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义务教育投资谁来承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央财政应当分摊地方对义务教育的投资(一)县乡财政义务教育投入不堪重负1994年财税制度实行重大改革后,我国财税收入的重心明显上移,尤其是向中央和省级政府转移。近十来年,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省级地方政府也纷纷效仿中央的做法,将财权上收。然而,在财税收入重心上移的同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任并未随之上移,反而更多地转向了县和乡镇财政。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义务教育的投入中,乡镇负担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2%;而县乡两级负担的87%基本上都直接来…  相似文献   

2.
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经过20年的改革,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制度框架不断完善,制度内容不断丰富,显现出良好的政策与经济效应,但在其运行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为规范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应在简化财政级次的基础上,清晰、合理地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健全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以实现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的基本匹配。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分税制改革的目标界定为稳定的中央地方财政分配关系、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经济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量比重、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经济、促进区域财力均等化、国家财政职能的转变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六个方面,认为目前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基本理顺,财政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量比重不断上升,全国统一市场经济基本建立,区域财力均等化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得到了基本保证,但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功能还未能建立,并应当成为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1.合理配置政府间财政关系,改善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为了改善地方财力状况,规范预算外收入,避免地方政府融资的金融风险,中央政府应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间财政关系,适当加大中央财政支出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减轻地方政府负担。例如,2008年,中央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税制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确立的一种分级财政管理制度,它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以此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从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运行以来的情况看,初步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由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现行分税制还存在有一些不足,亟待进一步调整与完善。一、现行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上下级政府之间的事权模糊不清,财政与事权不相匹配。分税制财政体制虽然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都作了原则性规…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已经明确了分税制是改革的重点。如何适应这一新的体制,是我们应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一、新体制下的今央与地方财政分民关系分税制是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及其管理权限的一种财政体制。其内容是按税种将收入划分为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和中央地方共享收入;按照事权把各项支出划分为中央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支出及由中央掌管的专项支出,按因素法科学地核定各地区的收支基数,合理地确定地方上解数额和中央返还数额;实现的税收分别报解中央金库和地方金库。分税…  相似文献   

7.
分税制后地方政府财事权非对称性及约束激励机制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税制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与分税制前相比变化呈"反向剪刀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逐渐减少,财力上移,但其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比例不断增大,造成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地方政府必然转向另一种约束激励机制扩大财源.其根本原因是现有财税体制存在问题并且相关制度存在缺陷,不能将所有矛头均指向地方政府,应从根本上改革体制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1994年分税制改革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了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初步实现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由行政制衡向机制制衡的转变。十多年来,分税制改革取得很大成效,但分税制改革也遗留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政支出划分不明确、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权划分不匹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不规范等问题。为此,迫切需要从规则约束和权力与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两方面深化分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一、从各级财政主体财力分配格局来看。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在调整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在收入分享机制上的比例关系,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收入与支出能力的同时,将大部分的公共支出责任,包括教育、卫生、医疗等支出留给了地方。 20世纪80年代中期确定基础教育实行地方政府负责的体制时,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财政包干、分灶吃饭,扩大地方政府的财力,地方政府财力的增强为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改革,改变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奠定了政府间财力分配关系的新框架,其基本特征是: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显著提高,现在大约50%左右,标志着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有所增强。如果再加上省本级的财政收入,那么,中央和省的财政收入在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中,占有绝对支配地位,超过60%;而县乡基层政府财政收入比重现在一般为20%左右。正由于县乡财力规模相对较小,现在我国县以下财政自给率不高,在1999年县级财政自给率总体水平仅为64.97%,而大部分的县财政自给率不足50%。 尽管财政的收入分配格局有所改变,但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投入的支出格局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依然强调了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即地方财政占大头,中央财政只占很小的比例。1996年全国教育投入2262.3亿元,其中,中央只占10.8%,地方占89.2%。到1998年,教育投入总额为2949.1亿元,中央的教育投入比重略有提高,当年为12.8%,而地方仍高达87.2%。再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及预算内教育经费的结构看,1996年和1998年地方的教育投入比重仍高达87%~88%。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韩民曾发表看法:“中重目前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在经费筹措上过于依赣基层多村和农民,这是不合理的。级次较低的政府,其财力规模小,难以有效承担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职责;而级次较高的政府,其财力相对雄厚,必须适当承担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职责。”我国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但基本摆脱了负担义务教育经费的责任;县乡政府财力薄弱,却承担了绝大部分义务教育经费。这种政府问财权与义务教育事权责任的不对称安排,是我国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的重要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0.
财政分权体现了各级政府之间的经济关系。现行财政分权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与不足,需要通过确立合理的原则和目标,深化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构建和谐的财政分权模式。构建和谐财政分权体制,要进一步规范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范围,合理划分政府间财权,规范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1.
汪金龙 《技术经济》2001,20(7):13-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原来曾经起过积极作用的分级包干财政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按企业的所有制和行政隶属关系划分收入,中央的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国家财力偏于分散,制约财政收入合理增长,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比重不断下和,影响到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原包干体制种类多,不够规范,地区之间苦乐不均;中央掌握的专款过多,引起地方“跑部钱进”;税收调节功能弱化,影响统一市场形成和产业结构优化;财政分配体制类型过多,不够规范。最根本的还在于:原包干体制不能将地方财政塑成真正的一级独立的财政,下级财政仍然是上级财政的附庸,集权计划体制的影响难以消除。而从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来看,分税制能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改进省以下财政体制的中长期考虑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省以下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对地方财政体制的贯彻和延伸。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框架,本是出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体制的要求,但目前过渡色彩很浓重,合理化程度和规范性都不高。从十年来的运行情况看,现行体制在提高“两个比重”.增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调动各级政府理财的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省以下的现状是各地不一,稳定性差,包含地方各级间许许多多复杂而易变的“共享”与“讨价还价”,靠近基层的一端.往往干脆实行旧式“包干”办法,企业所得税分享改革后.仍有些地方层级间继续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各自收入。财政运行中也出现一些新问题,突出表现为在全国财政总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基层财政困难加剧,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缺陷和问题,更是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1.完善中央、省、市、县、乡镇之间财政分配体制。(1)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尤其要明确省以下各级政府(县、乡两级政府)的支出责任。(2)合理划分省以下各级政府的财权,将各级政府的事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财政支出责任和各地的收入分配格局制度化。保证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稳定,合理分配省、市、县、乡财政收入的各自比重,配合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有效缓解县乡财政困境。(3)改革和完善农村基层财政预算体制。将乡镇财政预算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乡镇政府负责本级预算支出管理,收入由县级政府统一拨付。中央和省级拨付的款项…  相似文献   

14.
正现行财政体制中收入和支出责任的划分,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大多数以人口不流动为假定前提,以辖区的户籍人口为基础。城镇化引致的庞大人口流动改变了财政体制存在的假设前提,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地方财政负担随之加大。地方政府事权与财力严重不对等,迫切需要财政关系在纵向、横向上进行调整,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财力与事权相对称格局,使基层政府拥有与城镇化建设相对应的财政实力。  相似文献   

15.
回顾政府财政体制变迁的历程,政府财政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问题是明确各级政府之间支出责任和收入划分,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等。然而,近些年来,地方政府由于财力不足,不得不"借地生财",造成严重的"土地  相似文献   

16.
法国分税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作为一种财政体制,同中央与地方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实现过程是分权和分税的统一,其核心是划清中央与地方的权力边界,为各级政府行使职能确立制度基础。从考察法国分税制现状入手,通过对法国现行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各自的职权划分、财政资源分配的分析和研究,从中得出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完善我国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移支付属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资金的再分配形式,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分税制的完善,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转轨。为进一步加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应对现行的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开始试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般转移支付主要体现为中央对地方的财力补助,地方政府可以自主安排支出,增加地方财政实力,解决中央与地方财力分配纵向不平衡问题。这包括税收返还、原体制补助以及1995年开始实施的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等。专项转移支付则主要服务于中央的特定政策目标,地方政府应当按照中央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包括中央对地方实行的工资、社会保障、环保、抗灾救灾、扶贫帮困等方面的转移支付。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存在形式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分税制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来源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是国际通行的处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规范体制,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必然选择。本对我国现行的分税制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正确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范围是保证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效率的重要条件。该文认为依据财政征收效率和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分别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必然出现大部分财政收入集中在中央财政、财政支出归属地方财政的局面,中央政府必须通过政府间接转移支付来协调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支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