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资本市场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信息的市场,然而,信息从产生到发布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一些人因为职位、工作性质等关系,可能比公司的其他股东和市场上其他交易者较早的获得公司的内幕信息。由于这些内幕信息涉及到公司的真实的经营状况,如果允许这些人进行内幕交易,势必会对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产生影响,也会给证券市场带来很大的不公平。因此研究内幕交易与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关系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承担一直是理论和实务中的难点问题。完善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需要对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承担涉及到的法律依据、主体、内幕交易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以及内幕交易与虚假陈述竞合等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作为证券市场的一颗毒瘤,内幕交易对金融市场的危害甚大。我国较短的反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的历史和经验面对当今中国日益发展的证券交易市场显得力不从心。无论是从价值原则、法制建设上,还是具体制度与立法技术上,我国反内幕交易立法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厘清关键概念,借鉴先进制度和改变证监会角色都是当前刻不容缓的工作,对完善我国反内幕交易立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证券市场日益发展壮大,但是,内幕交易作为一种证券欺诈行为,正严重的影响着证券市场功能的发挥,打击投资者的信心,阻碍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本文将试从内幕信息的认定、内幕交易主体范围及内幕交易行为等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与机会并存资本运作市场。我国证券市场创立十几年来,逐渐发展、壮大。随着证券市场的成长,内幕交易也随之出现。内幕交易(Insider trading),也称知情证券交易,是指掌握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目的在于获取利益或减少损失。内幕交易是一种欺诈交易行为,违背了市场公开、公平的原则,是少数人对信息优势地位的滥用,  相似文献   

6.
内幕交易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文章手工收集整理出2007—2017年期间内幕交易案件的299起内幕交易数据,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研究内幕信息在社会关系中传递的净后果和具体的传递机制。研究发现了社会关系传递信息的直接经验证据,并且这些信息通过内幕交易参与者的交易行为传递到资本市场中,表现为对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尤其是当公司在分析师预测准确程度更低时、内幕交易者通过亲密程度更高的社会关系获取信息时,内幕交易行为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内幕交易更可能发生在对社会关系依赖程度更紧密的地区,即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相对而言,在更加亲密的社会关系中,内幕信息传递速度更快,而且信息接收者更加信任所获取的内幕信息,投资策略更加激进,表现为首次交易占其总交易量的比重更高。文章丰富了社会关系与信息传递的理论文献,同时为提高内幕交易的监管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与其它有着成熟市场的国家一样 ,信息披露也是中国证券管理制度的基石.信息披露原理在证券立法中有着非常深刻的体现,如果证券市场参与者能获得足够信息来做出理智的投资决策,他们就能得到最好的保护.最重要的是,对招股说明书强制性的信息披露要求会使第一次公开发售的证券的价格更加趋于合理,而定期不断或连续的信息披露将有助于二级市场在某一段时间点形成当时合理的价格.  相似文献   

8.
攀登  邹炎 《当代经济管理》2005,27(5):129-136
基于多因素市场模型的事件研究方法,本文对中国大陆证券市场中的三个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案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这两种违法行为进行科学而准确地认定,可以直接应用于目前的执法实践。  相似文献   

9.
损害的认定在探讨内幕交易民事责任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投资者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在内幕交易行为中,内幕交易行为只对交易相对人造成民法上的损害,而对其他投资人的利益或许会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或者与内幕交易无法律上的直接因果关系,或者是有联系但不宜以民事赔偿的方式给予救济。致损的原因在于内幕交易人私用内幕信息,在交易时依据的是不同于一般投资者的主观收益率,而主观收益率的不同对相对人形成了不公平待遇。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内幕信息敏感期界定的必要性,理论界对此素有争议,而行政执法中运用该概念的案件数量与日俱增,有些未采用的实属于执法办案事实部分关键要素认定缺失,影响了法律实施的效果.伴随着执法环境的变化、执法办案的现实需求,敏感期的识别对预防和惩处内幕交易、纯净证券市场具着显著的实践价值.立足于我国国情和证券市场实情,通过梳理相关学术观点,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得出完善我国内幕信息敏感期识别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公司法>增加了股票回购事由的条款,放宽了对股票回购的限制.但在股票回购的立法方面,总体上仍较为简单、粗略,缺乏具体的操作规则,没有形成完整、严密的规制体系.由于立法模式的差异,各国对股票回购过程中内幕交易及股价操纵行为的管制形式也有所不同.对欧美等国对股票回购过程中的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行为的监管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我国股票回购实施过程中如何抑制股价操纵行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特征时,许多学者都是以“内部人控制”理论作为基础,并据以提出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措施。本文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内部人控制”理论的不科学性,说明其并不适合用来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特征,然后分析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希望对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规范证券市场,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国立法机关加强了对内幕交易犯罪行为的惩处,理论界对内幕信息、犯罪主体的界定等一些具体问题有较大争议,本文对这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明知”的判定是司法实践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它决定出罪与入罪以及具体罪名,具体而言,明知是表达行为具有可罚性的内在征表,但判断其成立需要客观要素的协助,这也成为长期困扰理论和实务界的一大难点.2016年两高出台颁布《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第16条第2款关于受贿罪故意的推定将刑法中关于“明知”的理解推向了极点.我国现行刑法对于“明知”的使用存在“混搭”现象,故而造成了一系列困境,这使得学者不得不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说,公司内部人会比外部人更早、更容易地获得本公司信息。这样,内部人在有效市场中交易本公司股票时,会较外部人员具有优势,并能获得超额收益。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为研究对象,利用实证方法对超额收益及累计超额收益进行研究,发现我国股票市场的确存在这种现象。并且发现,由于交易规模的不同,获得的超额收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内幕交易案中,侵害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实践中现行的民事诉讼制度对内幕交易侵权之诉缺乏可操作性,诉讼制度的缺失使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降低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内幕交易民事赔偿的诉讼制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建立内幕交易民事赔偿的诉讼制度,需要针对内幕交易的特殊性,从民事诉权、代表人诉讼、管辖、举证责任、裁判效力等几个方面给予理论上的研究,探求可操作性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征信体系发展中存在着征信立法滞后、政府对征信业的行业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征信资料权威性和系统性不强、信用数据条块分割、征信数据库管理落后等问题。今后,应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对征信业的立法进程,做好征信宣传工作,打造守信政府,做好征信数据库建设相关工作,推进信用评级市场培育和发展等,以推进我国征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谢杰 《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12(2):85-88,93
高效规制资本市场内幕交易,必须根据内幕交易的违法犯罪行为规律构建与完善制度性防控体系。证券法有必要缩短上市公司重大报告的时间期限,压缩内幕信息沉淀的时间,在信息披露制度上有效控制与预防内幕交易。实现内幕交易防控制度的优化,必须完善刑事责任规范体系,形成实时监控主动性执法与责任追究被动性执法并重的监管格局,建构内外兼备的立体化防控机制与市场监督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上市公司同其它经济组织一样,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新修订的《会计法》由于在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法律责任主体方面有重大突破,又以法律本的形式完善了会计记账规则,同时通过加大会计监督力度,确定了内部、社会、国家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的法律地位。因此,新修订的《会计法》的实施,将有效地减省与防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继续发生,并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20.
基于“市场增进论”的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政府在经济和市场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存在“市场亲善论”、“国家推动发展论”和“市场增进论”三种代表性观点。根据“市场增进论”,政府功能作用于市场发展的机制主要通过培育市场微观主体进而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当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政府功能错位现象。为促进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在近期发展阶段,应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同时采取措施推进市场发展;在中期发展阶段,政府干预市场发展应逐步弱化而让位于市场;在远期发展阶段,政府除了维护企业债券市场的稳定外,其他均应让位于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