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域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对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困局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5—2020年我国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协同效应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传统金融效率低,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和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为有效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应进一步加强县域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区域间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平衡发展;着力提升传统金融效率、发展水平与便捷程度,更好地发挥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和投入产出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2.
居民消费增长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对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检验数字经济、流通效率与居民消费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数字经济通过提升流通效率间接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增长促进作用存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流通效率和经济发展的异质性,收入和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以及流通效率较高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增长促进效应更强,流通效率的中介效应也更显著。因此,我国应当通过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产业发展、提高数字研发创新能力、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发挥数字经济新优势,提升流通效率,从而促进居民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3.
提升居民消费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效提升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2)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信贷供给进而赋能居民消费增长。(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环境较好、经济增速较快、消费水平较高地区的消费提升效应更强。从金融供给端来看,信贷供给也是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影响居民消费过程中的重要传导路径,但基于数字化程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尚存“数字鸿沟”问题;从消费需求端来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信贷供给主要促进了农村生存型消费及城镇生存型、发展型消费。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浪潮下,数字支付的发展与普及推动了居民家庭消费方式的变革。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支付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支付会显著提高家庭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在纠正选择性偏误和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即数字支付可以推动居民家庭消费升级;(2)数字支付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缓解信贷约束两个渠道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而金融素养水平会正向调节数字支付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效果;(3)数字支付对家庭消费升级的促进效应在低收入和农村家庭中表现更为显著;(4)随着消费层次的提高,数字支付使用对居民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呈现倒U型趋势。以上结论可为全面认识中国家庭消费行为提供新的视角,对于激发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双循环及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不容忽视。强化财政政策支持、完善金融供给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至关重要。基于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从动态视角探究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作用关系。从全国层面上看,财政支农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均存在负向影响,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从不同区域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财政支农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西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东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能够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存在短期滞后现象。进一步,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验证了PVAR模型实证得出的关于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作用关系结论的稳健性。推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实施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  相似文献   

6.
研究家庭老年照料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协同应对释放国民消费潜力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利用CFPS2010、2016和2018年的家庭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家庭老年照料对家庭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加入交互项方法检验了家庭老年照料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家庭老年照料会显著增加家庭消费总量,同时对家庭消费结构升级有着显著促进作用;但在高强度照料家庭中,促进作用会受到明显抑制,且不再有助于消费升级。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和PSM倾向得分匹配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可靠。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家庭照料会通过向下的代际转移对消费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从而改善家庭消费结构;而家庭老年照料导致的“收入惩罚”效应和健康风险提高则会对家庭消费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影响存在显著的收入、城乡和区域差异,对低收入、农村与西部地区家庭有着显著影响。巩固家庭老年照料的基础地位、围绕家庭照料构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有利于释放家庭消费潜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高强度照料、低收入、农村与西部地区家庭应是政策的首要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7.
消费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宏观背景下,刺激消费成为拉动内需和“内循环”的重要落脚点。作为数字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延伸,我国大力扶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期望通过跨境电商改革刺激消费。文章以国务院设立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研究案例,结合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FPS),主要分析跨境电商改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跨境电商改革显著提升了改革地区的家庭消费,但对东部地区、高互联网普及率地区、农村地区和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家庭样本组的消费提振作用更强。作用机制检验发现,跨境电商改革显著促进了改革地区的家庭就业、收入和储蓄,并且失业率下降、收入和储蓄提升分别是跨境电商改革提高改革地区家庭消费的间接和直接影响渠道。此外,拓展性分析发现,跨境电商改革有助于缓解改革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竹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5):146-149+207
提升金融素养对居民收入增长和风险意识强化、促进居民消费向医疗健康、文体娱乐等方面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消费升级视角,通过问卷调研数据测算我国居民家庭金融素养,实证考察我国居民家庭金融素养提升与健康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就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异质性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我国居民家庭金融素养的提升均有利于促进居民健康消费,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但家庭金融素养提升对健康消费的影响效应在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中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而言,家庭金融素养提升对城镇居民家庭健康消费支出的贡献度更强。社会层面的医疗保险覆盖度和家庭层面的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家庭健康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基于此,应在稳定城镇居民家庭金融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宣传教育、金融知识下乡等手段提升农村居民家庭金融素养,提振农村居民家庭健康消费。  相似文献   

9.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为实现社会公平与共同繁荣提供了重要参考。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本文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这一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中高学历居民和低年龄段居民中尤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在宏观层面上改善地区经济环境、提升地区GDP水平;在微观层面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从而提升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消费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基于CFPS数据讨论了数字经济和消费升级二者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有利于家庭消费升级;中西部地区、城镇地区和低收入家庭,数字经济对消费升级的推动作用更大;数字经济可通过增收效应和创新效应推动消费升级;在数字经济推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居民受教育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可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最后针对研究结论,从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升政府数字化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曹茜  马冰  张皓辰 《中国物价》2023,(9):116-120
中国家庭消费存在显著的过度敏感性,而收入波动和疾病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过度敏感性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中的截面数据,从微观角度实证分析家庭在面对收入不确定性时,商业健康保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作用,并试图解释健康保险的消费平滑机制。研究发现:收入不确定性和商业健康保险对家庭消费分别有着显著的抑制和促进作用;在控制人口统计特征等变量后,商业健康保险可以显著缓解收入不确定性对家庭消费的冲击作用,有效平滑居民收入曲线,大幅提升家庭消费水平。同时,家庭面临的收入风险越大,商业健康保险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也越发突出。此外,相较于农村家庭,健康保险降低城市家庭收入不确定性进而平滑消费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数字金融需求方的视角研究数字金融对农户家庭增收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户家庭增收,并改变其收入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社区数字金融水平对农户家庭增收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社区数字金融水平对异质性农户的家庭增收效应存在差异.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社区数字金融水平通过促进家庭创业和非农就业进而促进农户家庭增收.  相似文献   

13.
赵冉冉 《北方经贸》2014,(11):134-135
在当前我国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本文着重研究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首先,从理论角度说明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消费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支付工具的多样化、消费信贷的发展、风险管理工具的增加以及资产投资收入的提高等消费金融发展对于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均具有促进作用,最后针对此结论提出了促进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从住房公积金“隐藏”的收入视角探讨居民消费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实证研究了住房公积金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住房公积金显著促进了居民生存型消费和发展享受型消费,且对后者的影响程度更高;(2)从异质性上看,住房公积金对低收入群体和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3)从影响机制上看,住房公积金通过家庭住房的财富效应成为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文章认为在改革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背景下,要高度重视其“隐藏”的收入功能,在持续发挥好其住房保障功能的同时,也需充分释放其在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方面的政策外部性。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保护为中国实现外贸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总体作用、间接机制和异质性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显著推动了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创新绩效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还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一定界限后,知识产权保护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增强。因此,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为此,各地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及数字经济对外贸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流通业升级可带来流通效率的提高,进而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如何利用数字经济赋能现代流通体系创新发展,已成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基于2011—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流通业升级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独立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测度。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对东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为负;流通业升级是我国现阶段提升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能修正数字经济产业化过程中的负效应,且对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与流通业升级的交互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未呈现出“1+1>2”的协同效果,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较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因此,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赋能效应,激发流通业升级在经济高质量增长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促进作用,推动数字经济和流通业升级在经济高质量增长中的交互作用,进而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现代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17.
国内旅游消费发展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循环等战略紧密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升级优化有助于旅游消费群体突破其在时间、收入和健康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推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文章以最具代表性的高铁建设为例,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微观数据,从中老年人高铁出行视角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对中老年群体旅游消费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促进了中老年家庭旅游消费,并显著提高了其旅游消费倾向,较大程度上刺激和释放了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规模相对落后地区的家庭旅游消费提升效果更好,农村、中西部、空巢两人和带孩子的中老年群体旅游消费增长更明显。微观机制分析表明,高铁开通能有效缓解中老年人因时间、收入与健康而限制出游的制约。本研究为发挥好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对旅游经济带来的拉动效应,推动中老年旅游消费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数字消费是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载体。借助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进行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20年我国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验证数字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消费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且这一结论在克服内生性问题、考虑政策时滞效应、排除异质性处理效应、控制城市特征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此外,数字消费对经济发展增量提质的影响效果受到数字鸿沟负面冲击。机制分析表明,政府数字注意力配置正向强化数字消费的经济增长效应,数字消费通过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倒逼数字金融纵深发展、提升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三条路径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探索中国数字消费之谜时发现,数字消费具有包容性增长特征,对不同地区、不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下城市内部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一致性。因此,需要有序推动国家信息消费城市建设扩容提质,积极构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调关系,改善数字消费发展软环境与硬环境,依托数字消费健康发展释放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促进共同富裕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而数字普惠金融对改善居民消费、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不容忽视。使用2011-2020年27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刺激消费增长、推进共同富裕,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也有显著带动作用。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的效果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明显。在机制分析中,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构建拓宽信贷途径、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效机制,拉动居民消费的增长,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吕倩 《市场论坛》2023,(10):61-67
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文章采用两部分模型和PSMCMP方法,通过基准回归和异质性检验,深入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家庭旅游消费支出和水平,这种影响在解决潜在内生问题后依然稳定;数字经济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旅游体验满意度来促进旅游消费,并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影响;尽管数字经济未改变家庭必需品消费支出比例,但它推动了家庭消费结构转型。因此,应通过数字赋能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数字资源与文旅实物资源的高效对接,推动旅游消费机制创新,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