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校园是高校围绕教育目标,将校园文化不断内化为师生的文化人格和行为素质,继而逐渐形成的具有活力、创造力和人文精神的教育环境。它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理性追求过程,又是一种校园文化的成熟形态和理想状态。构建文化校园,必须回归高校的文化传承、文化启蒙、文化自觉、文化创新的文化本质,必须走出狭隘的、表面化的校园文化建设误区,致力于全方位、深层次的高校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弘扬大学和谐文化,提升大学精神,营造大学风气,构建起整体性校园文化观念与系统化校园文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增强高校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创新,不断提高高校治理能力,创新高校思想文化建设,打造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凝练高校文化精神,形势要求新时代高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有利于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去建设和发展.结合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困境,研究者提出新时代高校应以优秀的精神文化为核心、以先进的制度文化为保障、以优美的环境文化为基础、以优良的质量文化为表现、以良好的形象文化为展示的发展路径和实践举措,重点建设和发展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发挥校园文化在文化强校战略、高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层面,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学功能的实现,以及青年大学生素质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强化校园精神文化层的建设,通过全员共建、对外交流,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有其固有的结构和内容。文章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即以物质文化为载体体现高校特色、以制度文化为规范确定主导性原则、以行为文化为标志外化精神内核、以精神文化为灵魂凸显时代特征、以大学理念为支撑突出育人中心。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建设是现代大学建设的重要系统工程,它对于培养国家高级尖端人才,培养大学的大学精神至关重要.本文对校园文化的涵义、特点与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对大学精神的培养作了系统的探讨与研究.对于搞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有和谐文化为支撑。校园价值观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基础,大学精神与校园价值观互为表里。社会政治发展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方向要求,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成为校园价值观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大学校史反映了大学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精神积淀,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也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基本构成。高校校史促进了高校思想文化的建设,对人才培养,校园治理有重要的发展意义。本文对高校校史在校园文化传承中的功能进行研究。就是为了促进当代大学生能够向更高层次跃进,使我国高校在办学的水平上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本文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研究,指出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建构校园文化建设新格局,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加强队伍建设,彰显文化教育精神是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精神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的内容。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是培育特色大学文化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当前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面临着多元文化、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引领精神文化建设的方向,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潜移默化的引领示范作用.由于制度和文化环境的制约,部分高校对物质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仍旧不够,校园环境育人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从高校物质文化建设对育人功能的理论分析出发,分析高校物质文化建设育人功能的重要性,并从环境、内涵和平台等三个方面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出建设措施.利用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这个有力的抓手,更要加强显性的物质文化的建设力度,大力投入校园育人环境建设,增强高校自身及学生的文化自信,建设具有高度文化内涵、人文氛围浓厚的高水平大学.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介绍了到台湾世新大学学习期间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观感,分析了台湾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考台湾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内地的启示: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精神;以读书会引领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环境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高校,寝室文化的结构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是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满足大学生文化需要的迫切需要。因此,必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自觉主动地推进高校寝室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民族文化,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精神"的形成、凸显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个性魅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丰富和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7所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高校校园民族建筑较多,民族文化课程建设不乐观,民族社团文化相对匮乏,民族文化活动内容初浅。为了促进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利用校园基本建筑营造校园民族文化的氛围,通过课程教学设计充实校园民族文化的内涵,依托民族文化社团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借助校园民族文化活动提升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校园精神文化化是校园文化的目的与核心,它主要体现在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班风建设和学校人际关系建设上大学是社会共同的大学,因而它又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表现出了世俗化、边缘化等倾向精神文化对大学的存在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精神文化的塑造或发展方面又表现出了共性,印选择一个优秀的校长、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一最后,我们期待中国大学的发展,并跻身于世界一流高校一列。  相似文献   

16.
李馥利 《魅力中国》2011,(20):236-237
本文在查阅文献、概括大学文化内涵及特点、阐明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意义的基础上,以商洛学院为例阐明了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学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尚未形成和谐的精神理念,文化自觉性比较差;制度体系不健全,尚未形成较为稳定的管理模式;环境建设缺乏个性、特色,文化品住较低,整体形象欠佳;基本行为特征养成不够。并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对策:打造各种校园文化品牌增强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培育高尚的大学精神文化;以高频度、多形式的学术活动丰富校园学术文化;发挥党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育人功能;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校园文化的载体和设施;调动师生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大学文化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17.
作为办学特色的重要内涵,大学特色文化是高校重要的精神财富,承担着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校竞争力重要标志。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非中心城市大学必须结合自身学科与行业优势,坚持"四个结合"推进大学特色文化建设。即坚持与地域特色结合,拓宽大学物质文化建设路径。坚持与行业特色结合,提升大学行为文化建设水平。坚持与学科特色结合,强化大学制度文化建设优势。坚持与时代特色结合,推进大学精神文化建设进程。这是新形势下非中心城市大学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肩负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在高校中有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以校训为灵魂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建立体现人性化的校园制度;以高雅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一目标的提出,为新时代发挥好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作用提供了遵循,更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战略规划构建指明了新方向.大学承担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使命,在全面把握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实质和内涵的基础上,准确判断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趋势,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有利于推动文化强国目标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正>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是大学教师、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成果的总和。在很大程度上,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和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高校的育人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