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殷红霞 《商业研究》2007,(5):112-1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归根结底有赖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即农村人力资本的提高。基于此,就要着重分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环境及机遇,从而设计出相应的投资方式及路径。  相似文献   

2.
赵霞  杨筱柏 《商业时代》2011,(25):18-19
解决"三农"问题最主要的方式是提高农民素质和能力,这就需要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加大农民的文化消费。文章认为文化消费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形式,可以培养具备现代观念的新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合格的人力资本。为此,必须克服现阶段农村社会中并不尽如人意的文化消费,多举措促进农村文化消费的理性化和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人力资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着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少等问题。如何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已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高校在农村人力资本开发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送科技下乡等途径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素质,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丛煜  吴华章 《中国市场》2010,(52):198-200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对辽宁省夯实老工业基地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从教育的投资机制、农村教育的体系、农民培训的途径、城乡教育一体化以及相关法律建设等方面来阐述提高辽宁省农民科技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归根结底有赖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即农村人力资本的提高。基于此,就要着重分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环境及机遇,从而设计出相应的投资方式及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素质较低,与城市居民及发达国家农比较在科技和文化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无论从新农村建设要求出发,还是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分析,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培养,多途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造就新型农民,都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政府和社会应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农民知识化水平提供政策保障,激发农民的求知欲,并建立现代农民教育体系,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养农村复合型人才,提高农民素质,使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真正步入人力资本依托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三农"问题,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关键在于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以优化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文化水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浅析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荣霞 《商场现代化》2006,(26):353-35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战略任务。而乡镇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和富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作用显著,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以高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源作基础,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量不够,导致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低。本文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全面阐述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培育新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才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冯炳荣 《商场现代化》2007,(18):392-393
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这是缩小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伟大举措。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关系着自己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在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提高的有效对策、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农村中受过高等教育、有较强技能的人都流向了城市,留守农民劳动力素质不高,受教育的程度低,科技文化素质较差,观念落后,缺乏现代意识,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由谁来建设新农村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将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放在优先位置,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农业产业支持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普惠性完整农村金融体系,通过新型农民的培养,让留守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主体和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3.
法治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农村法治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本文试从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定位出发,针对农村中突出和集中的法治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健合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素质,加大法律服务等对策,以期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进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村经济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民素质的现状以及提高农民素质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 加快黑龙江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农村人力资源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长期以来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不高,表现为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仍处于初中以下的水平上;农民思想观点相对落后、保守,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提高黑龙江省农村人力资源质量,应进一步加大在农村教育方面的投资力度,探索农村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模式,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步伐,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是强农、富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农民素质不断提高,但依然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制约了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新形势下我国全面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事关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  相似文献   

17.
知识发展、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教育因素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农村教育能够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降低农村生育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消费、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从而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农民,而农民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村建设的整体进程,因此,培育新型农民,让农民普遍掌握农技知识,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已经成为农村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笔者所在地区农民的培训现状,提出近期农民教育培训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比农村经济发展更为丰富的内涵,本文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进行分析,提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需要加大教育投入、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农村健康服务和促进劳动力流动。  相似文献   

20.
营造农村安全消费环境是提高农民幸福指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之一。目前,我国农村消费环境安全度不高,农村消费者身心健康乃至人身安全都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幸福指数的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应该通过提高农村消费者自身素质和维权能力;整合监管资源,完善监控体系;加快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市场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村消费者组织建设,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加强舆论监督,创造诚信消费环境;培育和谐、优美的生态消费环境等措施,来保障农村的消费安全,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