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在先秦儒家伦理观中,有着大量丰富的关于“和谐”的思想。充分吸收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精髓,对于今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梳理了先秦儒家“和谐”伦理中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个人自我身心和谐的思想,简要论述了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旨趣,认为二千多年前的先秦儒家的德福思想展现出心理学界新兴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的深刻意蕴。在德福思想上,先秦儒家展现出对于主体努力提升人生价值的积极肯定与赞扬,他们非常重视培养积极的情绪感受,普遍重视积极努力的过程而相对轻视结果。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人文特质,从其积极心理学意蕴来看,能给现代人不少智慧启迪,展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张载是北宋时期理学理论的创建者,他继承并发展了先秦时期道家自然人性论的思想,并把这种思想与儒家孔孟尤其是孟子的性善论思想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他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论,从而把儒家的人性论提升到了宇宙本源的高度,扩展了儒家理论的思辨方向,对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坤伦 《黑河学刊》2010,(11):29-30
先秦儒家重构了"礼"的合法性基础,赋予了"礼"丰富的思想内涵,礼学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传统制度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构建。以"仁"为核心内在地包含差异性平等性精神和和谐理念的先秦儒家礼学思想,为构建现代社会秩序和中国人的心灵秩序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先秦哲学是我国哲学的起源。本文分别阐释了先秦道、儒、墨三个哲学流派对人的论述观点:道家将人从天命的控制中解放出来,把人看成是自然的存在;儒家把人从天神的重压之下解放出来,并将道与人相联系,人则是道的主动弘扬者,而不是道的被动遵循者;墨家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能劳动,认为人应该是主动的。以揭示先秦时期中国哲学的逐步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 在中国文化每一次的发展和突破中,都可找到先秦文化的作用,"无为" 是先秦道家重要人物老子所提。老子崇尚"无为而无不为"与"道法自然",就是要在"无为"的状态之下,达到"无不为"的效果,"道法自然"的最高境界是天地自然。百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而道家思想的出现则早于儒家,讲究的是超然物外,即超脱、艺术。  相似文献   

7.
文章试图探讨儒家文化在<西游记>中的体现,考察作为佛学仁者化身的唐僧身上的儒家风范和具有先秦儒家精神的孙悟空的侠士风采,从中管窥先秦儒家思想在小说中的演绎与诠释.  相似文献   

8.
程壮飞 《魅力中国》2011,(17):275-275,251
贫富问题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休戚相关,是全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人们对于贫富问题的认识也相当混乱。先秦儒家的贫富论丰富深刻,影响深远。今天,我们继承先秦儒家贫富论的合理因素和正面价值,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贫富观念和解决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从人的道德性出发来构建其理想人格,主要有圣人、君子、士人三种。这些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是"内圣外王",即内在德性与外在事功的统一,其典范就是"圣王"。实现理想人格,关键要靠道德实践,还要突破自身,推己及人,"大学之道"就是实现理想人格的具体途径。先秦儒家的理想人格对中国传统社会影响巨大,对塑造现代社会的理想人格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志筠 《魅力中国》2010,(26):297-297,300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关注的重大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天下言性”的学术景观,孟子说“天下之言性也。”[1]人性问题的探讨在中国先秦儒家那里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的问题,人性的问题始终是先秦诸子们关注的核心,本文主要以先秦时期人性之辨的缘起为对象,旨在探讨先秦时期为何天下言性。  相似文献   

11.
通常儒家学者给人的是谦谦君子的儒雅形象,而先秦儒家之“勇”令人钦佩.儒家之勇并非单纯的勇,不仅是指普通意义上的刚毅坚强和勇敢大胆,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具有儒家特色的意蕴.儒家之勇应该同时具备仁、义、礼的德行,没有仁的勇是蛮勇,只有勇而无义则难成其事,用不讲礼的勇去行事就会乱.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先秦儒家思想追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基础,继而分析现今先秦儒家思想的价值,古为今用,传承并赋予先秦儒家核心思想新的时代内涵,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贾璐  李楠 《魅力中国》2010,(16):74-75
在我国古代哲学家中,探讨人性论的有很多,他们自觉地把人性和教育联系起来,人性论是他们教育理论的基础。本.文从先秦儒家的人性论出发,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中师生关系及其地位几个方面阐述先秦儒家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5.
一、先秦儒家追求成德建业与现代企业职工理想的满足《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曾讲过,“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襄公二十四年);《周易》讲“君子进德修业”(《乾·九三》),先秦儒家继承和阐发了这些名言所表达的人生观思想。孔子曾对他的学...  相似文献   

16.
孔子、孟子、荀子作为先秦儒家三大代表人物,其儒家伦理思想在中国伦理思想史居重要地位.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和宋明时期新学的兴起,基本上是以孔、孟、荀伦理思想为基础.只有了解孔、孟、荀三者伦理思想及其关系,才能了解儒家发展历史,才能理解儒家思想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超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名扬 《黑河学刊》2010,(8):23-24,26
儒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经过先秦、汉代学者们的阐述到程颢演变成"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自然观。程颢的仁学自然观不仅将仁爱的思想外推至自身以外的人,尤为可贵的是,他将仁爱的思想外推至外物,对当代生态伦理向美德向度延伸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靳秀芬 《魅力中国》2010,(8X):292-292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认为孝不仅是指从物质上赡养父母,而且包括从精神上尊敬父母。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传统儒家文化的约束力显然正在弱化,作为儒家伦理文化的核心与典型代表之一的孝道文化也是如此。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在当前把握并弘扬先秦儒家孝道,对于维护家庭与社会稳定,建构符合时代精神的伦理道德体系,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和法家是两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儒家重德治,法家重法治,似乎水火难容;事实上,处于相同时代背景下的先秦儒法两家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探讨儒法两家在社会政治方面的共同诉求,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儒家德育为先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荀子提出"学不可以已"的思想,重视积累、专一、实践等学习方法,这都是荀子教育思想的精华。荀子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