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资金充足是企业运营、周转的最基本条件,任何企划案都得在企业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可是,如何对企业资金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对资金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田正英 《财经界(学术)》2014,(18):185-185,187
如果将企业比作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资金将发挥血液的作用,资金的有效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资金的充足程度,流转效率和融资成本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总体竞争力和后续增长,本文在综合考虑了公路施工企业资金特点的基础上,对怎样加强公路施工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降低财务成本等问题进行了有效探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各个领域出现了井喷式的高速发展局面。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充足的流动资金和高效的资金使用效率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达到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莉 《现代商业》2011,(29):111+109
资金是贯穿于企业整个组织结构的血液,而资金的管理与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企业才能有充足的活力和底气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获取更大的进步。本文首先强调资金管理对我国企业的重要意义,进而对当前企业存在的资金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黄石市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受到资金方面的限制,导致小微文化企业没有充足的发展空间,甚至由于资金问题威胁到企业的生命。本文通过对黄石市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寻求一些解决措施,以促进本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资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充足的资金,企业是很难起步的,没有一个完整的资金链条,企业也是难以周转的。所以企业的资金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只有拥有完善的资金管理体制,周全的资金使用计划,真实的资金流动记录才可以大量的收益源源不断地进入企业,企业的运转才会顺利,有发展,从而利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因此对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蒋和平 《现代商业》2014,(8):215-215
资金在一个企业中的作用就犹如车辆在城市中行驶,如果出现交通堵塞,整个城市就陷入了瘫痪。因此资金流的畅通、充足与否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正是因为资金对于企业运转的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对企业资金的管理,逐渐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浪费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企业的发展中,拥有充足的资金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条件,如何实施更好的资金管理举措,是目前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关键课题。本文从阐述企业资金管理的内涵出发,通过对目前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实施分析,探讨提出了强化企业资金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保障资金充足、流通顺畅是企业集团发展壮大和实现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企业集团的规模越大,资金集中管理就越重要.如何加强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周转顺畅、高效,提高对资金的调控能力和使用效益是各企业集团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作用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如果将企业比作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资金将发挥血液的作用,资金的有效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资金的充足程度,流转效率和融资成本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总体竞争力和后续增长,本文在综合考虑了公路施工企业资金特点的基础上,对怎样加强公路施工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降低财务成本等问题进行了有效探究。  相似文献   

11.
对于投资性企业来说,资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中最具流动性的资产。在企业正常的经营和生产当中,资金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投资性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应当对资金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果缺乏充足的资金,投资性企业将难以正常的运转。在投资性企业当中,资金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资金管理的效果对于企业融资资金的配置效率,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投资性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资金管理的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陈凡冰 《商》2014,(25):136-13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这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充足资金,但是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困境。如何解决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从而促进此类企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何俊 《中国广告》2011,(6):113-113
不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的广告公司,都面临一个发展的瓶颈口,存在资源上、资金上和人才上的瓶颈,要想有所突破,只有几条路可走:有充足的资金来实现并购发展;没有充足的资金也可以去贷款,但目前的政策又不允许中小型企业如此。归根到底是一个资金的问题,解决了这一点,人才问题也不是问题了。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资金。充足的资金不仅是支撑企业健康发展的血液,也是企业财务稳健的核心。企业应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重点关注如何高效管理好企业的运营资金,以保证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的稳定开展。本文基于营运管理视角对企业的资金管控展开研究,论述了企业资金管控的重要性,分析了企业资金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以期提高企业的资金管控水平。  相似文献   

15.
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地充足的资金运作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因而资金管理也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任务。因此对资金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出现了一系列资金问题如工程垫资越来越多,拖欠工程款居高不下,资金紧张矛盾日益突出,这些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弱化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改革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就成为建筑企业重视和关心的重点。本文将针对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作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有效地充足的资金运作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因而资金管理也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任务。因此对资金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出现了一系列资金问题如工程垫资越来越多,拖欠工程款居高不下,资金紧张矛盾日益突出,这些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弱化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改革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就成为建筑企业重视和关心的重点。本文将针对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作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行业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要求也提高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运营资金是很重要的内容。由于建筑企业的主营业务是提供建筑劳务,所以建筑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具有风险大、规模大等特点。建筑企业能否持续发展主要是看它的运营资金是否充足,所以说运营资金贯穿一个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始终。建筑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资金链的紧张问题、工程垫资问题、拖欠工程款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的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所以加强建筑企业的运营资金管理是建筑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行业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要求也提高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运营资金是很重要的内容。由于建筑企业的主营业务是提供建筑劳务,所以建筑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具有风险大、规模大等特点。建筑企业能否持续发展主要是看它的运营资金是否充足,所以说运营资金贯穿一个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始终。建筑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资金链的紧张问题、工程垫资问题、拖欠工程款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的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所以加强建筑企业的运营资金管理是建筑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徐丹 《现代商业》2012,(8):170-171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发展过程中,现金流量是否充足、活跃,现金流量管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活力与素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掌握企业资金流动规律,是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对现金流量表重要性阐述的基础上,对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企业加强现金流管理的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实体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出现资金缺口,因此大量企业选择进入金融领域,使得拥有更充足的资金。然而一些传统金融企业为扩大客户群体和获得更多的资金收益,开始逐渐向实体产业领域扩张。产融结合作为一种融资模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本文着重论述电子商务企业的产融结合问题,以阿里金融和善融商务作为企业案例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产到融”和“融到产”的异同点,提出对我国产融结合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