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仁布县新夏岩金矿的矿体赋存于切割辉石闪长岩的近南北向断裂中,矿区中还发育有呈小角度斜切赋矿断裂的辉绿岩脉。通过对矿区内辉石闪长岩和辉绿岩脉中锆石进行LA-ICP-MS分析,获得两种岩浆岩中锆石的不一致U-Pb线的上交点和下交点年龄分别为543±23 Ma和14.2±2.4 Ma(n=14,MSWD=0.19)以及579±21 Ma和5.3±1.9 Ma(n=13, MSWD=0.074)。锆石的阴极发光显示的内部结构以及微区原位微量和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构成不一致U-Pb年龄的锆石测点记录了由岩浆捕获的围岩锆石的变质作用,下交点年龄应是代表岩浆侵位引发的热事件。这些年轻的年龄数据显示,新夏岩金矿的矿体应是形成于印度-亚洲陆陆碰撞的后碰撞伸展阶段,明显不同于马攸木和邦布岩金矿,代表了青藏高原南部在陆陆碰撞背景下一次尚待进一步揭示的金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2.
张家口朱家洼钼矿床是最近几年发现的与酸性岩体有关的钼矿床。矿床研究程度较低,矿床及赋矿酸性岩体形成时代均未知,本文通过对赋矿酸性岩体中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岩体形成年龄为(145.9±1.2) Ma(n=22,MSWD=0.39);辉钼矿加权平均年龄为(140.3±1.9)Ma(n=6,MSWD=3.4);等时线年龄为(141.7±2.9) Ma(n=6,MSWD=5.2)。成岩成矿年龄相差不大,说明岩体矿体形成于同一时期。应用测年技术不仅可以获得钼矿带内钼矿床的形成时代,而且可以为确定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一定的依据。矿床形成时期为晚侏罗世,该时期处于燕山运动强烈的构造变形与大范围的岩浆活动时期。  相似文献   

3.
以冀南西石门铁矿作为研究对象,对蚀变岩中与磁铁矿伴生的金云母进行Rb-Sr等时线测年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该矿床成矿年龄为126.12±0.44 Ma(MSWD=0.75),初始值(~(87)Sr/~(86)Sr)为0.68964±0.00028。结合前人已发表的邯邢地区武安岩体的成岩年龄127 Ma(二长岩)和134 Ma(闪长岩)以及西石门铁矿金云母~(40)Ar-~(39)Ar的成矿年龄133±1.3 Ma,成矿年龄与成岩年龄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表明本区矽卡岩型铁矿的成矿与岩体的侵位具有密切的时空联系,与邯邢地区两期成岩活动相对应,可能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并建立两期成矿模式,进一步丰富了"邯邢式铁矿"成矿模式和完善西石门铁矿成因的年代学证据以及找矿依据。  相似文献   

4.
冀东地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在时空和成因上联系密切,但这些金矿床含矿岩浆的物理化学条件研究目前还很薄弱。选取金厂峪和峪耳崖金矿床,通过锆石U-Pb测年方法厘定金厂峪金矿床与矿体密切共生的钠长岩的成岩年龄为191.9±3.8 Ma,与成矿时代具有一定的耦合性。通过LA-ICP-MS分析金厂峪钠长岩和峪耳崖花岗岩的锆石原位微量元素,二者均富集重稀土,亏损轻稀土,具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及较大的Ce~(4+)/Ce~(3+)值,说明这两种成矿岩体结晶时均处于较高的氧化状态。因此推测高氧逸度可能为冀东地区金矿床成矿岩体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南冈底斯斑岩成矿带在西段的朱诺和吉如间百余千米范围内一直缺乏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后碰撞伸展阶段斑岩活动的报道。论文对该区申扎—定结南北向构造中新发现的拿查和查布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发现两套斑岩的侵位结晶时代分别为13.82±0.25Ma(n=11,MSWD=1.7)和13.80±0.22 Ma(n=12,MSWD=0.43),与南冈底斯斑岩矿带中诸多矿床的成矿时代以及成矿斑岩时代一致,填补了该地区的空白,证实了后碰撞斑岩岩浆东西向的连续性。该地区后碰撞伸展阶段形成的矿床剥蚀程度不高,具有进一步开展寻找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工作的潜力。同时,斑岩中约40 Ma的变质和岩浆成因继承锆石核的发现暗示,在晚碰撞阶段南冈底斯也有过构造-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北段涞源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对其成岩时代的精确厘定是深入理解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岩浆作用时空格局和岩石圈减薄机制的重要依据。在进行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LA-ICPMS、SHRIMP锆石U-Pb定年,精确约束了涞源岩体火山—侵入作用时限,并准确建立了涞源岩体火山—侵入杂岩的岩浆演化序列。涞源火山—侵入杂岩主要由超镁铁质(角闪石岩)、镁铁质(辉长岩、辉长闪长岩)、中酸性—酸性(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斑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髫髻山组火山岩和东岭台组火山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石英闪长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花岗岩分别形成于138.25±0.72 Ma、139.20±0.40 Ma、139.56±0.38 Ma、132.11±0.56 Ma;SHRIMP锆石U-Pb定年显示,角闪石岩形成于133.10±0.80 Ma。涞源岩体形成始于154Ma左右,镁铁质岩体角闪石岩、辉长岩、辉长闪长岩先后侵位。髫髻山组火山开始间歇性喷发形成安山岩(150~138 Ma)、次火山岩相闪长玢岩(142 Ma)。随后东岭台组火山作用进入活跃期,并于138 Ma形...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阿都塔地区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酸性侵入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晚三叠世侵入岩锆石U-Pb年龄为222.8±4.9 Ma,早白垩世侵入岩锆石U-Pb年龄为127 Ma。晚三叠世中粒二长花岗岩为弱过铝质—强过铝质钾玄岩系列,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具中等—强负铕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为俯冲晚期或者同碰撞阶段的产物。早白垩世侵入岩包括中粒花岗闪长岩、细粒二长花岗岩和斑状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至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具中等负铕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为拉张环境的产物。通过对比大兴安岭北部岩浆-构造特征发现,晚三叠世中粒二长花岗岩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作用有关;早白垩世侵入岩为拉张环境的产物,其与晚三叠世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较大,说明二者具产生于不同的构造体制下,早白垩世侵入岩主要受古太平洋俯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隐爆角砾岩筒为热液成矿作用中十分重要的成矿结构面和矿化富集部位,同时是寻找深部矿体的重要标志。河北省彭庄隐爆角砾岩筒是冀东近年勘查的"三稀"矿产赋存靶区,岩筒内铷矿化较均匀,铍、钨局部富集,铍、银、钨等矿化体呈透镜状分布在铷低品位矿体中,各矿(化)体均受隐爆角砾岩筒控制。在以往矿产勘查基础上,主要对隐爆角砾岩筒地质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目前工程控制的岩筒内上部属低温蚀变角砾岩带,其下部应存在团块矿化、细脉矿化角砾岩带,深部可能有含矿斑岩体,对本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海勒斯台正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年龄为133. 2±1. 3 Ma,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海勒斯台正长花岗岩为弱过铝质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丰度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且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La/Yb)_N=4. 24~7. 59],表现为"右倾型"的稀土配分模式,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海鸥式分布,负Eu异常明显。微量元素以相对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Ba、Nb、Sr、P、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认为海勒斯台正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根据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区域地质背景,结合A型花岗岩的特征,海勒斯台正长花岗岩应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论文选取获各琦地区石英闪长岩中角闪石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探针分析,探讨角闪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研究表明,获各琦地区石英闪长岩中角闪石多为镁角闪石,角闪石的结晶温度约为788℃,结晶时的压力约为96 MPa,深度在2.2~5.0 km,为浅成侵入岩。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εHf(t)介于-11.78~-0.77之间,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 352~2 044 Ma之间,结合石英闪长岩中角闪石地球化学特征,综合推断研究区内石英闪长岩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但有幔源物质混入。  相似文献   

11.
班则石英二长闪长岩体出露于西藏冈底斯花岗岩带南缘班则南西一带。该岩体SiO2含量介于60.64%~65.36%,属中酸性岩类,Al2O3含量平均为16.22%,ALK平均为6.53%,里特曼指数σ介于2.04~2.29,岩石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δEu略显负异常,稀土配分曲线为LREE富集的右倾型。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蜘蛛网图中,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Ti。锆石LA-ICP-MSU-Pb测年表明其形成年龄为(48.75±0.64)Ma,时代为始新世。锆石εHf(t)均为正值,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介于272.6~483.8Ma。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显示,班则始新世石英二长闪长岩体形成于同碰撞后期,其形成过程中源区存在亏损幔源物质,古生代中期可能是冈底斯中段南缘地区重要的地壳增生期。  相似文献   

12.
赞皇杂岩中的白虎庄片麻岩位于邢台县西,主要由角山黑云斜长片麻岩及黑云斜长片麻岩组成。岩石具有高硅、高铝、富钠、贫钾及低K2O/Na2O比值的特点,Mg#指数为33.37~45.63。该片麻岩具有中等-强烈程度的稀土元素分异,具有轻微的铕负异常。其富集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等高场强元素。属于高铝的TTG,推断其成因与俯冲洋壳熔融有关。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白虎庄片麻岩形成于2 545.5±7.9 Ma,属新太古代中晚期产物。  相似文献   

13.
广西龙围矿区铅锌矿位于广西上林县明亮镇西北方向,区内探明铅锌矿资源储量目前已达到中型规模,区内含矿地层为泥盆系下统郁江莲花山组,大明山复背斜及F 1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共圈定2个铅锌矿体。区内地层岩性为铅锌矿体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燕山期花岗岩为铅锌矿体成矿母岩,提供了重要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热液活动;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及次级裂隙发育,为铅锌矿体导岩、导矿及容矿构造,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赋矿空间。区内赋矿地层单一、断裂构造控矿、成矿物质来源广泛、成矿作用复杂,矿床属中温热液断裂充填型脉状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为构造、岩浆岩及地层围岩,成矿阶段分为沉积阶段和含矿热液叠加改造阶段,矿床成因为中温热液断裂充填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4.
孟山岩体位于吉林省东部延边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延边褶皱系与中朝准地台交界地带。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组成,发育微粒闪长质包体。岩体同位素年龄为326.4Ma(锆石U—Pb),属中海西期。孟山花岗岩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其岩石学、矿物学和岩石化学显示大陆弧造山花岗岩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对华北北缘中段马营地区的晚三叠纪酸性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同位素分析。马营地区晚三叠纪酸性侵入岩主要包括细粒、中粒和粗粒二长花岗岩。研究表明,马营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232~236.2Ma,SiO2为74.26%~76.54%,铝指数A/CNK=1.04~1.14,K2O/Na2O为0.76~1.44,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REE/HREE=8.89~18.28,(La/Yb)N为10.35~29.33。具负至正的Eu异常,δEu为0.59~1.2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亏损Nb、P和Ti。马营二长花岗岩的成分受分离结晶作用控制,其部分地球化学特征接近A型花岗岩,但Zr+Nb+Ce+Y为99.8~184.5×10-6,10000Ga/Al为2.2~2.8,TZr为724℃~814℃,为典型的非A型花岗岩。P2O5随着SiO2  相似文献   

16.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田位于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中南部,是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矿田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来源,论文通过收集前人已发表的S、C、H、O同位素数据,并结合现有地质资料对同位素数据进行重新解读,以期为深化矿床成因提供新的信息。结果显示:(1)矿石中硫同位素组成整体上具有δ34S方铅矿δ34S闪锌矿δ34S黄铁矿的特点,表明矿石中硫同位素达到平衡。成矿流体中硫主要来自于地层内的海相蒸发岩,还原机制为热化学还原(TSR);(2)矿石中不同产状的方解石C、O同位素及H、O同位素组成基本相同。成矿流体中CO2有幔源、壳源混合特征,而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为岩浆水,少部分来自变质水和大气降水,亦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依安县红星高岭土矿是一超大型砂质高岭土矿床,已探明高岭土矿石资源量64 863.07×10~4 t,淘洗精矿量14 128.89×10~4 t。由3层近水平厚板状矿体组成,赋存在中更新统林甸组一段下部,矿体南北长1 200 ~3 402 m、东西宽1 548 ~4 000 m、延展面积8.72 ~10.23 km~2、平均厚度8.18 ~15.56 m,矿石类型主要为含中细砂高岭土,其次为含砾中细砂高岭土,精矿Al_2O_3平均含量26.20%~26.66%、Fe_2O_3平均含量为1.16%~1.43%、TiO_2平均含量为0.32%~0.48%,-325目淘洗率平均在20.30%~422.83%之间。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高岭石,其次为石英、长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指标可满足建筑和日用瓷原料要求。矿床成因类型为湖相沉积型,成矿年代与赋矿地层林甸组形成时代一致,为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等离子光谱方法测试了桂北BT锡矿区内有关的岩石、矿石和个别矿物共20件样品的REE含量。通过对REE分布模式、特征参数La/Yb、Sm/Nd和δEu的分析研究,并与地质体特征,岩石、矿石和矿物成分等的研究作了对比,得到了一些有关成岩成矿方面的信息,现归纳如下: 1、BT地区四堡期基性岩属于岛弧型拉斑玄武岩而不是大陆拉斑玄武岩或洋脊玄武岩。四堡群粉砂岩具负Ce异常,表明其为海相沉积环境。 2、从粉砂岩→三防花岗岩体→平英花岗岩体,轻稀土含量减少,重稀土含量增高,反破出平英锡花岗岩的起源和演化。另外,在平英花岗岩体中,REE与Si、F元素的含量呈正相关性。从岩体的边缘到中心相,REE和SiO_2同趋于富集。 3、发育在花岗岩隆起外部的蚀变带,自下而上是一个REE含量减少、Eu亏损渐弱的连续过程,这些均表明携带REE的热液由花岗岩向围岩迁移时,在弱碱性环境中逐渐卸载。 4、矿区内的五种矿石类型尽管其规模大小不同,距花岗岩体的远近有别,成矿条件各异,但其中REE的特征与花岗岩有较密切的关系。电英岩型锡矿石的REE分布型式由主矿物电气石所决定,与电气石共生的造矿矿物锡石的REE反映出物质来自花岗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地区“华北地台”的南北缘,自晚古生代以来,特别是燕山期,由于古大陆板块的活动,在古大陆边缘内陆一侧,形成了近100个与酸性斑岩体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斑岩型、矽卡岩型钼矿床和极少数钼(铜)矿床(占全国钼矿储量80%以上),按矿床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环境,可分为东秦岭钼矿成矿带和燕山台褶带钼矿成矿带。其侵入时间主要集中在110~190m.y.。既燕山期。区域内斑岩型及有关类型的钼矿床大致可分为花岗岩—流纹岩辉钼矿系列和花岗闪长岩辉钼矿系列。花岗岩—流纹岩系列岩体与钼矿间的成矿专属性最明显,其岩石化学特征为高硅((?) SiO_2>73%),富钾质( K_2O>5.4%, K_2O+Na_2O>8)、低钠Na_2O<3%),并具高Rb、低Sr、高F、Rb/Sr>1等特点;而花岗闪长岩系列岩体则与钼(铜)矿有关,其岩石化学特征与铜矿斑岩体相似;由于“华北地台”区花岗闪长岩系列所处大地构造环境与斑岩铜矿者不同,故只是形成极少数几个规模有限的斑岩型钼(铜)矿床。源岩浆形成深度相当于23~45km;岩体分异指数DI>80。与岩体上侵成岩和成矿作用相伴,一般产生强烈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和钾质交代等蚀变;并出现萤石、黄玉、电气石等含F矿物。矿体一般与钾硅化带密切相关,多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矿化以单钼、钼(钨)或钼多金属建造为主,常出现W、Sn、Bi的独立矿物,有时可形成矿体。只有花岗闪长岩辉钼矿系列中,铜矿化有时可富集为矿体。北方地区基地岩石厚度>40km,为一套含钼克拉克值1—n倍的中深度的片麻岩混合岩,以及作为盖层的元古界浅—中度变质岩;而与钼矿有关的小侵入体含钼量也较高(一般是克拉克值的n—n十倍)。岩体Sr~(87)/Sr~(86)0.7046~0.7100,平均为0.7072;δS~(34)为两组,一组小的正值为+0.24~+7.35‰,另一组较大的负值为-0.3~-15.9‰;δO~(18)+7.2~+9.0‰;稀土总量平均为192.95p.p.M.;∑Ce/∑Y平均为6.98,为稀稀土型,有一定的Eu负异常出现。以上所列数据表明中国北方地区斑岩钼矿“成矿”侵入体的来源与斑岩铜矿者基本一致,均属壳幔型,或“Ⅰ”型。但通过混合参数计算锶的来源,结果表明:57~76%来源于下地幔,24~43%源自地壳。因此,本区燕山期“含矿”岩浆相对比较富钼。然而由于所处大地构造具体环境不同,切割深度有别,从而源岩浆的壳源,幔源物质比份不一,所以在“地台”区南北两侧形成各具特色矿物组合的以斑岩型为主的钼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20.
塞尔维亚博尔地区位于特提斯欧亚成矿带之上,该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丰富,成矿潜力巨大。以塞尔维亚马伊丹佩克—博尔地区为研究区,以数据融合、彩色合成等遥感数据预处理后的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该区线、环构造信息及矿产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区域内共解译出NNW向、NNE向、近EW向3组线性构造,3组构造均具有平行等间距分布特征。(2)环形构造整体呈NNW向分布,受NNW向构造及NNE向构造联合控制。(3)NNW向构造为主要控矿构造,NNE向构造次之最后为近EW向构造。(4)矿床(点)位于3组线性构造三角形空间样式及环形构造边缘交汇处。(5)区域内生金属矿床具有NNW向成带、NNE向成行的“带行律”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