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从计量经济学角度.以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和消费函数为经济理论基础,从一般消费理论出发研究安康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问题。本文运用1990—2006年间的消费样本数据建立了安康市农村居民消费函数模型,通过Eviews3.1软件利用OLS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经计量分析得知安康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主要由当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决定.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若安康市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1%.则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约增加0.8968%。最后文章提出了主要通过提高安康农村人均纯收入的途径来提高安康农村人均消费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金融对农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数据选择与基本分析为了进行实证分析,我们选择1990-2006年间的农村人均居民纯收入、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农业贷款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数据根据2000-2006年株洲市统计年鉴和2000-2006年株洲市金融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整理而得。1.总量增长趋势明显。从1990年至200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9%,尤其是1991、1993、1994、1995、1996年的农村居民增长速度比较快,2006年末,人均纯收入达到4366元。在收入增加的推动下,同期农村消费总量呈现连年持续攀升走势,消费增速最快的两个区间是1993-1996、2001-2006,这两个区间的曲线斜率较大,这意味着其边际增量(即消费增加额)较大,到2006年末,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达3333元,是1990年的6倍左右。2.消费结构有所升级。不仅个人消费总量发生了变化,消费结构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支出与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下降,恩格尔系数下降了近13个百分点,表明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在上升,表明农村居民饮食消费逐渐从“吃饱转向吃好”。二是交通和通信支出是农村居民消...  相似文献   

3.
关注     
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超过7%在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中国将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保障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并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超过7%。  相似文献   

4.
时讯     
关注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超过7%在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中国将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保障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并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超过7%。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增强,我国人民生活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21年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6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3.7倍,居民储蓄存款增长282倍,消费环境和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显提高。但是,在居民整体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扩大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之间收入、消费差距过大,城乡居民内部之间收入贫富悬殊问题逐步明显,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防止因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而偏离、危害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1993~2010年的数据对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和各类型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对其他各类型的收入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却没有得以体现。所以在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过程中应从提高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着手改善收入结构,进而扩大内需,更好的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选取1993-2012年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消费的相关数据,依据西方消费函数理论,建立了3个计量经济模型,结合理论和实际对模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持久收入假说及消费函数模型比较符合当前陕西省农村居民的消费实际情况,并利用该模型预测了2013-2018年陕西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结合分析和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云南省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消费信贷的政策,努力拓展消费贷款业务,消费贷款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积极开展消费信贷,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生产,支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及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基本情况2001至2005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小幅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由2001年的5263.9元扩大到2005年7700元。2002至2005年云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均在10%以上,均高于全国的平均增幅。2001至2005年,…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农民的收支情况 2004年年末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虽然说相比2000年和2003年而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跟城镇居民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农民仍有将近一半的收入花在食物上. 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的标准,2004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69-92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40万人.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消费需求现状 邵阳市是个农业大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乡村人口536万人,占总人口的71.8%,农业总产值191.7亿元,占GDP的46.8%,全市财政收入25.3亿元,农民年人平纯收入2675元,比上年增长6.1%;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04元,增长2.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08%.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2.67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一、益阳市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和特点益阳市地处湘中偏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全辖8个县(市)区,农业人口367.6万人,占总人口的80%,农民人平耕地面积近1亩,2006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89.16亿元,占GDP总量的27%,农民人均纯收入3371元。2005年以来,该市开始实施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带动了农村消费(详见附表)。调查显示,益阳市农村消费尚处于一种低级的初发阶段,主要表现在:1.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而农民消费率却不断下降。据调查,益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2105元上升到2006年的3371元,按理说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率(消费占GDP的比重)应当随之提高,但实际上消费率却从2001年的44.33%降低至2006年的26.31%,近年来消费率的下降还有增速的趋势。2.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同期GDP年均增速。2001-200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13%,但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5.98%。3.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差距大。2006年,该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2406元,仅为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10882元的22.1%。4.从消费结构看...  相似文献   

12.
甘谷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占全县总人口91%的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消费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是制约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据甘谷县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特征,剖析制约农民消费的因素,并对如何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提出对策建议。当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其特征(一)消费水平大幅提高,结构日趋合理。2010-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新建县农民人均纯收人为2347其中劳务性收入占了三分之一以上,农民农业纯收人下降15.6%,人均纯收入增长2.1%,主要是劳务收入增长13.4%.外出打工已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劳务经济".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倍增计划",必须充分发挥消费的桥梁作用。本文利用1978~2012年四川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在分析收入与消费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计量模型和相关图表从四川省农村居民整体收入、不同的收入类型和不同的收入来源三个层面分别探讨对消费的影响,进而得出系统性的相关结论,并提出促进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落实"倍增计划"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湘潭消费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目前消费需求的现状 1.收支涨幅背离,消费率走低并下降.从全国来看,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10.4%,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较上年实际增长7.9%,增幅却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关注     
农民收入增速首超城镇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5919元,同比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的名义增长幅度和7.8%的实际增长幅度。这是1998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速首次超过城镇。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不断下降,从1992年的72.5%下降到2005年的36.1%,而同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下降速度更快,由15.1%下降到5.5%.在调投资、减顺差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研究消费问题特别是占全国57.01%人口的农村居民消费问题,对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元,增长到1996年的1926元,增长13.5倍。但进入1997年以后,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四年下降,由1996年9%一直下降到2000年的2.1%,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现象。1997-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分别比上年下降4.3,0.3,0.5,1.7个百分点,呈现农民增收不断放慢的趋势,200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253元,实际比上年仅增长2.1%。相伴随的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997-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2.47:1扩大至2.8:1。  相似文献   

19.
未来五年,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与全国差距扩大的趋势将得到遏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将达到6%以上,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78—2003年我国各省份城市及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消费差异,各省份城市与农村居民之问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作了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发现这25年间:(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人均储蓄指标)、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省际之间的离散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增速大于中、西部地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省际之间的离散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3)1978-2003年,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消费)绝对差距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则一直是全国城乡收入比和消费比(即相对差距)最大的地区。本文还从耐用消费品的实物拥有量上验证了上述结论。最后文章指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出现收入上的区城差距、城乡差距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下公平竞争、效率法则、优胜劣汰的一种必然结果.而且对于我国可能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客观存在;政府的作用空间就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体系。不使这些差距过大,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