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易  袁蓉荪 《中国西部》2011,(22):28-33
与北方与中原著名的敦煌、云冈、龙门石窟比起来,大足石刻有着独特的魅力与文化内涵。佛教石窟艺术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巴蜀,融入了独特的巴文化之中,诸如牧牛、沽酒、习武、划船、牵马、吹笛、杀猪、宰羊、孝子抬棺等场景的出现,暗示着佛教石窟走向了民间;而石门山、石篆山、妙高山道教、儒教,甚至儒、佛、道"三教合一"造像的出现,又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和谐相处的局面,展现出长江文明在宋代的进一步融合与沉淀。  相似文献   

2.
杨桦 《魅力中国》2011,(1):18-18
通过儒、道、佛三教哲学的研究追溯了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美学的理论渊源,提出在儒、道、佛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典园林的若干美学法则,探索了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大足石刻儒、释、道“三教”造像俱佳,有别于前期石窟。以南山石窟为代表的宋代道教造像,是中国这一时期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备的道教造像群。以石门山石窟为代表的释、道合一造像和以石篆山石窟为代表的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在中国石窟艺术中极为罕见。尤其是石篆山石窟中以孔子为主尊的儒家造像,更可谓凤毛麟角。这些造像生动地表明,宋代时期,“孔、老、释迦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的“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潮已经巩固,它为中国宗教史、思想史以及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4.
谢扶民 《魅力中国》2011,(14):342-342
儒、道两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重要来源,儒释道的交锋,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魏晋南北朝时,道教开始从原始的民间宗教向比较成熟的官方正统宗教演变,为了为道教的上层化正统化奠定理论基础,道教学者除了要撰集道经、阐扬教义教理,建立科戒体系,整饬组织制度,完善方法仪式,理清道家思想的渊源外,还要对道家思想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关系进行论述,增强道家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实现道家理论的正统化。作为汉晋至南北朝道教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葛洪,自觉担当了这一使命。  相似文献   

5.
书架     
《中国西部》2013,(4):126-127
上架理由:乘车的孔夫子、坐青牛的太上老君、骑白象的释迦牟尼……儒、道、佛三圣齐聚庐山五老峰。高端会谈,强强对话,悉数道破天、地、人的东方哲学。与强调逻辑和辩证的西方哲学不同,东方的哲学观念更质朴、自然、平和。在《三圣会谈:你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日本极富盛名的汉学大师诸桥辙次,以通俗流畅的语言、诙谐幽默的笔法,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三教之圣”形象,全面介绍了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即儒、道、佛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东方哲学的思想精要。本书从这些每一个东方人都深切关注的问题出发,阐释三种哲学思想的异同和交融,及它们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每—个身处东方社会中的人,都在这三种思想的交互影响下度过自己的一生——领悟儒、道、佛的思想,即是探究东方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山、圣山、国山,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始终是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为正统:而以老子庄子思想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及其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道教.则是另外一条主干;再加外来的佛教,便构成2000多年来三教鼎立的基本格局。形成多种成分的复合结构。泰山用它博大宽广的胸怀.包容了三教。成为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圣地。  相似文献   

7.
新书推荐     
《今日重庆》2013,(9):95-95
《超越东西方一吴经熊自传》吴经熊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他被称为民国奇才,致力于法律学研究,造诣极深.由于皈依天主教,这本晚年的自传著作,以一种信仰的虔诚叙述了对基督宗教的体验见证,亦以一种比较的视域论及其对传统的儒、佛、道三教以及中国精神的体会、见解,多有惊人之见和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崆峒山三教文化融通的历史沿革,分析了崆峒山地区儒释道融合互补的建筑特色;多民族、多宗教的交融互渗,兼容并包,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质。认为三教融合互补的原因在于三教文化的基本核心均具有教化与资治的共同内涵;崆峒山三教共存共尊现象的存在价值在于具有多宗教融合的文化价值,具有文化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崆峒山三教文化融通的历史沿革,分析了崆峒山地区儒释道融合互补的建筑特色;多民族、多宗教的交融互渗,兼容并包,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质.认为三教融合互补的原因在于三教文化的基本核心均具有教化与资治的共同内涵;崆峒山三教共存共尊现象的存在价值在于具有多宗教融合的文化价值,具有文化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足石刻     
位于重庆市大足区,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项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它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我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是我国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北宋士人多儒释道兼修,苏轼亦是如此。学术界普遍认为,佛道二家思想共同作用其身,形成其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哲学思想体系。但对苏轼与道教的研究多侧重在其文艺观与道家思想的关系上,较少关注其少年时的道家因缘。本文拟从地域、时代、出生、读书和天性等五个方面来探析其出川前的道家因缘,有助于更好地对他的哲学观和文艺观进行总体研究。  相似文献   

12.
北朝孔子,南拜文昌,七曲山文昌大庙堪称东方神秘主义信仰的一个民间典范。宋元以来,中华文化儒道释三教合一的信仰之路日益显明,文昌信仰就是这条路汇集后的一个标记,它是一种伦理符号,是造神运动的产物,也是传统主流宗教世俗化后融合出的梦幻之主,散发着无尽的乡土巫气。  相似文献   

13.
宗教与文学是相互渗透、交错发展的。佛道二教在唐代高度繁荣鼎盛,佛教的空明、寂静、圆融之境,道教的清虚、灵动、神仙之境,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学营养。唐代山水诗人从佛道教义中汲取养分,融情与景,丰富了山水诗的审美意境,别具特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4.
巍巍中岳嵩山,赫赫禅宗少林。举世闻名的嵩山层峦叠嶂、风景宜人,自古以来,佛、道、儒三教在此交相辉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嵩山文化、少林文化。嵩山少林所在的城市登封,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等多项桂冠。少林国际大酒店就坐落在登封市区中心少林大道,是这个城市极富盛誉的一家四星级酒店。10多年来,酒店遵循“诚信为本、服务至上、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的服务宗旨,为海内外宾客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外之家,搭建了一个少林通往国际的平台。少林国际大酒店拥有客房100间/套,中…  相似文献   

15.
李建萍  宋瑞宏 《魅力中国》2009,(31):135-135
古傩文化艺术是我国巫文化的重要体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受了儒、佛、道、巫等文化的影响,同时吸收了其它艺术门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集雕刻、戏剧、舞蹈、说唱、杂技为一体的富有神秘色彩的一种艺术,在民间流传几千年,颇受群众的喜爱,在创建两个文明一文化大背景下,傩艺术重新焕发异彩,为当代政治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吕琛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4):125-127,130
中国古代山水诗充满着灵性之气,充满着儒、道、佛的精神思想,成为古代诗人逃避现实、抒发胸臆、寄托情思的媒介,具有别具一格的文化传统和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世界的东方有只雄鸡,中国的西部有只宝鸡。 宝鸡,古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陈仓”所在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区东南鸡峰山出现“石鸡啼鸣”之祥兆,祖上先贤将“陈仓”改名“宝鸡”。这里是华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乡,姜炎和周秦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是《周易》、《周礼》、《诗经》诞生的摇篮,是控制崇仰的“文明之邦”;这里是名扬天下的“青铜器之乡”、“世界佛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这里是佛、儒、道三家文化的汇集地,因出土佛骨舍利的法门寺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8.
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伦理在催生现代社会方面提供了精神资源,并为现代社会结构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依循着先贤的观点,通过梁漱溟先生社会结构理论这一独特视角,来中国儒释道三教是否能够起到类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唐武宗“会昌灭佛”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佛教来说是灭顶之灾,使中国佛教从隆盛走入了衰弱时期.由于寺院经济的膨胀,武宗过分推崇道教以及战争的沉重负担导致了会昌年间灭佛运动的兴起,唐武宗“会昌灭佛”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缓解了社会危机,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佛教在中国的衰微,阻碍了外来宗教在本土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崂山道教音乐,吟经时专用的一种经歌,有曲有词,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部分.崂山道教音乐盛行时期,曾一度成为北方道教音乐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