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玉芳  蒋敏元 《商业研究》2005,(15):109-111
21世纪文化力日趋成为区域发展的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在重构国有林区社会结构时,不能忽视文化结构的重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为国有林区社会文化重构提供了历史机遇。林业的新定位,林业跨越式发展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使国有林区处于一种全新的环境中,国有林区社会文化观念也要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不仅表现为林业产出规模的扩张,更应表现为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本文从林业产出规模和投入产出效率维度衡量林业产业发展水平,通过对全国31个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和林业投入产出效率横向和纵向比较得出各地区排名,通过聚类分析对林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归类比较和等级划分,得出某些林业大省并非是林业强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投入产出效率低于集体林区,各省份林业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的原因不尽相同等结论。  相似文献   

3.
《北方经贸》2021,(1):6-7
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是资源型地区的典型代表,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当今严重依赖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难以维系,必须要转变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转型。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健全、林区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要实现经济转型,应立法保护国有重点林区生态环境;开拓森林旅游业;提高林区产业科技含量;保障和改善林区民生。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国有林区曾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然而,上世纪末以来,黑龙江国有林区却陷入"资源危困、经济危机"的艰难境地,结构性矛盾突出。本文基于循环经济理论,重新审视黑龙江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探讨在生态约束下黑龙江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5.
导语:在我国,国有林区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其产业主要涉及对森林资源开发所产生森林的采伐业以及木材的加工业等。在国有林区的产业发展中,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生产和建设,其产业长期存在对自然林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且其产业呈现出结构单一、生产和管理粗放等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国有林区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做好产业转型工作。本文针对我国国有林区产业转型困境解析与路径选择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其产业转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构建林业生态特区是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正确认识,是经济社会从增长型发展进入和谐发展阶段的历史必然。构建林业生态特区是对现行国有林区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的根本否定,涉及林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构建新时期国有林区经济发展目标模式和实现途径的综合、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国有林区经营效益不高、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破坏,严重地影响了国有林区发展.主要体现在:国有林区发展受单一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影响比较严重,缺乏资源重复利用及污染物重新利用的有效处理,造成资源大量消耗及生态环境恶化,使经济发展水平受到极大限制.要保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其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循环经济模式,深化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国有林区中第三产业的地位,以提高国有林区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国有林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维度最高、国有林最集中的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其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基础性产业、所提供的倚靠森林地域范围内的特殊的社会社区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所发挥出的服务功能,都对我国具有不可忽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贡献。黑龙江省应以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为基础,加快建立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以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为主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其国有林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四大重点国有林区之一,1952年开发建设以来,一直依靠单一的木材生产作为主业,经济结构单一,集团经济主业不突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发达林业产业体系的需要.随着天保二期工程木材产量大幅调减,木材市场价格严重下滑,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面临着经济如何发展的困境.大力发展森林经济,充分利用国有林区自然条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他们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依托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森林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市场制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为了能有效地解决国有林区的市场化问题,将国有林区林业市场制度主要限定于包括"健全的林业市场体系和有效的市场机制"两大基本方面,这是从国有林区林业市场改革实践的具体现状出发来确定的。本文主要探讨林业市场改革化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林木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生态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态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如何有效地防治林木的雨雪灾害及病虫等灾害,采取有切实可行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森林公园拥挤因素分析——以玲珑山森林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城市森林公园已经给当地居民带来多种价值。然而,伴随着城市森林公园休闲健身人数的不断增加,部分城市森林公园开始出现拥挤问题。本文以城市森林公园以及游客两方面作为切入点展开对城市森林公园拥挤问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建立拥挤感知模型,分析了影响拥挤度的各个因子。最后,本文根据造成城市森林公园拥挤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Guiyang City, the capital of Guizhou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Yungui Plateau. It is said that in ancient times, Guiyang was surrounded by dense bamboo groves and was famous for producing a musical instrument known as a Zhu. Hence the city is known also as Zhu.  相似文献   

14.
实施经济林产品绿色营销战略的政策和措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实施经济林产品绿色营销战略,首先必须执行经济林产品绿色营销的政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从宏观上讲,必须培育“绿色意识”,建立“绿色组织”,实施社会监督。从微观上讲,一是生产和开发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绿色产品;二是绿色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要采取专业化生产,实施规模化、集团化经营战略;三是在实施生态营销基础上,要以绿色营销观念为主导,积极进行观念创新;四是实施有效的商标,采取绿色包装策略和绿色定价策略,实现绿色经济林产品的价值提升;五是确立符合绿色经济林产品特点的广告创意与策划,促进消费者对绿色经济林产品的消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森林公园发展到现在大部分还是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随着全球化世界经济的发展,旅游业飞速发展,全球旅游也逐渐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旅游时间更长,更强调休闲,放松以达到身心放松和精神愉悦为目的的休闲度假旅游主导转变。森林公园旅游也要重视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充分利用森林公园丰富的度假旅游资源开发森林公园度假旅游产品,实现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升级、创新,是关系到森林公园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未来的森林公园度假旅游必然会朝着全球化、生态化、创新化等趋势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后,森林保险成为提高林业风险抵御能力、应对林业生产风险的重要保障机制。随着林地确权工作的深入推进和非农就业趋势的演化,这两项因素都可能对林业保险的需求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2018年福建、浙江和辽宁三省465个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IV Probit模型和分组回归模型,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森林保险需求的影响及林地确权对其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非农就业对农户森林保险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非农就业对农户参加森林保险的影响受到林地确权的调节作用,已确权农户非农就业对农户参加森林保险的负向影响趋势减弱;按照非农就业、林业依赖度和林种结构对农户分层,林地确权对非农就业水平低、林业依赖度高和商品林为主的农户森林保险需求作用显著。林地确权对异质性农户的差异化影响为后续瞄准目标群体完善森林保险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森林旅游生态补偿的生态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是以生态价值补偿、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理论基础.森林旅游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开发利用森林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要对其进行生态补偿,并通过生态伦理规范的约束,达到森林旅游区社会、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同时,构建生态伦理与实施生态补偿,也是森林旅游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构建和谐旅游,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产品流通效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产品流通效率是现代林业发展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问题。本研究从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性、林产品流通效率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林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认为,国内林产品流通效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系统研究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未来需继续在研究方法、典型案例、研究内容体系上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从而丰富和完善林产品流通效率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对进入我国林业越来越多的外资,只有进行适当监管,才能使其效果最大化,才能保障林业外资投资预期目标的实现。文章提出,对林业外资监管应遵循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变林业外资投资不均衡现象、有利于先进技术向我国转移的原则,制定鼓励与限制相结合的商品林产业化引资政策及制度。第一,制定林业外商投资专项法律法规;第二,完善林业外资资金监管和林木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第三,建立林业外资投资效果评估体系;第四,建立完善的林业外资行政监管机构;第五,制定林业外资优惠措施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20.
The 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 (FSC) is a global private governance system overseeing the sustainability and biodiversity of the world forestry system through certification of forests and forestry processes and products, and is perceived as the strongest of the various certification schemes available (Domask, Globalization and NGOs: Transforming Business, Government, and Society, 2003; Gulbrandsen,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itics, 2004). It has seen more success in developed tha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erms of amount of forest certified and number of chain-of-custody certificates issued, raising questions as to its ability to promote biodiversity Gulbrandsen,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itics, 2004). A number of challenges have risen to the pragmatic and moral legitimacy of the FSC as a global governance system: alternative certification schemes, output and market access, cost of certification, plantations, and illegal logging. I examine each of these challenges as they pertain to the dimensions of pragmatic and moral legitimacy of the FSC. I conclude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governance systems using ecolabel schemes, as well as a discussion of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FSC in particul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