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业作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未来能否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并得益于城镇化,对银行业自身及国家经济发展均至关重要。论文首先对以往研究金融支持与城镇化发展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随后分析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支持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得出当前二者协调度较为欠缺的结论,进而对二者协调度欠缺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得出了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促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厘清二者互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测算我国2014—2021年1625个县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并进行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都呈上升趋势,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结构;(2)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度逐步提升,但整体耦合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东部高、其余区域低”的空间结构特征;(3)全国及各区域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二者相对发展状态不尽平衡;(4)教育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政府适当支持均能推动二者耦合协调发展,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促进二者耦合协调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支持引导,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居民素养提升方面,还需要因地制宜,最终推进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选取新疆及十四地州2011—2021年相关数据构建指标体系,计算二者发展指数,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进行耦合协调模式分析,得出二者在新疆不同时间、不同地州的耦合协调情况,研究结果能为二者在新疆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意义。鉴于此,本文提出协调各地州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与保险业存在密切联系,在深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过程中,发挥并实现二者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在构建城镇化与保险业发展耦合协调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中国30个省份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时空维度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全国维度下,城镇化与保险业发展耦合协调状况不佳,二者的耦合始终处于颉颃阶段,而二者的协调关系经历了由低度协调向中度协调转变;(2)区域维度下,城镇化与保险业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失衡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中西部失衡现象较为突出,失衡的原因表现为东部地区由城镇化不足所致,中西部地区由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保险业发展滞后;(3)省际维度下,城镇化与保险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具有明显的时变性和空间扩散特征,由沿海与沿江省份组成的“T”形极化格局向较为均衡的空间格局转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2~2015年舟山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舟山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度一直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表明舟山市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最后得出启示,舟山市致力打造港口经济圈,必须大力加强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立足欠发达地区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和金融支持发展实际,设计综合指标体系,构建协调性测度模型,实证分析了二者的协调性发展程度,得出2000年以来,新型城镇化和金融支持发展的协调性变动大致经历了不协调、协调性程度缓慢增强并向好、较为协调等三个阶段,但金融支持发展后劲不足,应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策引导,科学制定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规划,完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推进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等举措来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水平,持续强化二者的协调性,助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1996~2011年我国信贷规模增长率与城镇化率的Granger因果检验和耦合协调度分析,表明我国银行业金融支持与城镇化发展之间虽相互作用较深但协调性不足。提高二者的协调程度,应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大力发展开发性金融;完善投融资政策环境,制订新型信贷融资战略;鼓励开展针对性创新,提升产业集群拉动效应;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增加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  相似文献   

8.
基于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现状,采用我国1997~2014年30个省市统计数据,运用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进行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以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及二者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同时引入控制变量和哑变量,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三个动态面板模型,并利用两阶段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主要结论有:金融深化、科技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均尚未形成内生互动发展机制,但是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耦合系统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内生互动发展机制。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数字普惠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征信体系数据集中优势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新机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作用关系,对我国乡村产业发展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实现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选取2011-2020年度31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度了农村产业融合指数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度,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解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增速明显,但省级差异较为突出;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度逐步好转,但总体耦合协调度较低,省际差异较大,发展不够均衡;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的差异与超变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间差异对其影响在减弱,超变密度对其差异的影响在增强;我国31省市区域间两者耦合协调度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有缩小趋势,两极分化态势显著;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和空间相关特征,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分别从数字普惠金融的均衡发展、农村产业融合策略、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联动机制以及区域发展协同作用等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了金融支持和技术创新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使用熵值法建立耦合协调模型来分析区域间的关联和协调性,得出:2007年—2017年长三角地区金融支持水平稳步提升,安徽省较江浙沪地区差距较大;技术创新水平呈现直线上升趋势,江苏省创新发展最为强劲;区域金融支持与技术创新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各地区协调发展差异较大且协调度值均不高。  相似文献   

11.
毛彦军  徐文成 《征信》2021,(3):73-80
在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工业绿色转型指数的基础上,运用河南省总体数据及辖内17个地市数据对绿色金融发展与工业绿色转型的耦合协调状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发展与工业绿色转型存在耦合协调关系,并且在2016年以前处于初级耦合状态,2016年以后,随着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协同推进,其耦合协调度逐渐由中度协调阶段过渡到高度协调阶段。针对实证结论,提出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地方财政支持机制以及绿色金融与工业绿色转型对接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琴 《北方金融》2023,(2):26-31
科技创新是推动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金融的支持,二者之间耦合协调发展对促进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以复合系统为视角,分析黄河上游地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关系,构建黄河上游地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运用2019年黄河上游地区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地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发展不平衡,存在科技金融发展滞后于科技创新需求的问题。针对黄河上游各省(自治区)的实际情况,从政府引才政策制定、公共科技金融投入强度、鼓励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伴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变化,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经历了以科技信贷为主的单一金融政策——以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引领的多元化金融政策——综合化科技金融政策体系——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金融政策的演化过程.基于2010—2019年河北省97份科技金融政策文件,运用灰色关联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金融支持政策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产出的灰色关联度排名较为靠后,河北省金融支持政策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耦合度在0.5左右徘徊,耦合协调度呈现良好发展趋势,但耦合协调水平依然不高.未来河北省应加大科技金融政策执行力度,精准调整科技金融政策投向,消除科技金融政策盲区.  相似文献   

14.
巩艳红  宋子文 《现代金融》2023,(3):11-20+10
在对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丰富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三大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指数表现突出,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也取得了相对较快的增长;且数字经济综合指数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增长趋势大体上保持一致,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呈现出平稳的发展趋势。(2)2011-2020年,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发展趋势,且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性。(3)从动态空间面板回归结果来看,当期耦合协调水平、相邻省份耦合协调水平以及相邻省份上一期耦合协调水平都会影响下一时期的耦合协调水平,即存在着“叠加效应”和“学习和模仿效应”。(4)从空间效应的分解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供给水平和创新水平等均是影响综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谭伟  徐靖波  刘佳 《甘肃金融》2023,(11):21-25
工业绿色转型与金融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文章从黑龙江省工业绿色发展取得实效、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金融助力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等方面梳理了黑龙江省工业绿色转型发展与金融发展情况,选取2014—2021年黑龙江省工业绿色转型和金融发展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工业绿色转型和金融评价指数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黑龙江省两系统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工业绿色转型与金融发展存在耦合协调关系,并且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呈改善趋势,但关系类型却由同步型转为金融滞后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良性促进关系、建立多元融资路径、提升金融支持效能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EG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及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农地流转、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和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城镇化和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有效地推动了农地流转,同时城镇化的有序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的发展。三要素的耦合协调度等级从轻度失调上升为初级协调,但在2000~2008年期间,农地流转和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耦合协调程度甚低。最终从农地流转、农村金融及城镇化建设方面提出促进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建经济、技术、生态和金融四者的综合指标体系,结合我国2001~2016年数据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30个省域的四系统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在时间维度上取得了增长,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两个指数的空间分布相似。我国耦合协调度整体位于濒临失调阶段,区域间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西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最低,东部地区最高,且与其他区域差距逐年扩大。此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联性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特征,四大区域仅东部地区存在耦合协调度的高水平集聚区。  相似文献   

18.
绿色金融和生态效率的协调高效发展是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绿色金融和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绿色金融和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30个省市绿色金融和生态效率的综合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其中各省市间绿色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小,生态效率综合发展水平则差异较大。总体上,绿色金融和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是一种中度耦合,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从时序来看,各省市绿色金融和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趋势向好。本文据此提出了不同省市差异化发展,对中西部绿色金融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和加强区域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讨论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系统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湖南省为例分析2008-2017年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及其耦合关系的时序变化过程。结果发现:湖南省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两者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已由过渡阶段转变到了协调阶段。两者呈现农业产业化相对滞后与普惠金融相对滞后交替变化的情况,现阶段表现为农业产业化相对滞后。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开发性普惠金融支持的重点应当是农业产业化,需要加快基于农业产业化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建设,强化金融素质教育,并建立相应的协调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于2010~2020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构建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两个体系的耦合协调关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莫兰指数对其测算结果进行效率评价。研究发现:①绝大部分省份的绿色金融指数与乡村振兴评价指数尚未实现优质协调发展,两个体系的耦合协调度较低;②两个体系的耦合协调度和DEA效率评价整体上均处于逐年增长态势,且大部分省份的增长态势趋同;③耦合协调度和协调效率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且空间集聚现象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角度出发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