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山林权属是林业经营的前提条件,也是林业的重点问题。本文在对江西省重点林业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做法、成果与存在问题进行抽样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对改革绩效进行评述,并提出在改革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任宝霞 《山西农经》2014,(1):108-110
沁当前,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项改革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变革,对于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积极性、推进现代林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督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形成"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实现林业增长、生态改善、农民增收、林区和谐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探索——湖南省浏阳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浏阳市作为湖南省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之一,在权属确定、放活经营、林权处置和利益保证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诸多改革措施的出台,明显地加速了林地向规模经营转变。在此基础上,对浏阳市在林权制度改革中所反映出的分户经营与规模经营、谁造谁有与限额采伐、基层政府促改与束改以及改革主体的热与经营主体的冷之间矛盾等问题,从理论上和具体措施上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4.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了中国集体林权制度存在交易成本极高、"搭便车"行为、"败德"行为、"少数派"侵占"多数派"利益、不能满足林农个体偏好多样性等经济缺陷,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够克服上述经济缺陷,具有对林业经营主体进行激励与约束、将林业负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林业资源配置方式和提高配置效率等经济功能,并提出了实现其经济功能的途径:通过完善林权的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转让性和安全性使林农拥有真正的私人产权;同时取消对商品林的采伐限额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模式和绩效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基于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湖南、辽宁、山东和云南8个省份的实地调查,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演变的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对当前正在发生的集体林权改革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进行了统计描述,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初步绩效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影响林权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政策原因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最后对林权改革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及进程的研究,分别从农户经营林业、林业经济增长和林业生态建设三方面分析并评价了河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结果表明清晰的私有林业产权制度,对林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改革中仍然存在配套措施不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有待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流转及规范问题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阐述了集体林权流转的理论依据和经济学意义。分析了中国集体林权流转的主要内容、基本模式以及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完成后林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多目标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具有生态、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多目标性.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评价了辽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期(2005-2007年)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效益方面,林权改革促进了林业投资、林业产值和林产品产量的增加,促进了营林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和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在社会效益方面,林权改革增进了农村社会和谐,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在生态效益方面,林权改革促进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抚育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公共政策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集体林地有25亿亩,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近60%.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政府先后进行了两次针对改变集体林地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变革.尤其是在最近的一次(2003年)集体林改,相比于很多其它的林业政策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各省、区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高规格参与.鉴于此,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我国宏观公共政策环境的关系,提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超越了林业领域,并成为国家解决当前一系列紧迫问题的公共政策工其.  相似文献   

1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完善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伟大创举。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内容。重点研究和分析了财政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做法、基本原则和要求,同时,提出了财政进一步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之后,家庭式的分户经营为主的林业经营形式更加稳固,而曾为集体林区林业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乡村林场则陷入内外部经营不善的困境,更面临着林农收回林地资源而倒闭的问题,进一步剖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改革乡村林场经营体制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在回顾林业产业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比较闽浙赣三省的林业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发现营林业呈不同幅度下降趋势、林产工业以不同程度超前发展、林业第三产业成为浙赣新增长点,从而指出产生此类差异的原因是农民对林业收入的依赖程度不同、林业政策的落脚点相异、区位条件不一致,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要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综合评价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林改试点的钦州市钦北区和南宁市武鸣县的农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方法,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取得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等3个方面,建立了9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绩效实证研究表明,其评价结果为0.8168,得到广西集体权制度改革的绩效相当满意,说明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富有成效的。最后,从积极妥善处理林产资源产权等角度提出了继续深化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法律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进行全面的法律解析。认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法律意义在于落实集体林成员总有和林地承包经营用益物权的法律属性,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是通过制度变革与创新落实林地承包经营用益物权,建立低交易成本的林权流转制度。提出,在集体林业发展过程中,良好的法律制度是有效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森林资源配置效率的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15.
根据系统间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观点对国有林权改革的目标、客体、主体进行了理论分析,确立国有林权改革绩效的分析依据。其次结合国有林的特殊性及国有林权改革目标提出了绩效分析应遵循整体与局部相平衡,长期与短期相平衡的分析标准,然后基于时间维度从效果与能力两个层次,选取了总效率、分效应、持续性3个具体评价维度。这3个维度兼顾整体与局部、现在与未来、生态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基本关系。在如上分析的基础上,最后构建了以投入模块-产出模块-评价模块-判定模块为链条的绩效分析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分权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农户生计等方面,中国集体林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启动了多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本文采用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的观念改变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前提,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采取功能、权力、自适应学习和同构等形式,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复演化博弈,中央政府为多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介入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呈现的间歇性均衡和多重均衡是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持续演化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关于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林改历经两年多时间,全省已确权到户的林地面积,占应改面积的65.04%;签订合同205.22万份;已有7293个村完成改革,239.7万农户,847万农民参加了林改。主要做法:改革模式多样化,组织推动高位化、部门指导经常化,具体操作规范化,改革宣传社会化。林改效应:集体林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非公有制投入林业发展资金达15亿元;为林区振兴和林农增收致富搭建了平台,增强了集体经济活力;推进了乡村民主建设,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全省在推进林改的同时积极探索配套改革:组织林农成立各种专业协会;引导组建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林业要素市场建设;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鼓励支持发展林地经济。  相似文献   

18.
关于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江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做法、成效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改革内容: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统分结合、配套改革;主要做法:高位推动,尊重民意,让利于民,精心操作,做好配套改革;成效: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与农村和谐。但改革后县乡村收入减少,维持运行困难,公益林补足标准低,管护难度大;改革后林业发展后劲仍然不足,农村基础建设薄弱。针对问题提出了从财政上支持林业长远发展、适当补助林改工作经费、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合理利用公益林资源、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公益林补偿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东集体林权改革的制度设计与政策适应性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林业"三定"时期"均山"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的基础上,从林改制度设计与政策适应性调整的角度,对广东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与高度概括,充分肯定了广东对集体山林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具体做法,指出了林改制度设计的路径选择,分析了广东集体林"合作共有"的产权模式,并针对提高林改工作的绩效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