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际监管组织1,国际证监会组织就信用评级机构行为基础规范开展咨询2014年2月,国际证监会组织就信用评级机构行为基础规范发布咨询报告,建议对现行行为规范进行大规模修订和更新。国际证监会信用评级机构规范将保护评级过程的完整性、确保信用评级的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得到公平对待、守护信息的私密性等事项纳入考量,旨在  相似文献   

2.
<正>国际监管组织1.国际证监会组织就大型中介机构评估信贷风险的稳健性实践原则征求意见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公布大型中介机构稳健性实践原则:用信用评级评估资信状况的方法征求意见报告。报告为大型中介机构推荐了1 3条稳健性实践原则,以供在内部信用评估政策和实施中参考。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一种有效的标识借贷机构风险的方法,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表明,机械地依  相似文献   

3.
李文  王腾飞 《征信》2016,(3):58-63
在回顾国际评级机构监管改革与演变的基础上,对比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主要措施与改革思路及存在的不足,分析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历程和监管现状.提出为促进我国评级行业持续发展,应明确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并重的监管思路,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优化监管框架,建立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规则,建立全国性的信用评级行业自律组织,强化公司的内部治理,限制利益冲突、加强信息披露,建立评级机构问责机制及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信用评级机构虚高评级以及频繁下调主权评级等行为造成并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各国政府以及实务界要求加强信用评级监管。美国明确了SEC对信用评级的监管责任,要求促进信用评级业的竞争,并认为评级机构应当适用于与审计师类似的法律责任和公共监管。欧盟对信用评级的监管也由"遵守或解释"模式转向行政监督。我国需要优化配置政府监管与评级机构对金融市场风险的监管权力界限,发挥各自监管优势,利用信用评级降低信用违约发生的概率,防止金融网络传播或放大信用风险;避免法规对信用评级的援引,激励大型金融机构发挥其在风险管理中的判断能力;加强对结构性金融产品基础资产信用风险和具体契约特征相关风险评级监管;探索利用"双评级"、投资者付费等模式以及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等提高信用评级的准确性,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中美信用评级市场发展脉络,从评级机构、收费模式、监管模式等方面分析两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特征,认为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健康发展的原因在于评级机构重视市场声誉以及监管机构注重加强引导与监管。借鉴美国经验,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应该注重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内部治理,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国内外影响力;同时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和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统一的外部评级机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成熟的债券市场中,信用评级是有效的风险揭示工具,在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债券信用评级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社会对我国债券信用评级究竟能否有效揭示债券风险争议较大。本课题运用Order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债券信用评级信息可以被公开信息解释的程度,检验我国债券市场中信用评级对债券风险揭示的有效性,并从法律制度、监管机制、外部环境和信用评级机构自身四个角度对债券信用评级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开始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支付服务。自2010年9月1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已有269家非金融机构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开展相关支付业务。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非金融机构在资本规模、内部组织架构、资金管理水平、风险控制和合规意识、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它们的支付服务创新意识较强且业务转型较为灵活,新型支付产品或服务层出不穷,同时业务风险也逐渐积聚。正因如此,针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监管措施和监管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和更新。从信用评级的视角,分析采用信用评级手段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设计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力求对现有的监管措施加以丰富和扩充。  相似文献   

8.
已有研究表明,信用债券违约呈日益蔓延态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信用评级无法准确提供债券违约风险信息,这也导致了信用评级公信力的下降。本文选取2018—2019年还本付息的信用债券作为研究对象,引入机器学习算法,探讨各评级机构提供的信用评级与债券违约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来自不同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对违约风险的反映不存在异质性,但对违约风险反映的程度存在异质性:与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相比,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出具的信用评级能够反映更多的违约风险;与发行者付费模式相比,投资者付费模式下的信用评级能够反映更多的违约风险。也就是说,尽管信用评级虚高在信用评级机构中具有共性,但通过国际评级机构和投资者付费模式进行评级,可显著改善评级质量。这表明,信用评级行业的对外开放与采用投资者付费模式,对提升我国信用评级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华  刘建华  张璐 《征信》2016,(7):45-47
回顾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监管历史沿革,结合江苏无锡地区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的发展情况,分析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监管存在的问题,借鉴信用评级监管国际经验,认为应加快监管立法,完善监管指标体系,健全信用评级行业自律组织,以确保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3~2012年我国债券市场中发行的公司债、企业债和中期票据为研究样本,本文从政府监管与债券信用评级信息含量的关系出发,分别从政府对发债企业的监管程度、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干预程度和对债券本身的隐性担保三个方面,对政府干预与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发现,监管部门对发债企业严格的审批监管,规范了企业在债券发行过程中的行为,使得企业向债券评级机构提供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提高了债券信用评级的信息含量。监管部门对信用评级机构干预程度的增加能够使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更加规范,有助于提高债券信用评级的信息含量,防范评级机构恶性竞争、迎合客户。同时,拥有外资背景的信用评级机构做出的债券信用等级评价并不一定比纯内资背景的信用评级机构更优秀,这否定了外资信用评级机构的声誉假说。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不仅不会使债券的信用评级流于形式,反而会向债券评级机构传递更加准确的信息,有利于提高债券信用评级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