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当前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须构建以宪法为基础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法律体系、健全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相关法律机制及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
“就业”不是典型的市场化的“私人物品”吗,怎么成了公共品?有人也许会问,不错,就一般个人而言,你是就业还是不就业,怎么就业,在哪里就业,那是个人的事情,与公共利益关系不大。因此,你要就业就只能找市场,而不能找市长。但是,当一些弱势群体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很难就业的时候,“保障(最低)就业”就成了公共品。人人都享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这个权利最集中地体现在就业上。当弱势群体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够享有这个合法权利的时候,社会是不可能和谐的,其他群体也因此不可能安享这个权利。想想吧,当我们周围大量充斥着失业的人群,我们能安心就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是:1.经济体制转型,2.国家政策缺位或越位,3.权利的世袭,4.教育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弱势群体发展的后果必将影响着社会的安全。对此,应该: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2.调整国家的公共政策;3.提高权利透明度,促进社会流动;4.实现城乡一体化;5.合理调整社会利益格局,完善国民收入分配秩序;6.加强社会支持和挖掘个人潜能等。  相似文献   

4.
农民问题是我国最根本的问题和最基本的国情.同时,农民也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贫困,不仅仅是经济的贫困,更重要的是权利的贫困,他们的权利保障问题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主要根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正,必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尤其是要关注农民这一当代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问题,而组建农会对保障农民权利、发展农村经济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是社会政策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从社会公平与社会公正的视角来解读,它是由于体制性、结构性及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性等原因造成的,在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民生方面的重要问题:权利贫困,法律方面问题以及加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意义等方面.研究了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6.
满足广大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需求是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要义之一。文章在对东、中、西部三个城市的残疾人公共文化消费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揭示了当前弱势群体在文化权利上面临的困境。研究表明,既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没有惠及广大弱势群体,当前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消费水平十分低下。其中,个体地位结构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策倾斜性配置水平以及无障碍环境是制约残疾人这类弱势群体公共文化消费水平的显著因素。文章认为,要确保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利,政府必须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性配置,构建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坚持服务为本的逻辑,构建弱势群体的参与机制,并试点向弱势群体发放文化消费补贴。  相似文献   

7.
谢立新 《江南论坛》2010,(12):50-52
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之间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即女性应享有与男性平等的人格和尊严,与男性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家庭等各方面享有权利和机会的平等。实现男女平等,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在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我国政府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2005年,我国重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  相似文献   

8.
对弱势群体的权力予以特别的保护,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立法的重要原则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大法,以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专门法为主干,以刑法、民法和其他相关立法为辅助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而且,国外的许多法律制定得很细、很具体,对违法罪行及其惩处的规定都很具体,可操作性较强。主张自力救济是国外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内容。法律关于自力救济的规定,在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民环境权问题本质上是环境正义问题。依照环境正义理论要求,环境权主体享有同等环境权利、承担同等环境义务,且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相应,否则就会形成环境不正义。在环境正义视角下,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农民承担着与其享受权利不对等的环境义务,是"环境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0.
吕文飞 《经济问题》2023,(12):20-27
城中村作为城镇化发展特殊的空间场域,其不断革新迭代的特质使得空间主体间易发生利益冲突。基于新型城镇化战略中以人为核心的特质,城中村的发展再次成为焦点,村民的空间权利保护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城中村村民空间权利是指村民在乡村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特殊乡村形态的空间场域中所拥有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的总和。作为空间治理主体,城中村村民的空间权利存在着政治权利形式化、经济权利模糊化、社会权利独立化等问题,多维空间权利相互博弈,导致空间权益的正义诉求同现实存在着张力。要保护城中村村民的空间权利,健全空间正义的公权力制度是保障其空间政治权利的前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维护其空间经济权利的基础,增强差异性群体的发展能力是其享有平等空间社会权利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转型的结构性张力作用下,低收入群体的规模还在不断递增。我国现行的直接补贴式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促进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也暴露出重生存、轻发展,重形式、轻实质,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以负所得税为核心的征税式低保制度将对象由少数人变为全覆盖,由被动的接受补贴转换为主动的享有"负纳税"权利,体现出明显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弱势群体的产生源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对弱势群体以"权利"为立足点的保护是社会保障制度理性的重要表现。只有健全制度化的社会保障安排,才能真正使弱势群体完全摆脱弱势状态。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权是指社会成员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经济保障和物质帮助,以维持一定生活水平需要的法律权利。社会保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是保障公民充分享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获得主体自我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维护弱势群体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具有基础性意义。然而,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低,农民的社会保障未全面覆盖,绝大多数农民不能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得不到充分实现,这已经成为和谐社会不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信息是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信息公平是实现信息权利的保障。目前我国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数字鸿沟,这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背道而驰。消除数字鸿沟、实现信息公平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考虑,应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现信息的合理流动,通过信息救济制度保障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权,通过信息普及教育制度确保人人有能力享有公平的信息权。  相似文献   

15.
(一)权利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根据一定法律规范享有满足自己利益要求的条件和机会,具有丰富的内容,如人身权、劳动权、休息权、权益保障权,等等。政治权利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权利。政治权利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公民所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各项权利。政治权利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是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参与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一种典型的空间生产形式,而这种空间生产,客观上以市场化为导向,结果是以牺牲大多数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和剥夺其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权利为手段,来满足社会少数精英阶层的利益,这违背了城市化的根本价值取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坚持空间正义,高度关注和确保弱势群体的基本空间权益,改革完善有关弱势群体发展的政策,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最终实现社会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读者权利的法定性及读者理念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是图书馆存在的价值所在。读者享有较广泛的权利,这些权利具有法定性,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更新观念。树立读者理念,才能保证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日益突显,已经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弱势群体这一问题备受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注。“待用快餐”就是以救助弱势群体为出发点的一项微公益活动。而以爱心为理念、完全民办的形式、提倡尊严与信任的“待用快餐”对弱势群体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发明权与专利申请权、先申请者与先发明者的利益分配;在专利权有效期内权利主体消亡之后的权利享有及权利保护问题等3个方面,对有关专利权主体制度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发明人与申请人分离的3种情形,探讨了先申请制下的利益平衡机制,并提出了专利权利主体消亡之后的权利享有与权利保护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丽娟 《经济论坛》2005,(14):108-109
土地是国家赋予农民社会保障的载体,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征地权的滥用,以及没有妥善处理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等,导致失地农民既丧失了拥有土地所带来的社会保障权利,同时又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面临着极大的社会风险。如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