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读]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最快月底上报京津冀一体化渐行渐近。“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现在到定稿阶段了,最快月底上报国务院。可以说,规划最直接地回答了总书记的要求。”接近国家发改委的消息人士表示,端午节之前,  相似文献   

2.
《华商》2014,(9):14-19
近期,从高层重视到地方规划,京津冀一体化成为中国社会热词,这个以首都为核心的经济圈也被外界解读为:中国经济改革新程的“一号工程”。然而,“城市病”与贫困区并存,利益藩篱与经济潜力同在,环境危机与发展诉求两难……京津冀的发展矛盾似乎已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问题缩影。如今,在问题倒逼与国家战略下,京津冀“抱团”破题再迎新契机。  相似文献   

3.
岳辉 《商展经济》2024,(7):160-163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京津冀协同发展”列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目标以来,三地在交通一体化、产业转移、公共服务、人才流动、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政策体系不完善、文旅资源整合不足、科技创新机制不深入、营商环境一体化程度低及人才要素流通不畅等问题。本文围绕天津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与大运河乡村振兴文化生态发展带融合发展目标,分别从政策、创新孵化、文旅融合、数商兴农、人才合作方面,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具有“小京津冀”之称的“通武廊”区域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意义,探索其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协同发展步伐有所加快。然而,一体化进程不会一蹴而就,产业转移成为本轮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难点之一。眼下,三地正围绕“哪些产业迁出去、哪些产业引进来”紧张布局策划。换言之,产业转移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的发展规划及重要战略.坚持京津冀一体化的科学发展有利于整合三地发展目标、平衡和发挥三地的经济实力.目前,延缓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客观的分析影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探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及对未来...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5,(12)
京津冀一体化已经从理论转变为现实,从地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推动京津冀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京津冀产业的顺利转移,2015年6月,财政部颁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的通知。京津冀经济的税收分享,开启了一体化的大门。  相似文献   

7.
各有所长 协同作战为上策 京津冀一体化问题多年前就陆续有专家和官方提及,但动真格的行动并不多见.今年以来,这种情况有所改观.近期,国家发改委表示,首都经济圈包括京津冀三地一体化规划正在编制.经济界人士认为,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京津冀地区,2014年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春天.这无疑给三地船舶与海洋工程协同发展提供了粘合剂和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在20世纪90年代就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但实际发展却没能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如何有效推进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主题。秦皇岛、唐山、沧州作为河北省的沿海三市,在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积极拓展"秦唐沧"的特色优势,努力打造沿海发展增长极,强化沿海三市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必定是一体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北京商业》2007,(2):34-34
最近,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商业主管部门联合发布《2006京津冀都市商业发展报告》,正式联手绘制“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商业发展”蓝图,并将区域发展的重点锁定在以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物流业和生活服务业等为主的“区域大商业”规划上。  相似文献   

10.
1982年,北京公布《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首次提出“首都圈”的概念,关于北京与北京周边的地区的发展规划,引起周边地区的无限遐想。一面是想要户口入京,享受北京教育、医疗、养老等优惠政策……的欣喜;一面是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上下班的地铁、公交载不动“许多愁”的现实。时至今日,京津冀一体化历经30年,依然走在路上。然而,关于“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讨论也越来越充分。8月初,记者走访了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就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中心政策研究处处长范毅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京津冀一体化话题持续发酵,一度成为多区域协同发展的最强音。无论是三地频频签署多项合作框架协议,还是京津冀规划将于近期出台的报道等诸多细节,都让人们着实感受到了京津冀一体化主战场的火热。那么,面对京津冀一体化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究竟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找准切入点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在接受《财经界》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国家完成顶层设计后,三地要合理分工、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注重协同发展是关键。首当其冲要着力解决好交通、税收、产业转移、区划分割等核心问题,逐步实现三地“一盘棋”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一体化”项目也被行业内外通称为“习近平的一号工程”。如果把京津冀一体化比喻为调解经济改革难题的一个杠杆,那么这个杠杆就需要找到一个实际的支点。  相似文献   

13.
目前,尽管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相比,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把深入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打造首都经济圈、加快建设滨海新区与积极发展河北沿海地区都提升到了国家区域建设的战略层面,这将会给京津冀地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也将得到高度重视和深入推进。本文从京津冀一体化产业升级中的发展现状、发展阻碍与合作基础出发进行多角度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协同发展,将降低区域经济运行成本,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选取了五个经济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并测算各个经济指标与物流产业发展的关联度。文章最后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背景对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加速器”的物流业,同样也面临着区域一体化的问题。从目前看,京津冀地区经济明显落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将大大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步伐,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6.
谢九 《华商》2014,(8):24-25
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的京津冀—体化概念,近日突然开始急速升温。三地领导人纷纷做出积极表态,表示要携手合作推进京津冀—体化发展,河北省甚至已经公开了—份设计蓝图,详尽规划了河北在三地一体化中的角色。 今年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在强调了京津冀的诸多重要意义之外,更是提出要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高到重大国家战略的层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十三五规划战略的逐步实施,京津冀经济区域一体化现在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通过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的对比,仍然差距相差较大。京津冀地区的想要达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以物流业先行。物流业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支柱,整合京津冀地区的现有物流资源,形成统一、多层次、快速高效、全方位的区域物流系统。本文在研究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基础上,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可行性的优化对策,就此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总结分析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文献,探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程、问题和对策。研究结果:京津冀发展包涵概念萌芽、思路确立、规划实施和战略提速四个阶段,并且京津冀良性发展应处理好三地关系、加快交通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  相似文献   

19.
潘烨 《商业科技》2014,(12):20-23
“京津冀一体化”最近被提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1+1+1能否大于3?”,企业能从中捕捉到哪些商机?……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分进走向协同,京津冀已在解答的路上。  相似文献   

20.
杜坤 《商业科技》2014,(16):51-51
京津冀一体化的统筹协同发展作为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已经上升到我们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尤其是在目前的在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京津冀一体化为主体的环渤海经济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过程中即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第三增长极。而通过整合与协调该地区的物流一体化水平,可以更快实现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步伐,但在目前的实际情况下,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实现,还有很多的问题和障碍需要解决。尤其对于冀南地区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起到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地区经济的东西衔接起到核心枢纽的地位,因此,在京津冀一体化下大背景的形势下,深入研究冀南物流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