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解正山 《金融论坛》2011,(11):73-79
作为对新一轮银行危机的法律回应,英国颁行了《2009年银行法》,确立了全新的银行破产监管制度,实现了银行破产立法的重大变革,同时也改变了英国此前对金融市场较少干预的基本立场,相信市场自我纠错的监管理念走向终结。该法以金融稳定与存款人保护为宗旨,着重对银行破产立法目标、金融安全网参与者的权力与合作机制以及问题银行的处置程...  相似文献   

2.
<正>基于包商银行破产事件,本文考察了打破中小银行隐性担保预期对银行融资环境、定价效率等方面的影响,并为中国银行体系监管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政策启示。在欧美央行持续加息的背景下,近期欧美银行风险事件频发,美国硅谷银行破产,瑞士信贷银行被收购。传统理论“大而不倒”认为政府必须救助大银行,原因在于大银行危机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但综合国内外银行破产处置来看,政府针对中小银行的救助的市场影响也同样重要。包商银行破产是国内监管首次未对所有银行债权人进行全额担保的处置案例,打破了中国银行业长期存在的隐性担保预期。  相似文献   

3.
银行破产程序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银行业的发展需要破产程序,但银行的特殊性要求适用专门的破产程序。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在银行的破产程序中,存款保险机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安排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为了在中国建立有效的银行退出机制,需要在破产处置主体、存款保险和处置方式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问题银行市场化退出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一环,随着《存款保险条例》的实施,我国问题银行退出走向市场化轨道,但是在风险预警、早期纠正、风险处置和司法破产程序方面依然存在不足。根据我国问题银行市场化退出的实践,参考国外有关经验,建议从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健全早期纠正机制、加快形成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和完善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四个方面对问题银行市场化退出机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大量银行机构破产倒闭,美国政府通过赋予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较大自主权力,以高度市场化的处置机制有效化解银行破产危机。在破产处置过程中,FDIC以破产接管方和处置方的双重身份开展了大量索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借鉴美国索赔追责机制经验,对建立健全我国破产金融机构索赔机制,明确索赔机构、对象及流程,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跨国银行破产域外效力问题是银行破产法律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因法律传统及价值取向的不同,存在着普遍性原则与地域性原则的冲突。如何协调这一冲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各国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构建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信用卡》2008,(14):75-75
据悉,继《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出台后,有关部门正在起草银行破产条例,有望与存款保险条例一起出台。目前,银行破产条例的研究和起草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不过仍有一些原则性问题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出现大量银行机构倒闭,处置成本持续上升。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政府开始创设以《存款保险法》为法律核心、金融服务厅(FSA)为决策核心、存款保险公司(DICJ)为处置核心、存款保险基金为融资核心的破产处置机制,通过特殊的“金融整理管财人”机制,赋予DICJ较大自主权力,明确一般风险处置、金融危机处置两类破产处置机制,确保破产机构及时有序退出,取得较好效果。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我国个别金融机构风险凸显,因此应充分借鉴日本银行破产防范及处置经验,以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出现大量银行机构倒闭情况。为妥善处置破产金融机构,日本政府赋予日本存款保险公司(DICJ)较大自主权力,确保破产机构及时有序退出,且在破产处置过程中,DICJ以破产管理方和处置方的双重身份开展的大量诉讼索赔追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2021年我国包商银行已通过司法破产程序完成清算,对相关利益方进行索赔并对管理层进行责任追究也持续开展,因此可借鉴日本索赔追责机制经验,建立完善索赔追责机制。  相似文献   

10.
〉〉FDIC准备重新启用“损失分担”机制。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正准备重新启用“损失分担”机制,以迎接2009年可能出现的银行倒闭潮。该机制曾在储蓄和贷款危机中得到运用。“损失分担”机制是由政府承担大部分潜在损失,以鼓励健康银行收购破产银行的问题资产的一种资产处置方式。在多数破产案例中,买家只负责吸收倒闭银行的存款,大部分资产则由FDIC来管理和出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