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自治区各盟市自然条件等诸方面的差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不同地区显示出多样性、存在着特殊性。从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主要表现为农村、牧区和林区三种不同类型,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针对不同类型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指导方针和工作措施。结合呼伦贝尔的实际和我们对牧区的调研分析,谈谈对新牧区建设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吕梁市从2003年就率先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吕梁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目标和思路,目前初步培养出一批典型示范村,总结出一些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最近,我们组成专题调研组,有针对性地对吕梁市不同类型的5个县(市)、8个乡镇、12个村、34个农户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科学规划、典型示范、完善机制,形成各方面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才能顺利实现新农村建设由点向面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工作》2006,(6):4-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精神,切实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4.
戴燕艳 《现代乡镇》2006,(11):44-49
我省在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由于我省各地区农村发展水平不同,农村面貌迥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问题不少,根据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有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果这些问题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妥善解决,必将严重影响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本文专门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唐山市如何深入学习、精心谋划、认真贯彻好中央的精神,领跑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特别重大。唐山市的新农村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把握,全力推进。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历史任务,吕梁市从2004年起就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表明,要全面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分类推进、实施“四大”支撑,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7.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出发,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广东省委、广州市委结合本地实际也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科学总结建国以来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基础上,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村建设理念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它的推进实施,必将对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山经济》2006,(9):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我市来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和谐唐山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治本之策,也是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之举。全市各级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自觉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构建和谐唐山两大历史任务的战略举措,作为落实执政为民要求、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抓住机遇,扎实工作,积极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在全市形成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1号文件又发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具体地阐述了建设新农村的有关政策措施,为我国农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作为朝阳产业,奶业实现现代化对促进农民增收、强壮国民体魄都有着重大意义。作为中国奶业之乡的丰润区,奶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李佳 《天津经济》2007,(1):50-52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惠及广大农民、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承担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根据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暑假期间我对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县淮卫镇幸福村和雪华村进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如何更加有效地整合资源、推动改革、完善机制、创新方法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发展?定南县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结合工作实际,对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五新一好”整镇推进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举措。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目标任务,结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探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和途径,是我们每一个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以农民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落实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一种具体体现,指的是思想上重视农民大众的历史地位,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实践中把实现广大农民的利益作为当前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民的人格,保障农民的权利,维护农民的利益,群策群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贯彻“以农民为本”的根本理念,并把它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当前一定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伟大工程,但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如何注重实效、量力而行,如何体现民主、尊重民意,如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切实把惠及八亿农民的好事做好,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伟大工程,但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如何注重实效、量力而行,如何体现民主、尊重民意,如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切实把惠及八亿农民的好事做好,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以下简称“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八个“一号文件”。这份“一号文件”首次并列提出“五个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并从八个具体的方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9.
郝继明 《科学决策》2006,(10):25-26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定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各级政府正努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笔者经过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不少误区。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1月29日,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