认知水平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区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采用了非期望产出SBM模型、Tobit模型、变异系数法、K均值聚类法。[结果](1)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制约综合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2)1994~2014年间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总体呈现增大趋势;1994~2005年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小,但变幅较大,该时期综合技术效率区域分异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2006~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较大,但变幅较小,该时期综合技术效率分异主要受规模效率影响;(3)经聚类,齐齐哈尔、伊春、牡丹江、大兴安岭为I类地区,为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高效率区,纯技术效率略高于规模效率;鸡西、双鸭山、大庆、佳木斯、七台河、黑河、绥化为Ⅱ类地区,为中效率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相当;哈尔滨、鹤岗为Ⅲ类地区,为低效率区,纯技术效率远低于规模效率;I类地区投入要素利用率Ⅱ类地区Ⅲ类地区;(4)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依次为劳动力比例、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其中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对耕地利用效率为正向影响,其余均为负向影响。[结论]1994~2014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差异较大,主要受劳动力、农机、化肥及播种面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