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解决停车与道路拥堵问题,对时间、费用以及居民选择偏好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标定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因素对出行者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基于模型分析得到了泊位供给情况、停车收费价格、公交运行水平、停车时长、出行者年龄、月收入及家庭小汽车数量等因素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程度;结合模型标定结果建立计算方程,预测出了各类出行者在不同交通供给条件下的出行方式选择概率及变化趋势,进而针对不同区域交通条件制定更加合理的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徐立峰 《经济研究导刊》2013,(12):175-175,233
随着车辆数的迅猛增长,有限的城市道路空间资源,难以满足交通发展的需求。免费公交是一种通过价格杠杆调节,来吸引人们通过公交方式出行以减少小汽车通行数量,从而缓解交通拥堵的一种方式和手段。通过国内外免费公交研究和实施情况的综述,为免费公交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公交服务调查是研究居民出行与公交服务质量的重要方法,通过对邵阳市区公交服务状况调查结果的分析,结果表明:公交车是邵阳市区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同时,更新运输车辆、优化运行线路、完善站点布局、加强服务管理是吸引更多出行者选择公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居民电力需求弹性的估计对于学者研究居民电力消费行为和政策制定者进行电力需求侧管理和政策分析都至关重要。文章采用ARDL模型对全国层面居民电力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第一,我国一直对居民用电实行低电价政策,昂贵的补贴政策导致了电力的过度消费;第二,1980——2011年间,中国居民电力需求的价格弹性为-0.389,收入弹性为0.601,居民电力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因此,直接提高电价会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两点都表明我国有必要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中城市房地产需求弹性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地产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是反映房地产市场需求特征的两个主要指标.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充分,而我国学术界对房地产需求弹性的测算和解释仍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需求弹性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房地产需求弹性的特征是:(1)房地产需求价格弹性总体上缺乏弹性,而收入弹性是富有弹性.(2)房地产需求弹性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因此,我国的房地产业政策,必须根据房地产市场的地区差异性而进行调整,在增加房地产有效供给而满足人们房地产消费需求的同时,打击房地产投机需求,适当抑制房地产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公交补贴细化政策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交的属性、二重性、外部价值等角度阐述公交补贴的必要性。考察当前北京市公交补贴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与细化补贴政策时所需遵循的原则,包括区分政策性与经营性亏损、普遍服务与出行方式引导、盈利与亏本线路、生产者与消费者、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公交运营,并提出未来公交民营化的实施设想与目前应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田磊 《经济研究》2022,(2):175-191
“微观企业投资的非平滑性特征能否对财税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产生重要影响”是宏观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前沿问题。以中国减税政策实践为研究对象,本文构建了嵌入有效税率差异和非凸性投资成本函数的异质性企业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不但能够准确地刻画非平滑性特征,更能够拟合出与代表性微观实证文献相一致的投资价格弹性。研究发现,非平滑性能够显著影响减税的宏观经济效应,相比于不考虑非平滑性特征的代表性企业模型,基准模型中的宏观经济效应显著增强。机制分析发现大小规模企业群体间的有效税率差异是投资价格弹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通过抑制投资价格弹性强化了非平滑性的影响。政策分析表明,降低消费型增值税税率和企业所得税税率的产出乘数均显著大于1,提高企业投资的可逆性程度能够有效地增强减税的刺激效率。  相似文献   

8.
网友观点     
修地铁有什么不好,出行更方便了。我们的城市人多,车多,交通拥挤,交通成本太大了。在北京工作的人对这个感受恐怕都很深吧。就算自己有车,开出去就是堵,办一件事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路上。修建了地铁,交通分流以后情况会改善一些。这也算是惠及民生的政策吧。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公交优先"策略实施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对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和拥挤收费策略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公交优先策略的拥挤收费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作为切入口,对一般意义下的拥挤收费策略进行修正,体现"公交优先"的思想,从需求控制的角度调整居民出行方式进行探索.通过经济分析可以看出,该方集可调和城市道路的供给与城市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城市客运方式之间交通需求的失调状况,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对2001--2009年间中国普通住房的供给数量和需求分析后,得出普通商品住房的供给相对于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发现普通住房的需求随着价格增长而增加,其需求弹性也为正值,进而推断出当政策放松后,中国普通商品房的价格基本走势为,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快速上涨且涨势越来越慢,而后价格平稳。在此基础上提出只有完善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后,住房限购政策才可以放松,中国普通商品住房价格才不会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居民用电和家电持有等微观家庭数据,针对非线性定价中存在尖点识别的问题,利用双误差离散/连续选择模型,对分时与阶梯混合定价下的居民电力需求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分时定价与阶梯定价共存的现实场景,本文首先将混合定价曲线转换为复合阶梯定价曲线;然后基于用户在尖点处的聚集特征,验证使用离散/连续选择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对双误差离散/连续选择模型进行估计。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引入阶梯定价确实增加了用户的价格弹性,并且中、低收入人群的价格弹性更大;中、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弹性更高,异质性误差更大。本文的研究为系统评估阶梯定价的政策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铁影响下的京津城际出行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侯雪  刘苏  张文新  胡志丁 《经济地理》2011,(9):1573-1579
文章通过总结1 400份实证调查问卷,利用GIS及社会统计方法,从出行交通方式、出行频率、出行需求、出行时空分布及出行空间感知五个方面,分析归纳出在高铁影响下,京津城际出行行为的特征及其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的变化。研究发现:京津城际高铁不但改变了原有城际交通的分布结构,加强了城际出行的强度,增加了人们城际出行的需求;同时影响了人们对城际出行的空间感知,使得部分人群产生了职住分离的意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职住分离这种新的就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小城镇居民购物出行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军  于昭  贾雨田 《经济地理》2019,39(12):70-79
采用2016年住建部全国小城镇调查的镇区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多水平有序logit模型(Meologit),对全国31个省(区、市)119个小城镇居民购物出行范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进一步揭示城乡消费空间的新型城镇等级结构。研究发现:①小城镇居民购物出行到县市联系加强,呈现"两头强中间弱"的跳跃性圈层结构,镇域和市域范围占比高,呈现与中心地距离递减规律不一样的新趋势;②地理区位和道路条件等因素的重要性在下降,家庭收入、机动车拥有水平和家庭结构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更大;③公交便利性将扩大居民购物出行范围;④较高的镇区商业服务水平,将强化居民本地化购物出行。基于以上发现,对城乡交通和商业等级布局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地铁交通越来越发达,成为人们生活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方式.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对地铁出行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且近些年来关于某地地铁的安全事故的报道也较为增加,这些对某地地铁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影响.在地铁工程中加强钢轨探伤车的使用,探伤车是一种新型的探伤工具,提高地铁的探伤工作质量,大大增加探伤工作的效率,消除地铁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地铁运行的安全性,减少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钢轨探伤车在地铁探伤过程中的运用,简要分析了探伤车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某地地铁线路探伤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主导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边限检验方法,利用1997年1季度至2008年4季度的数据估计了中国进出口贸易需求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和汇率弹性,结果发现国外收入变化是影响中国出口的主要因素,产品价格对出口的影响较小,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影响不确定。因此,如果采取低价格促进出口的措施,不仅是低效的,而且是得不偿失的。转向以内需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论文采用1991~2013年中国粮食生产的相关投入与价格数据,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影子替代弹性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的要素需求与替代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粮食生产的要素需求正处在理性的价格调节区间,要素价格仍然是调节要素需求的经济杠杆;与劳动力和化肥相比,机械投入对价格变化更为敏感,更容易受自身价格变化的冲击。(2)农业机械与劳动力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且替代关系越来越强。这说明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情形下,利用机械替代劳动可以大幅减少农业劳动投入,特别是可以有效缓解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带来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3)化肥与劳动也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但替代关系稳中略降。经济激励是农户决策的首要考量因素,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背景下,选择多量少次的施肥方式、增施化肥并减少农家肥投入,用化肥替代劳动成为农户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9,(5)
近年来,中国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引入丰富了人们出行时可以选择的公共交通方式,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通过向居民提供免费或者较低使用费的自行车,公共自行车系统降低了城市中心区域居民短途旅行时使用燃油机动车等交通工具的数量,从而大大缓解了城市拥堵的现象,并且降低了城市的噪音和空气污染程度。在带来居民出行便利的同时,提供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企业或政府相关单位也面临着自行车布点过多且不合理而造成成本过高的问题。通过使用聚类法分析城市居民的出行习惯偏好,利用自行车租用历史数据并根据时间序列算法预测未来公共自行车需求数量,可以实现公共自行车的精准投放,以此大大降低公共自行车的空闲数,进而降低公共自行车提供方的服务成本。  相似文献   

18.
对阶梯电价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是电价规制者和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消费者最优选择理论和满足可分性条件的离散/连续选择模型,构建了与消费者福利变化一致估计的阶梯定价无条件需求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阶梯电价政策进行评价.本文利用国家电网及杭州市居民用电的微观调查数据,估计阶梯电价下的价格需求弹性,并通过构建反事实场景,实证分析阶梯电价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阶梯电价下的无条件价格弹性更大,因而阶梯电价较线性电价时的价格调整对消费数量的影响更强;在阶梯电价中嵌入分时定价,引致峰时电量转移至谷时,促进了削峰填谷目标的实现;峰谷价差和峰谷比变化能有效调节用户总电费支出;阶梯宽度调整促进了不同阶梯用户覆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朱文革 《经济学》2006,5(3):939-952
本文以我国寿险市场为背景,通过建立包括保险决策的资产选择的动态连续时间模型,给出了保险产品价格成本效应对寿险需求影响的理论分析,并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讨论了模型的意义。本文还实证研究了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一些主要的保障型寿险产品的附加保费因子及其对我国居民保险需求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我国目前保障性保险需求不足的现象。同时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的保障性保险还远没有满足我国居民的潜在需求,并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选择住宅地价影响因素并设定量化标准、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1997—2004年北京市住宅用地出让数据进行了统计及空间可视化分析,探索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北京市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性。发现北京市住宅地价多中心影响效应显现";生活质量型"较之"生活便利型"基础设施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更大;地铁与城市快速路对于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互补效应";土地面积对地面单价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