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养中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公民意识,对落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对新疆喀什地区中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具有较强的国家意识、责任意识、民族团结意识,需要加强权利与义务意识、参与意识。为有效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学校需要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统领的基础上,构建公民意识教育内容体系、创设校园公共生活、加强中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赵中秋 《中国经贸》2011,(24):132-132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共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公民意识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从法制,道德,核心价值体系三个环节入手,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环节,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日益显示出来,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大学生作为我国公民群体中的重要力量,其公民意识的培养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尤其是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现代公民意识,而目前大学生在这些思想意识方面比较欠缺。为此,在借鉴发达国家公民意识培育做法的基础上,应采取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监管力度、高校形成培育合力、社会营造培育氛围等措施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积极推进高校公民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在全社会"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市民社会逐步发展和臻于完善及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曾乾辉 《魅力中国》2013,(5):188-188
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状况堪忧,已经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调查显示公民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资力量的缺乏。针对这种状况,师范院校需要通过设置公民教育专业,创建校园“公民”文化以及强化学生工作,从而加强对师范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通过挖掘学科专业的公民教育资源和教学实践来培养师范生的公民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其公民意识发育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而要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首先应从理论上科学界定公民意识的内涵及主要内容.在当前,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因此,应由政府主导,提供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结合社会实践,有效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8.
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公民意识培育具有特殊性和紧迫性。在新时期,可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公民意识的理论教育、注重公民意识培育的具体实践等措施加强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提高其“四个认同”度。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就是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促使大学生养成对自身主体国家公民身份的正确认识,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是高校公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文章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新时期我国国情和构建和谐高校的背景,阐述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相关概念及其主要内容,指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所处的现实困境,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叶新建 《黑河学刊》2013,(4):125-126
"国民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公民教育本不排斥国家,但如果"公民教育"过分流于"国民教育",甚至带有国家主义倾向",公民教育"将会走向歧途。高中历史课程应突显公民教育的功能。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历史课程,理应从时代性和学科性两个方面明确我们的公民教育观。高中历史课堂应培养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公民主体意识、法治意识和法律精神、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1.
毛莉 《理论观察》2014,(5):76-77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为爱国主义宣传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教学中找准爱国主义切入点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文章从五个角度出发:讲述新中国成立、发展、壮大、繁荣的成长史,加强爱我中华教育;讲述中国"救亡图存"历程及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艰辛,加强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讲述各民族共同存亡、共同团结、共同发展的共存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讲述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强国家安全意识和现代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时期,通过政治教育加强人们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增强公民意识,动员人们积极的参加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稳定的环境和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不仅直接表明了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程度,而且对经济、政治及民主法制建设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的提升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科学理念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唤醒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高校要促进民主化的教育与管理,孕育培养公民意识的良好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公民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公民行为训练与实践体验;整合校内外多方教育力量,形成以高校为主导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5.
论强化公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今天,强化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公民意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公民关于法律规定的公民在国家的地位、性质、作用以及权利义务等思想观念的总和。一个国家公民意识的强弱,反映这个国家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准。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包括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公民的爱国意识等。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谈一谈强化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加强公民教育。与此相适应,公民教育的内容要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要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教育内容;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公民意识;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锻炼;要拓展教育渠道,实现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7.
王兰 《魅力中国》2014,(24):19-19
改善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可以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在经济上,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在政治上,可以通过逐步完善相关参与制度建设,来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在文化上,可以通过加强对公民的政治教育,来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在社会上,可以通过提高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来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组织渠道。最后对于公民个体来说,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和主动接受教育来强化主动参与的意识并提高自我参政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我国法治国家的实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培养,应注重社会环境的制约及营造;利用主要载体,落实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9.
网络公民意识教育是政治文明的基础,是推动网络问政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网络公民意识教育应从价值、内容、目标三个认识维度进行构建。价值维度上涵盖社会和个人价值;内容维度上应针对大学生网民公民意识特征,以权责意识为核心,完善认知、培育理性、增强能力;目标维度上应区分"合格公民"和"好公民"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20.
公民的权利得不到主张是"被时代"来临的根源。另一方面,"被时代"的出现也是公民的权利意识集体觉醒的标志之一,不仅公民的权利认知开始走向自觉化,权利主张日渐趋向普遍化,权利要求也逐步趋于纵深化。告别"被时代",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提高公民自身文化素质,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机制,促进公民权利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