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问题是一切文明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根本性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必须承担的第一性责任,其主要内容包括:回应社会民生诉求,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人为本求发展,树立绿色GDP理念;解决最主要的民生问题,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以加大财政投入为重点,完善民生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秉持着"环境民生观",把民生作为生态的目的,生态是民生的基础,生态与民生相互交织,共同推进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环境民生观蕴含在"良好生态环境是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论当中,并在当代发展中对于坚持以人为本、绿色...  相似文献   

3.
宣岩 《活力》2012,(14):73-7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生问题不断涌现,国家出台的一些解决民生的问题需要媒体向民众传达,百姓也需要一个平台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为民生新闻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笔者就民生新闻的采访与写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非公经济作为拉动京津冀发展的主要引擎,其生态环境治理状况直接影响京津冀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加强非公经济生态环境治理是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共建的可靠保障。本文基于对京津冀非公经济生态环境治理现状的分析,提出其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并就现存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促进京津冀非公经济生态环境治理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贫困治理观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反贫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消除贫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贫困治理观主要内容包括贫困治理的价值诉求、目标导向、根本保障和路径方法等多个维度,且蕴含着系统严谨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整体逻辑,对指导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也为世界性的减贫脱贫工作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企业生态伦理建设困境及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青 《企业活力》2005,(10):12-13
<正>一、企业生态伦理的科学内涵及要求生态伦理又称环境伦理,是关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合,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道德诉求。作为生态伦理重要部分,企业生态伦理是处理企业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的总和。其基本观点包括企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观、企业有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义务观、企业与其以外的主体利益分配公平观。企业生态伦理拓宽了以往只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企业的社会道德和企业的人际道德的企业伦理,把对道德的关注延伸至人与自然之间,即从企业社会伦理和人际伦理扩展到企业生态伦理,把利益平等原则从人和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关注的是普通民众的生存和生活状况,作为城市的主流媒体,不应仅是单纯地报道民生新闻,更重要的是要把报道的问题予以解决.作为解决民生问题见长的新晚报<老百姓>版的一名老兵,我见证了该版十余年报道民生新闻,解决民生问题的全部经历.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同时更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家不断提高环保治理要求、扩展治理内涵,环保项目内容逐步从"单领域治理"向"区域大生态保护"治理转变,"十四五"期间环保企业应以环保政策为导向,结合当前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民生观的最初萌发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而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指导下,主要借鉴了孙中山的民生观,构成了思想体系.除了这几个主要方面外,西方的“人本主义”也被毛泽东所吸收.使得它具备了现代民生观的基本特质,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解决民生问题的指导思想,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发展顺应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国内由经济化政治向生态化政治转型发展的新诉求,也契合了当前国家政治话语的生态化建构模式。生态化政治新思维的治理模式某种程度上,为地方治理实践提供了全域性生态系统创新的制度基础和政策导向。特色小镇作为地方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系统创新工程,本质是重新培育和建构地方生态空间场域的探索过程。通过生态治理思维的指导,以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振兴和政策机制的可持续主义框架为基本解释思路,建构包括生态系统要素、生态培育体系、生态治理维度、生态治理原则及生态治理政策的内容体系,能够完善和推进地方生态治理系统性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梁超 《河北企业》2018,(9):75-76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化生产方式推进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在市场经济中,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企业承担生态文明建设主体责任的重要指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内涵为起点,归纳了其基本特征,并以宝钢为例具体剖析了我国钢铁企业的生态责任现状,依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生态环境问题,这对于自然、人类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把“住有所居”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之一。房地产管理部门在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任重道远。因此,要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现结合定陶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历来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在党委政府落实和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把改善民生和促进民生摆在突出的位置,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涉及到人民群众利益的、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作为审计监督重点,把对人民群众负责、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判审计成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4.
报道改善民生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最强烈的诉求和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重申了"惠民生"的重要意义。前不久,本刊记者就改善民生等问题专程采访了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王茂林先生。王茂林先生首先表示,改善民生问题目前已成  相似文献   

15.
央企与民生     
何谓民生?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民生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命运休戚相关。民生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十分关注并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作为国民经济的栋梁、共和国"长子"的中央企业,与民生的发展一脉相承,为民生的贡献经年累月。  相似文献   

16.
研究民生改善问题,首先要认识和了解民生问题的思想渊源,并结合古今中外民生问题的思想精华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需要,来领悟民生问题的本质内涵,弄清"为民发展"和"靠民发展"的关系,把握民生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王宪魁 《活力》2013,(11):4-4,9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眼民生发展的新阶段、新情况,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把握规律、科学谋划,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民生工作,坚持真抓实干解决民生问题,以经济大发展推动民生大改善.使龙江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同时为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8.
生态理念是当前社会所提倡的理念口号之一,是维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作为水资源重点治理项目,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防洪安全问题,有助于河流生态的自然修复。文章结合工作经验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强调了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关注民生,构建和谐,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环节,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是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大问题。维护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和完整,促进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不仅是社会保障审计的基本职责,更是改善和解决好民生问题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是中国的"民生经济".中国县域人口9.3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3%.这就是说,县域经济的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县域经济也就是地地道道的"民生经济".县域经济没有大发展,中国的"民生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县域经济是和中国绝大多数国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民生问题"是县域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是发展的一个核心主题,而县域集中了中国主要的贫困人口.因此,消除贫困成为县域"民生问题"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