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跨境资本流动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学界缺乏洗钱行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及其路径的相关实证研究。文章以2005~2015年全球60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引入经济发展作为中介变量,研究洗钱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境资本在洗钱风险高与洗钱吸引力强的国家流动更加频繁,经济发展在洗钱与跨境资本流动的正向效应关系中,中介效应分别为14. 98%和11. 39%。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俄罗斯频繁发生跨境资本大规模流出,特别是2008年和2014年金融账户逆差均超千亿美元。该文回顾了俄罗斯这两次跨境资本大规模流出对其金融体系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体系风险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跨境资本的大规模流出可能引发外汇市场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和股票市场风险上升;跨境资本流出对金融体系冲击的强弱与前期跨境资本流动形势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可以减弱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中资本的跨国界流动规模迅速增长,一方面给我国利用外部资源实现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条件,一方面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也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巨额增长背后不同来源资金的可控性和流动性,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负面效应,揭示了我国严峻的金融安全环境,并指出了现存货币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浮动汇率体系的建立以及各国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实施,资本的大规模跨境流动已成为全球金融体系最重要的特征。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性极大地增加了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并对货币汇率体系和金融稳定产生了现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11,(11):50-52
随着全球浮动汇率体系的建立以及各国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实施,资本的大规模跨境流动已成为全球金融体系最重要的特征。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性极大地增加了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并对货币汇率体系和金融稳定产生了现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莫理宁  吴清 《特区经济》2005,(8):244-245
一、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需求分析1.经济全球化下因东亚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需要加强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下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和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导致金融投机资本与金融泡沫大量滋生;形成了全球脆弱的金融经济架构。亚洲地区是新兴资本市场和离岸金融中心集聚之地,由于内部资本市场不发达或资金基础不稳定,受汇率和短期资本影响尤为明显。1997东亚金融危机使东亚各国以及世界深感震撼,东亚危机的严重性和传染性暴露了东亚原有货币金融体制的缺陷—一个孤立的经济体很难独善其身。正是这样的背景对东亚金融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于现代制度经济学和博弃理论,分析上海金融百余年发展的历史与制度变迁,指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必须发展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直接金融体系,比之间接金融体系,中国银行体系更易于和政府合谋,损害社会福利,中国的金融发展、银行改革需要大力发展直接金融。均衡地发展银行体系与间接金融体系有利于深化现代金融体系的职能,减少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  相似文献   

8.
金融体系的结构即一国实体经济利用银行实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有机构成,典型的金融结构有金融中介主导型和金融市场主导型.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怎样的金融结构最能适应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文章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现实,提出应当保证金融体系质量以及优化不同中介内部结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2月17日】美国和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两个主要国家,两国关系的本质对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的良性运转具有深远意义。通过货物、资本以及人员的流动,这两个经济体彼此正日益融为一体。这些日益加强的联系现在已经超越贸易和金融,涉及各种各样的地缘政治和全球安全问题。因此,理顺这一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领域的不断融合孕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支付、资金融通和投资理财保险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它不同于商业银行之间的间接融资以及资本市场可以直接融资的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双重特性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洗钱风险较传统更高、更复杂,需要高度关注。互联网洗钱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数据以及网络,隐瞒或掩饰犯罪活动及过程的统称。其并未超出原始洗钱的范畴,而是在传统洗钱的基础上,伴随着网络银行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洗钱方式,"网络"对洗钱活动来说也是起到了媒介的作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洗钱活动所表现出的不同形式和特点,对反洗钱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将从反洗钱的角度,介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洗钱活动所表现出的不同形式和特点,并就加强互联网金融洗钱监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安全的核心在现代应该是金融安全。金融安全是整个产业安全里面最重要和核心的部分。从战略安全角度来看,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在资本的发展过程中,将会出现哪些风险。第二个是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以及趋势完成之后,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哪些。第三个就是中国的金融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的开发,其中又有哪些风险要出现。  相似文献   

12.
"洗钱"一词最早源自美国,由英文"money laundering"直译而来,法律意义上的"洗钱"则来自上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黑帮为发展自己的犯罪企业,谋取巨额经济利益,将非法所得的钱转为合法收入,简而言之"洗钱"就是把"黑钱"合法化.洗钱的本质在于掩饰、隐瞒其犯罪所得及其产生收益的性质和来源,使非法收益变为合法所得.如今,全世界每年"洗钱"量大概在1.5万亿至2.8万亿美元之间.追根溯源,洗钱罪应该是伴随着现代社会有组织犯罪日趋严重而出现的.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毒品犯罪、走私发展,特别是金融犯罪等有组织犯罪日趋严重.由于受各国和地区金融管理制度的限制,许多犯罪所产生的巨大非法收益无法随意转为合法收益,而洗钱作为某些犯罪的下游犯罪,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因此洗钱的犯罪集团孕育而生,而且热衷于把犯罪的目标投向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利用其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经济社会体制不健全等漏洞进行洗钱犯罪,这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甚至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巨大的危害.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金融安全成为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而洗钱罪侵害的正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进而危害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金融电子化的背景下,本文从洗钱犯罪对我国国家金融安全的危害出发,以洗钱犯罪和金融安全问题的一些理论研究为基础,探讨反洗钱金融监管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和如何健全完善我国反洗钱金融监管制度,以期望为建立一个稳定的、不断发展的金融市场而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金融危机形成机理的分析入手,构建了一套由宏观经济风险指标、金融市场风险指标、银行经营风险指标以及金融开放风险指标等4个子系统组成的金融风险预警综合指标体系。本文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考察该指标体系对我国金融风险变化的预警功效,从而为金融危机的预警提供量化判断依据。研究表明,金融开放带来的跨境短期资本流动变化及其对外短期债务规模扩大的风险,对金融体系安全的影响较大,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4.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促进金融产业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全球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国际资本的流动,既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必然带来一些风险。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建设一个竞争、开放、公正有序的金融体系。在开放金融市场的同时,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风险  相似文献   

15.
在新兴市场国家融入金融全球化过程中,进出入新兴市场国家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激增,其波动性也越来越强,这使得国际资本流动对新兴市场国家金融稳定产生的冲击也越来越大,而且发达国家非常规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溢出效应也日益凸显。大规模国际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后,国际金融形势、市场预期等因素变化会使得国际资本流入突然停止并逆转流出,这在金融溢出效应和共同贷款者效应作用下,会对新兴市场国家金融稳定产生极大冲击。中国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提升国际资本流动管理的有效性,审慎开放资本账户,积极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合作,努力维护中国和新兴市场的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6.
全球不均衡货币、金融体系下的危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主的全球不均衡货币、金融体系,是国际流动性膨胀的根本原因,也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个背景,本文着重阐述在这个体系下,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汇率问题、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中国表外资本流动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表外资本流动通过非正常渠道发生,而没有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正式记录。本文使用三种方法测算了中国1982-2003年间的表外资本流动规模。实证分析表明,显著影响中国表外资本流动的经济因素包括外国投资规模、经济增长率、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以及财政收入等;而税收制度改革、重大金融政治冲击等非经济因素也对中国表外资本流动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和宏观政策一波三折,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也呈现出许多新变化.跨境资本流动不仅对一经济体国际收支产生影响,也对金融市场稳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与金融账户资金变化,通过多个指标观测分析了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阶段性新特征,探讨了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市场的利弊影响,分析了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9.
谢海东 《特区经济》2009,(11):98-100
通过平准基金的方式来平抑股价波动理论界历来存有争议。然而,宏观环境的变化、资本市场自身的体制机制性缺陷,将进一步增加我国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强化金融内在的脆弱性,从资本市场的渠道对我国金融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和挑战。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的稳定与安全高于一切,金融安全比市场化规则更重要。因此,规划设立股市平准基金,建立资本市场危机干预机制符合国家金融安全这一战略利益。当然,对于平准基金的管理、运作、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应该制订一系列严格的制度规范,以控制基金自身的风险,保证基金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影响资本账户开放策略选择的因素——金融稳定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稳定下影响资本账户开放策略选择的关联因素分析是目前国内外文献的研究热点。本文构建一个包含资本账户开放、金融稳定、国内储蓄率、对外债务履约状况、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金融深化以及消费不均等程度等诸多因素组成的系统分析框架,采用理论模型和实证方法探讨影响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开放的相关因素。综合研究成果表明,资本账户开放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金融风险的上升。一国较低的储蓄率以及对外债务状况的恶化则会加剧开放引致的金融风险,而金融深化与消费水平不均等程度的改善以及公众对金融体系信心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有效增强开放进程中经济体的金融稳定程度,进而实现占优策略均衡。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提出了中国存在针对金融开放进程进行重新再思考的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