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原经济区城市内在经济联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林  韩增林  马慧强 《经济地理》2012,32(3):57-62,8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以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为研究区域,对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原经济区整体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经济发展尚处在初期阶段,郑州、洛阳的核心带动作用不够突出;②经济区城市内部产业部门分配上差距较大,城市内部产业间,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③中低级城市数量较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④中原经济区内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之间尚不协调;⑤中原经济区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以郑州为中心,呈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省际城市之间联系贫乏。据此,提出了优化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的对策,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心职能指数、可达性、城市间经济联系量引力模型等方法,对成渝经济区地级及以上16座城市的经济联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成渝经济区整合发展的思路和建议,即一级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积极培育二级中心城市,消除行政壁垒,培育川渝毗邻地区的经济增长极,打造成渝两地之间发挥中转与承接作用的中心城市,全面提高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区域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淮海经济区城市网络结构及优化发展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与地方化的背景下,高速流动的经济和信息促使城市网络成为区域组织模式和空间结构的重要动因。文章构建了基于经济联系绝对强度、经济联系相对强度和信息联系强度的三种城市网络模型,从网络密度、特征向量中心度、核心—边缘结构、凝聚子群等角度,探究了2000—2015年淮海经济区经济和信息联系的城市网络结构。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的经济联系绝对强度、经济联系相对强度、信息联系强度等网络密度分别以34.09%、30.35%和46.02%的年增长率迅速提升;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为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和宿迁市,次核心城市为盐城市、泰安市和枣庄市,无论是经济联系绝对强度、经济联系相对强度,还是信息联系强度,徐州均是淮海经济区的首要中心城市;淮海经济区内"小组团"现象明显,存在4个地方性城市子群,分别是徐蚌组团、东部沿海组团、鲁南组团和西部协作组团。最后,提出推进淮海经济区城市网络结构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淮海经济区做大做强区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经济总量看,基本形成了三大方阵。第一方阵:经济总量超千亿的城市,包括:济宁、徐州、临沂、盐城、泰安等5市;第二方阵:经济总量过500亿的城市,包括:枣庄、周口、淮安、商丘、荷泽、连云港、日照等7市;第三方阵:经济总量低于500亿的城市,包括:开封、宿迁、阜阳、蚌埠、宿州、毫州、莱芜、淮北等8市。[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海经济区是由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城市组成的民间区域性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3月。淮海经济区成立20多年来,各成员地市通过自身的艰苦努力和加强区域经济联合,促进经济社会取得了迅速发展,但因基础较差,实力较弱,生产力水平相对滞后,目前仍然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区域,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城市之间经济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6.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2003、2006和2009年4个时间截面,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了测度.根据计算结果,运用Q形聚类法,将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划分为15种类型,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城市流强度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中原经济区尚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区内各部门的外向服务能力不强,整体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空间联系较为松散;②随时间变化,城市流强度的绝对差异在增大,相对差异在减小,区内城市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相差较大;③郑州居中原经济区城市流强度高值区中心,且郑州与区内外围城市的城市流梯度差不断缩小,溢出效应开始显现;④空间格局变化较小,且基本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⑤特殊的区位优势对区域内城市流强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8.
文章提出了基于系统概念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框架,从城市对稀缺资源的吸引力、对输入的处理和转换效率、产品(或服务)输出能力三方面对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得出了这些城市的竞争力排序,对排序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基础条件的分析,采用引力定律来测算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分析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旅游区域联系情况,按照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平均值的无纲量化值排序,划分为四个层级;并针对该区域旅游中心城市作用不明显,各自为政,竞争大与合作,旅游产品趋同,区域内联系不紧密等几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市流视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群元  宋玉祥 《经济地理》2011,31(11):1840-1844
基于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值和城市流强度结构进行了测算分析,得出本城市群多数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偏小,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偏弱,究其主要原因是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的外向度不高.再对城市流强度值与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城市流强度的影响大于第三产业,环长株潭城市群仍然处于以工业增长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提高城市流强度和增强空间联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经济区是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区域增长带动作用功不可没。密切的区内经济联系有助于中心城市增长极的扩散和经济辐射。市场一体化水平决定区内经济辐射的有效性。周边城市在接受中心城市产业辐射的同时,更多的是利用中心城市吸收外来资本的优势,创造自身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条件,凭借地理、开放的市场环境、基础设施的有利条件,提高接受辐射的能力,弱化中心城市对其资源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2.
淮海经济区人口与面积较大,而中心城市徐州综合实力较小,并且与周边经济区存在明显的交集,这些现象表明淮海经济区范围过大.淮海经济区范围过大导致各相关省份以及各成员市之间的利益难以协调,难以形成合力来争取国家对淮海经济区的政策支持,难以形成省级协调机制来推动淮海经济区一体化进程.因此,研究淮海经济区的合理范围成为推进淮海经济区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采用引力模型来计算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吸引力,通过综合比较徐州及周边经济区中心城市与淮海经济区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吸引力、行政吸引力以及现有经济联系,认为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包括12个城市,发展区域包括2个城市,还有8个非淮海经济区城市.  相似文献   

13.
淮海经济区2007年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积极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开展经济合作交流,区域经济总体上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徐丽丽  龙志和 《经济师》2007,(4):278-280
文章通过区域经济联系强度量化指标实际测度了广东与香港经济联系状况,以及各城市对上一级中心城市的经济隶属度,得出结论:第一,广东所有的城市与香港之间的经济联系量都很大,对香港的经济隶属度都很高;第二,各级城市都对附近的高级中心城市的经济隶属度较高,一般可达性越高,经济隶属度也高。进而提出广东加强同香港区域经济联系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淮海经济区位于我国大陆的“脐部”,东濒黄海,西临中原,北接齐鲁,南连江淮,由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接壤地区的20个地级市组成,包括苏北的徐州,淮安,盐城,宿迁,鲁南的枣庄,济宁,泰安,日照,莱芜,临沂,菏泽,豫东的开封,商丘,周口,皖北的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  相似文献   

16.
徐敏 《经济论坛》2007,(3):12-14
欧盟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几经扩大,从当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今天的25国,从单一经济一体化组织走向包括政治、外交、防务等多方面联合的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发展成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合作组织。作为一个多成员的区域组织,欧盟的区域合作与区域规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何整合不同国家间的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欧盟的经验值得淮海经济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流强度是表征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的量化指标,能够反映城市对外联系的程度。本文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测算了2002~2011年各城市的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城市流强度等级划分和结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1年,各城市功能效率和城市流倾向度指标变化基本平稳,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两项指标变化显著,且差距较大。从城市流强度结构来看,北京、天津城市总体经济实力与综合服务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城市,表现出更强的集聚与扩散能力。未来,各城市应进一步加强总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大幅提升城市流强度,增强城市群整体对外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借助描述区域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引力模型和隶属度模型,基于因子分析法和经济距离的计算对模型中的城市质量指标和区域间距离指标进行改进,测算并分析了江西省各设地级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强度和方向。结果显示:南昌市作为省内唯一的中心城市,经济联系总量较高,且大部分城市对南昌市的隶属度较高,南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各城市经济联系总量差异很大,区际差异更为明显;江西省内其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方向表现出明显的中心城市指向和地域相邻指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卫星城(子城)与大都市(母城)间的微观区域尺度,以上海临港产业区为例,采用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定量分析了它与上海各市级及以上开发区的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和隶属度,测度了卫星区域的区域经济联系方向以及地域差异,实现了卫星区域的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和方向的量化表征.结果表明:临港产业区的对外区域经济量远低于其他成熟开发区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其联系方向主要集中在近郊区,并呈现出与滨江沿海发展轴和沪港发展轴的相对一致性.因此,在继续加强临港产业区内部互动结网的同时,加强其与上海其他开发区间的经济联系,则成为临港今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来源与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协调发展及江苏新一轮的沿海大开发的背景下,连云港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并很有可能纳入国家战略的层面。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连云港时指出:“搞好连云港的规划和建设,加快连云港的建设步伐。从而使连云港成为连接沿海地带包括环渤海湾、长三角以及浙江、福建的一个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