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研究》2016,(1):114-126
自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部委集中了大量的财政资源和项目审批权限,因此地方与中央的政治关联会显著影响地方获得的资源和发展机会,进而影响到地方的经济增长。本文采用校准后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度量了地方的经济增长,基于2003年部长更换的自然实验,利用倍差法研究了1998—2007年期间政治关联的变化对部长来源地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任部长对其出生地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当于在平均水平上增加27%,而对其籍贯地和工作地的影响则不明显;上任部长和卸任部长的政治关联效应是非对称的,部长的卸任在短期内没有产生人走茶凉的效应;部长主要是通过增加其来源地的投资水平来促进增长,政治关联效应使得投资平均增加20.1%。  相似文献   

2.
朱黎明  喻立 《新经济》2021,(1):21-29
本文构建面板模型检验城镇化水平与区域协同创新之间的关系.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法结合专家打分法对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利用Ucinet软件对我国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分析,探究区域协同创新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利用面板模型对城镇化与区域协同创新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城镇间的引力水平和城镇化势差,都对区域协同...  相似文献   

3.
4.
交通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创新性地采用卫星灯光数据构造了省内地区收入差距指标,依托2003-2017年中国266个地级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考察了高速铁路的运营对省内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高铁的运营有利于缩小省域内外围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在进行了一系列识别性假设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其内在机理在于,高铁改善了外围城市的市场可达性,提高了外围城市对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的承接能力,从而有助于省内收入差距的收敛;高铁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还会随着城市所在城市群的发育水平而有所区别,随着城市群发育水平的不断提升,高铁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会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规律。结论为高铁改善经济福利提供了相关证据,同时也为促进地区间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驱动新一轮创新提速的同时,正在重塑中国区域创新格局。在刻画中国区域创新格局演化趋势的基础上,构建纳入数字化调节机制的区域创新收敛模型,利用2013—2021年283个城市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化对区域创新格局的重塑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区数字化建设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中国区域创新格局呈收敛趋势,数字化提升有助于加速区域创新格局收敛进程,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中国南北方地区创新水平增长存在俱乐部收敛,南方地区内部创新收敛进程快于北方地区,而数字化对北方地区创新收敛进程的影响效果更明显;(4)数字化对区域创新格局的影响存在显著双门槛效应,只有当数字化水平达到0.154的门槛值时,其对区域创新收敛进程才具有显著加速效应。科学研判数字化对中国区域创新格局的影响,可为促进数字红利共享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基于1997—200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市场化进程作用城镇化的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化率存在空间集聚和溢出效应,不同的市场化进程表征对城镇化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相比非国有经济发展、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对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率更大;同时,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对相邻省域的城镇化率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政府与市场关系对城镇化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相邻省域的城镇化率具有负向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一个地区的工业集聚与城市化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两个重要因子。本文利用1999—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水平与城市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但非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回归结果还表明:人力资本、研发存量与FDI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智力资本的"H-S-C"范式,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2006年的区域智力资本和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人口素质、医疗与社会保障水平对区域人力资本的贡献最大,国内外贸易及经济往来对区域关系资本的贡献最大,政府服务保障与社会沟通机制对区域结构资本的贡献最大,创新投入与创新过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最大;区域人力资本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力度的影响较大,区域关系资本受区位优势的影响较大,区域结构资本受体制、制度、机制和经济发展环境氛围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我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3~2012年的面板数据,以电信基础设施为门槛变量,运用门槛模型,探讨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电信基础设施双门槛效应,电信基础设施门槛值分别为4.031和4.552。我国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人力资本仅仅在电信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建国以来全国及各省区的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描述,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并采用国际上流行的Panel data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城市化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及DEA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石峰 《技术经济》2010,29(5):42-47
基于2003—2007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以及DEA方法,本文测度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效率,并检验了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总体趋势以及东中西部创新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且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我国区域创新要素投入冗余严重,表现为科技活动内部支出与科技活动人员投入比例失衡;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在东部、中部与西部之间差异显著,而规模效率在三大区域间的差异却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康继军  侯雪琨 《技术经济》2011,30(3):1-6,116
研究了1998—2007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数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考虑到区域变量间存在空间相关性,采用普通面板模型与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提出落后地区政府应加大本地区对科研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改善科技创新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宗军  毛磊  王清 《技术经济》2011,30(8):44-50
选取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基于涵盖区域创新基础、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产出4个方面并包括22个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对中部6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为中部各省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远低于东部地区,但略高于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中部6省中,湖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最强,河南次之,湖北、安徽、山西,江西的区域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区域协调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呈现出一系列问题,文章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下促进我国区域协调与城镇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东生 《技术经济》2008,27(8):22-28
本文利用DEA理论与方法,在计算机的支持下,通过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提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相关数据,分析研究了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各大区域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杨俊  李晓羽  杨尘 《财经研究》2007,33(5):18-28
文章选取我国1996~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效应(threshold efhct)分析方法,从人力资本积累角度,探讨适宜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途径。实证表明,FDI的资本积累效应与R&D投入已对我国现实经济的发展作出显著贡献;我国现有整体人力资本已达到进行有效技术模仿的临界值,技术模仿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已凸显出来,但同时也存在区域差异;而我国现有人力资本尚未满足全面自主创新的要求,加大人力资本积累是我国实施全面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