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省级碳达峰路径对推动区域低碳转型、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使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甘肃省碳排放驱动机制,结合情景设置对甘肃省碳达峰路径进行模拟,并对甘肃省发展的低碳韧性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人均GDP和单位GDP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呈正相关。从情景模拟来看,基准情景下,甘肃省将在2033年达到峰值,低碳韧性较差;高排放情景下,将在2042年达到峰值,后续碳中和难度较大,不具备低碳韧性;低排放情景下,2030年将达到峰值,并为实现碳中和打下良好基础,具备低碳韧性。因此,本文提出合理控制城镇化水平、转变经济増长方式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建筑业角度探索“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实现建筑业减排目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与改进BP神经网络结合情景分析法,对2000—2019年河北省11个地市建筑业排放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碳达峰情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9年河北省建筑业碳排放效率距离生产前沿面存在26%的发展潜力,说明当前河北省建筑业的发展中存在着较大的资源浪费;2)河北省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空间分布格局由“西部高、东部低”向“中部高、南北低”转变;3)在基准情景下,河北省建筑业未能实现碳达峰;低碳情景下可以在2030年实现达峰目标;而强化情景下,则能够促使达峰时间提前到2027年。同时提出“以政策调控为主导、以市场合作为辅助、以技术升级为根本”的减排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的宏观目标为背景,本文以中国碳排放的主要地区辽宁省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拓展的STIRPAT模型对辽宁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和分析,并建立起预测回归模型;其次根据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辽宁省未来的碳排放达峰进行情景预测.研究结论显示:对辽宁省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分别为经济水平、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开放程度和碳排放强度因素;低碳情景是实现辽宁省碳排放达峰的最佳发展模式,达峰时间最早(2034年),且峰值最低,激进排放情景则是最不理想的发展模式,达峰时间最晚(2040年),峰值也最高.  相似文献   

4.
低碳试点城市作为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示范城市,在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006—2019年22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量,这一结论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东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和高政府治理城市的碳排放。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进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政策启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辽宁省已经出台了相应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方案,并将能源消耗和碳减排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本文选取辽宁省鞍山市等6个存在资源枯竭问题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选用石油、煤炭的能源结构作为投入指标,人均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期望产出指标,同时将“三废”等重要污染物产生量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用DEA模型对辽宁省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进行测算和分解,分析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城市低碳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通过控制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双向努力,取决于社会参与者的污染排放自我控制和生态环境的改良。“双碳”目标的实现必然会增加成本,只有在国家或政府的总体策划、总体引导、总体制约、总体激励下才能产生成效。从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方面优化财税支持政策是推动山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2021年-2030年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第一阶段,该阶段内以实现高碳行业低碳转型为主要目标,转型金融将在这一阶段发挥关键作用。由于我国转型金融起步较晚,转型金融在我国发展实践不足,为破除这一制约性因素,提出要加快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将绿色金融实践成功经验推广至转型金融发展实践中。本文基于该导向,从理论层面对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的方法论、前提条件、必要性以及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衔接机制构建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资源型城市因其碳排放数量多、强度大,未来面临更大的降碳压力。本文通过回顾中央及地方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政策实践,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资源型城市节能环保财政支出的减污降碳效果。分析表明,2013至2019年间我国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效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但综合效率并未达到DEA有效。在“双碳”目标约束下,叠加资源型城市历史遗留问题突出、低碳转型财政政策可持续性不强、财力不足、发展动力不够等现实挑战,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多渠道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强化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财政政策集成。  相似文献   

9.
“双碳”目标的提出及推进对中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通过梳理低碳发展水平处于前列的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典型国家及地区在实现碳达峰时的阶段特征、“双碳”目标实现路径、量化分析影响典型国家和中国“双碳”目标实现进程的因素,剖析了中国“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在经济、产业、能源、城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保障“双碳”目标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关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双碳”目标分解落实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探求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平稳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计划在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根据2050年后世界局域能源网络的发展场景和布局骨干情况,在关于高比例的清洁能源,研究了江苏某园区局域能源的碳中和的实现途径当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清洁能源的比例,给出了一系列的实现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对江苏某园区基于局域能源的碳中和实现途径探索与发展情况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正文章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碳关税、碳标签等国际贸易政策入手,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测算,结合中国对外出口产品的研究,认为碳关税和碳标签将不可避免地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应对低碳经济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创历史记录,同比上升6%,该机构认为碳排放已经影响到了人类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推进,国际间金融风险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控制能源消耗,抑制二氧化碳排放,才能保证社会资源平衡发展。因此,当前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是抑制二氧化碳排放。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目前国家已经明确了绿色低碳经济战略目标,要求促进碳减排,推动碳金融发展。碳排放与金融市场相互促进,但弱化了金融风险对碳排放影响效应。因此,本文侧重分析了金融风险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进一步证实了金融风险对碳排放存在抑制作用,地区发展可借助金融手段减少碳排放,最后从在助力碳减排、管控金融风险、促进产业创新升级、优化政策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旨在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做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在实现双碳达标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绿色制度的保障,从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出发,从生产生活中产品过度包装现象着手,挖掘我国现行法律在规范绿色包装方面还不够完善、政府相关监管有待提高、企业清洁生产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公民环保意识亟待加强等方面问题的原因。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从制定专门法律法规、完善政府监管职责、加强企业清洁生产责任、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四个路径限制产品过度包装,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4.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制造业的减排效应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字化技术是驱动企业低碳转型、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引擎。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数字化转型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降低其碳排放水平,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企业服务化转型和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等三个维度来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和环境规制的样本中具有差异性,而且数字金融强化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碳排放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节能减排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完善的绿色税制有助于我国应对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产生的贸易壁垒、达成刺激经济与低碳目标的平衡和助力产业升级现代化发展。但是,我国现有绿色税制与发展需要存在一定差距。通过梳理现有绿色税制基础及碳排放权交易等非税经济政策,分析税种的选择、环境权与发展权的平衡、绿色税制与其他非税经济政策的协调等关键因素,提出未来分阶段完善绿色税制的建议。在短期,制定碳排放权交易和税收优惠相结合的政策,维持出口竞争力;在中期,完善现有绿色税种,促进实现碳达峰;在长期,设计开征碳税,进一步作为绿色税制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重要一环,而数字经济以数字和信息手段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起着全面的促进作用。基于“减排”和“增效”视角,使用量化的城市层面2011—2018年数字经济指数,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如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有如下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助力碳排放量降低和碳生产率提升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且这种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在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弱。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绿色创新推动碳排放量降低和碳生产率提升。据此,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差异化的数字经济模式和释放数字经济的绿色创新力等方面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城市群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处于较低水平,能源消费碳排放效率较高,碳排放弹性系数持续下降。但其节能减排形势仍不容乐观,节能减排任务仍然非常艰巨。通过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定评价结果,由此测算2015年及2020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设定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研究表明,长株潭城市群仍处于从高碳经济向中碳经济转变的阶段,与真正的低碳标准还有距离。要实现2020年达到中碳经济的高级阶段、逐步向低碳经济过渡的整体目标,有必要从重点领域进行突破,构建低碳工业体系、打造低碳服务业、促进能源节约与结构优化、健全低碳交通系统、引导低碳消费模式、建设低碳政府、发展碳汇林业;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调节、构建发展机制、推进“两型”建设、推进合作交流,持续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政策是我国主动作出的战略决策,有助于倒逼用能结构的转型,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在该目标政策背景下,以市场激励的手段促使企业与个人节能减碳势在必行.沿着市场激励的路径,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另一方面要对碳税制度进行探讨.以量能课税原则为视角,通过剖析量能课税原则的两重内涵,找到...  相似文献   

19.
2016年~ 2025年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午,也是对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检验的十年,因而预测制造业的碳排放并做好阶段性控制工作,是我国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基于Kaya恒等式,引入能源结构、高碳产业比例、人民币汇率、加入WTO等变量,构建制造业碳排放协整方程,发现我国制造业的碳排放增长与人均增加值、能源强度、能源碳强度、高碳产业比例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再预测出2025年制造业在积极情景、消极情景、基准情景下的碳排放水平及2020年~ 2025年制造业碳排放的平均增速;然后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2025年碳排放可能的取值范围进行模拟,得出我国制造业2025年的碳排放水平值;最后依据产业结构失衡度倒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得出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碳排放构成比例,为制造业、进而为中国经济2020年~2025年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勾勒出碳排放路线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碳金融服务体系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低碳发展模式已经确立,碳排放交易系统即将推出,相关主体对碳金融服务的需求将极大增加。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碳金融服务体系,这恐将成为我国低碳发展的掣肘。本文在梳理碳金融服务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资金融通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解构碳金融服务需求,并分析了其特点,依据分析结果及我国碳金融服务现状提出了我国碳金融服务体系架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