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针。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上、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新农忖建设涵盖了“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农村工作的一条工作主线、推进农村发展的一个总纲,也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发端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起过重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还将起到带头作用,乡镇企业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实现产业带农;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渠道和载体,实现就业带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动力,实现龙头企业带农;为壮大县域经济提供财力保障,实现财力带农;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抓手,实现辐射带农。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等九部门提出的“优师计划”承载着国家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促进教育公平、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期望。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与非定向师范生同质化、与乡土社会脱节化等问题。对此,基于“优师”培养实践,建议注入“优师”以“优秀教师+新乡贤代表”的身份新内涵,实施政策支撑,构建“扶优+扬优+择优”的“优师”新乡贤扶持机制;实施教育支撑,构建“乡村文化扶志+乡村文化扶智”的“优师”新乡贤孵化机制;实施条件支撑,构建“成长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的“优师”新乡贤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之所以问题重大,是因为农民收入增幅缓慢甚至下降,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影响社会有效需求和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全国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在对“三农”问题进行不懈地探索,并且取得了显成果。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探索和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显得更为现实和迫切。  相似文献   

4.
王玉钏 《企业经济》2003,(4):100-1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新世纪初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目标,既包括经济发展内容,也包括政治和社会发展内容。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因此,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是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本文仅从经济的角度,探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于“三农”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提出新的思路。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逾越的阶段小…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息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是信息的匮乏。推进农村信息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文章就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蒋丽荣 《活力》2006,(4):46-46
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迫切需求 “三农”问题严重阻碍国民经济结构改善,阻碍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如不能很好地解决,中国经济难以真正腾飞。解决好“三农”问题,不仅能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活跃。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黄金增长。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重点、难点主要也在增加农民收入。如果“三农”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的发展,上个世纪从1983年开始,中央连续下发五个关于“三农”发展的一号文件,使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21世纪后,从2004年开始,中央又连续下发五个关于“三农”发展的一号文件,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工业大省的辽宁,始终坚持“三农”的重要地位,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推进了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通过统计调查资料,对全省“三农”发展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研究、指导“三农”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列入全党工作重要议程。在西藏自治区“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农牧业经济效益和质量差,农牧民增收乏力,城乡经济差距在不断拉大,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更为突出。如何稳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成为当前西藏自治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在今后较长的时期里,西藏自治区乃至我国西部地区,加快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扩大农牧民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尤其是增加现金收入、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等方面,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冷嘉铭 《数据》2023,(2):60-61
本文通过CNKI数据库以“新乡贤”为主题词检索2014-2021年间公开发表的期刊与学位论文为分析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对我国新乡贤研究的发展演进及热点主题等进行了研究探讨,将研究进程以重大政策为时间点分为兴起阶段与纵深发展阶段两个阶段。最后,在归纳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我国新乡贤研究的不足及展望,可以为进一步开展新乡贤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fsQCA)和案例分析,对浙江省2021年度“最美浙江人·最美乡贤”的15个新乡贤案例进行编码与分析,构建了新乡贤“参与成效”的五个条件变量。研究得到参与成效的3种类型:政府协同在场新乡贤发掘村庄资源型、在场新乡贤社会动员公众参与型、在场新乡贤参与成效理想型。  相似文献   

11.
农村和谐是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综合反映,是农业、农村及农民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表现。发展农村经济是构建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支农的主力军,在金融机构中拥有网点最多,人员最多,业务面最广。那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如何在构建和谐新农村中发挥应有作用,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笔者就当前农村社会状况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工作的实际情况略谈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2.
唐渊 《乡镇论坛》2008,(35):24-25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党中央加大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力度,并伴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设的加强,当前部分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已悄然发生变化,党中央根据这一变化,提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如何在农村开展社区建设?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绿色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其内涵包括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内容和意义.作为“绿色经济”代表的农村循环经济,自然应当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以及文化效用.本文通过梳理“绿色发展”内涵,概述我国农村循环经济的障碍性因素,分析农村循环经济对“三农”的重要价值,探究“绿色发展”理念下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基础,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现试就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所提出的新理念,它包括二十字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促进生产的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战略部署。农村信用社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更是“三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建设新农村必然要实现“量”和“质”的提高。没有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没有基础。在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有效地助推新农村建设,构架新的信贷支农平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以中国农村独特的乡土文化为内核,在与现代的都市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碰撞中,建立现代农民所需要的新乡村文化。战略背景:新农村文化战略思考的出发点1、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令人堪忧。“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这是许多农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文化公共产品提供不足,自己又无经济实力购买文化商品,因此文化生活贫乏、孤单和枯燥,给农村消极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留下了极多的时间和极大的空间。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中,来自现代化和城镇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对于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三农”问题再一次成为了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成为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所以自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充分说明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和方略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围广、涉及面宽,包涵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内容,且赋予其新时期新的内涵。农村第三产业是农村经济中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行业,包括商品流通业、交通运输业、食品服务业、物资仓储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咨询业、房地产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卫生社会福利、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乡镇经济组织管理等行业。第三产业是为农村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部门,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第三产业,农民生活的改善也离不开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