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戴政 《西安金融》2003,(9):61-61
2003年5月初,有人从南疆农村带回来30多枚各式古钱,其中有6枚开元钱,这6枚钱与常见的开元钱不同,差异较大、主要稍厚、周边不圆、钱唇未打磨、铸造较粗率。6枚钱面背几乎都有轻重不一的错范,钱面字廓还较深,地张很平整。6枚钱背外廓上都有被人括开锈层的地方,露铜处均是红铜,铜  相似文献   

2.
鲁百胜 《西安金融》2011,(11):88-88
该钱直径26毫米。厚2毫米,因铸造时自然流铜穿上有一小缺(如图)。这枚钱是从100多公斤东汉五铢钱中发现的。我从事古钱20余年间首见此版别,具有稀少性、罕见性。  相似文献   

3.
1989年笔者发现甘肃省酒泉地区一钱币爱好者集有"周天元连"古钱币一枚(图一).钱径3.52厘米,穿0.65厘米,厚0.32厘米,重16.89克.该币为旋读.素背.紫铜质.黑漆古.此钱铸造精美.据收藏者介绍,此钱为家传品,具体来源不详,有待进一步考证.近闻敦煌也发现一枚,钱文穿径、厚薄、大小均与此钱币相同.钱面文四字,书体近似楷书,但仍不失由北魏体脱化而来的行迹.首字为周,以钱文字形看,当属北周书法,似无大谬.然而,据查阅<中国古钱大词典>等诸钱谱,均无此钱记载.今仅发现一枚,可见它的传世,比稀有的"凉造新泉"还要稀罕得多.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公元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日本古钱商安田而唐去东京途中,曾到古钱收藏家山田孔章处,对山田孔章讲了北宋有真、篆"对钱"现象,此后山田孔章开始对北宋"对钱"进行收集和研究.与此同时日本古钱收藏家田元成也开始对"对钱"进行研究,并出版了<对钱谱>一、二集.山田孔章于1827年至1829年先后出版了<符合泉志>第一、二、三编.之后日本古钱收藏家今井贞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于1899年,出版<古泉大全(丙集)>一书,其中刊载北宋"对钱"版别最丰富,堪称是一部"对钱"经典大作,时至今日国内外还没有哪一部能与之相媲美.就连一九七六年日本小川浩的<新订北宋符合泉志>(1996年中华书局再版)也是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5.
高汉铭编著的《简明古钱辞典》载:宣和通宝,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铸……"铜、铁小平背‘陕’者为徽宗御书钱,精美难求。"昔年笔者有幸收藏了一枚铜质是钱(图1),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6.
前几年,我在中山北街-建筑工地上购得一串古钱币,约有110余枚.这串钱币大部分是北宋钱,有少量的唐"开元通宝""乾元重宝",还有三枚西夏"天盛元宝".另有一枚很怪的钱币,形似小平钱,直径25mm;穿5mm;厚1.3mm;重3.5g.正面上下直读"忽雷",右左读"驳马",背面是一匹奔驰的骏马,品像一般(见图).对这枚钱的含意我一直不清楚,后我去请教我区著名考古学家牛达生教授和我区著名钱币收藏家张志超先生,经多方查证,已知"忽雷驳"为唐朝开国名将秦琼(叔宝)的战马名,"忽雷驳马"钱应是一枚"马钱".  相似文献   

7.
一、开禧通宝背“利”折十大铜钱1997年春,雅安市草坝镇摆摊收购瓷器、木器、杂件的古董小贩白某,从一农妇手中收得宋铁钱数枚。其中有开禧通宝背“利”折十大铜钱一枚,由于白某对古钱币知识不甚了解,就低价让给我市一位古钱爱好者竹某,竹某开初不知该钱的珍贵,约我到他家鉴赏,  相似文献   

8.
<正>1.要看这枚古钱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即它在每个历史时期所起到的作用大不大。2.要看它的稀有程度,即这枚古钱的世数量是否很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在朋友处看见几张在货币上加盖纸章的纸币,其中一张是民国元年广西银行发行的五元纸币,该币在正、背面加盖五个印章,印章中有陆川的也有梧州的,为弄清这一奇特的现象,笔者通过调查有关资料,对其进行初步探析,不妥之处请方家同好教正.  相似文献   

10.
目前还无详实资料证明乾隆年间广西宝桂局是否存在有部颁样钱.在华光普著的《中国古钱目录》下卷1173页列有一品宝桂局"乾隆通宝"注明样钱.但到底是颁样或呈样,交待得不清楚.但这种版别的流通钱可以很容易找到.  相似文献   

11.
笔者于1994年在徐州购得"乾元重宝"小平钱3枚,其中有1枚背右隐约隆起两横引起我的注意。由于钱体上有厚锈覆盖,经用锐器剔刮后露出清晰"二"的纪值。该钱为大字、窄郭、小穿,背穿下一小俯月,穿右纪值"二"(见拓图),径24、穿6.5、厚1.1毫米,重3.7克。该钱与《中国古钱目录》中四川黄先生珍藏的一枚乾元重宝折二钱在版式上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中国是最早发明与使用纸币的国家。从宋代的交子、会子,金代的交钞,元代的中统、至元宝钞,到明代的大明通行宝钞,到清代的户部官票、大清宝钞等,以上所述均属国家官方发行的纸币。除此之外,早在鸦片战争前,已有民间金融机构钱庄、银号等发行的银钱票。近代银行出现之后,纸币的发行更呈现出百花竞放、万紫千红之势,且具有品种繁多、数量浩瀚、图文并茂、印制精美等诸多特点。这是因为中国疆域辽阔,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旧中国,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数以百计的县都曾发行过纸币,既有国家银行、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又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发行的纸币,因而纸币品种繁多、风格迥异。又因各地区的经济状况、历史沿革及地理条件等诸多不同,从而使中国纸币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纸币,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综合反映,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人民的生活,无不与纸币息息相关。从而使纸币成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推出“百钞苑”栏目,试从各个不同角度评论与介绍我国纸币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3.
大约在10余年前,我在上海肇嘉浜路的钱币市场上遇见一枚略显特殊的古钱,此钱正面钱文为楷书“高昌吉利”四字,背面为光背。我拿在手上仔细端详,觉得此钱制作十分精整,钱文规范有力,钱体黑漆古包浆,应该是枚典型的传世品。  相似文献   

14.
史志对古钱的铸地及钱局规模少有记载,因之古钱学有一些问题难以解答.就广西而言,如唐代开元通宝背"桂"字钱,五代十国南汉乾亨重背"邕"字铅钱,明代大中通宝、洪武通宝"桂"字钱等,其铸地在哪里?钱局规模怎样?铸额多少?尚难得到确切答案.  相似文献   

15.
天津有个义和团纪念馆,馆内珍藏着三枚"义和团团钱".该钱与我们平常看到的古铜钱相似,只是在字样铸造上透射出特别的标志,特别是其中有一枚铜钱,在正面方孔的周围铸有楷书的"替天行道"四字,背面铸有"保清灭洋"四字,而且在"清"字两边铸有"庚子"二字.因为当年的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时日不长,不可能铸造大批钱币,所以这三枚钱币就显得极其稀罕,也极其珍贵.  相似文献   

16.
孙柏 《金融博览》2013,(14):34-37
货币的边界,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渐渐模糊。伴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以及人们消费习惯的重大变化,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的样子,正经历着从一张纸币、一枚硬币、一张信用卡,向一个账号、一部手机甚至是一种虚拟货币的转变。这其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无疑就是虚拟货币中目前最火的品种——比特币。  相似文献   

17.
"对钱"分古代对钱和现代对钱两种.两者由于形制及其艺术表现形式不同,加之时代背景等因素,因此在分类组配与命名工作难易也有所不同.现代对钱的制造都有详尽的数据和明确的命名.而古代对钱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古人铸造了不少真、行、草、隶、篆、杂等多种书体,钱文位置偏上偏下,偏左偏右,或仰或俯,字体大、小、阴、阳,缘和廓的宽、狭,穿的大、小等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对钱,史书上都没有记载.古钱家翁树培先生以实物为据,用科学的态度,进行了几十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在乾隆年间揭开了这个秘密.现笔者就古代对钱的组配与命名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18.
图片新闻     
10月21日下午4时许,砀山县农行南关营业所来了一位客户,说他有不少零钱问能不能存,值班人员回答是:当然可心。经过6个多小时的清点整理,共清点出1元硬币37210枚,1元纸币和5角纸币分别为13218张和8646纸,金额总计54751元。  相似文献   

19.
早年在南宁市钱币市场上购得一枚背"花廓"洪武通宝小平钱(图一),该钱,面"洪武通宝"直读;背为"花廓",钱直径为23.1毫米,穿8.5毫米,厚度为1毫米,重2.7克.钱通体褐色浅锈包浆,有少许绿锈.以前对该币一直不在意,当"花穿"钱对待,近期同古泉同好交流时,大家认为同"花穿"钱不一样,应为"花廓"钱,以前尚未见过此类,背"花廓"钱,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20.
一、有关中国铅钱及越南铅锌钱的基本概况 研究越南古代铅锌钱,不得不先了解一下中国的铅钱.因为越南古钱和中国古钱关系密切,经常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中国的铅钱始于何时?由于史料不足,至今仍难以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