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数化投资是一个理论先于实践的过程,1952年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诞生、19刀年布莱克-舒尔茨期权定价模型和1976年套利定价理论(APT)的问世,为指数化投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数化投资是与投资者队伍机构化和市场有效性不断提高密切相关的,指数化投资本身是一种理念,其发展演化过程是通过指数化投资产品的日益丰富来体现的.本文分别介绍了包括指数基金、指数期货、指数期权、指数存托凭证和指数债券(指数存款)等在内的全球指数化投资产品的发展状况;并对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指数化投资产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朱建华  徐锡俊 《济南金融》2006,(4):94-96,100
指数化投资是一个理论先于实践的过程,1952年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诞生、1973年布莱克-舒尔茨期权定价模型和1976年套利定价理论(APT)的问世,为指数化投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数化投资是与投资者队伍机构化和市场有效性不断提高密切相关的,指数化投资本身是一种理念,其发展演化过程是通过指数化投资产品的日益丰富来体现的。本文分别介绍了包括指数基金、指数期货、指数期权、指数存托凭证和指数债券(指数存款)等在内的全球指数化投瓷产品的发展状况;并对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指数化投资产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首批产品的问世,市场对公募FOF的关注度骤升.作为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的工具,绝大部分传统公募基金产品仅覆盖单一资产或单一国别的风险逐渐暴露,而FOF的出现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更能满足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除此之外,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博时深证基本面200ETF基金经理赵云阳表示,FOF为指数化投资和ETF产品提供了更好的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4.
指数化投资研究的最新进展及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被动投资理念的指数化投资是以复制和追踪某一市场指数为手段,通过分散化投资和被动管理来降低投资成本,并试图取得市场平均收益率的一种证券投资模式.由于指数化投资具有高度分散风险、投资收益稳定、运营成本和交易成本较低、资金利用率高、操作和投资监管透明化以及节税等特点,受到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ETFs跟踪误差产生原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美国发展迅猛,成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青睐的指数化投资创新产品。投资者若看好某个市场指数,就可以投资以该指数为基准指数的ETFs,以期获得与该基准指数相近的收益率。投资者在投资ETFs时,考察ETFs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ETFs组合(以下简称复制组……  相似文献   

6.
刘毅  龙克维  姚小龙 《云南金融》2011,(2X):120-120
以商品指数基金和商品指数期货为代表的指数化投资在世界期货市场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对世界期货市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期货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指数化投资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市场拓展和产品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商品市场指数化投资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市场的影响,以期为推动并规范中国期货市场指数化投资提供理论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商品指数基金和商品指数期货为代表的指数化投资在世界期货市场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对世界期货市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期货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指数化投资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市场拓展和产品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商品市场指数化投资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市场的影响,以期为推动并规范中国期货市场指数化投资提供理论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商品指数基金和商品指数期货为代表的指数化投资在世界期货市场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对世界期货市场产生了深剡的影响.中国期货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指数化投资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市场拓展和产品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商品市场指数化投资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市场的影响,以期为推动并规范中国期货市场指数化投资提供理论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前,个人投资者参与公司债投资主要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类。而直接投资又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公司债一级市场申购,二是参与公司债二级市场投资。间接投资就是投资者买入银行、券商、基金等机构的相关理财产品,然后通过这些机构参与公司债的网下申购。  相似文献   

10.
指数化投资方法在近40年的发展中已成为被动投资领域中重要的投资方法。它是以复制和追踪某一市场指数为目标,根据证券价格指数编制原理与成份股及指数历史价格走势所表现出来的内在规律,按一系列数量化的投资方法,精确构建投资组合而进行的证券投资。本文主要从国外指数化投资的发展历程、指数化投资目标的研究、指数化投资组合的构建方法及组合管理的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发现对指数化投资目标的计量方式的研究、主动投资与指数化投资的结合以及指数化投资组合的动态优化是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同时对我国指数化投资的研究和实践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信用卡》2010,(13):19-21
指数基金是以跟踪目标指数为投资目的的一种基金产品。美国是指数基金的发源地,也是指数化产品最多、最发达的成熟市场。美国先锋集团在1976年创造了第一只指数基金——先锋500指数基金。近30年来,指数基金发展迅速,从面向机构到面向广大投资者认购,从综合指数基金到各类主题指数基金,从单纯的股票型指数基金到不同资产标的的指数基金,  相似文献   

12.
《证券导刊》2011,(17):70-70
自2009年ETF发行重启之后,市场上的ETF数量迅速扩容至目前的25只。由于ETF包含了指数化投资的所有好处,包括分散风险、费用低廉、交易便利、透明度高等,且相比其他类型指数基金,其跟踪指数误差更小,管理费和托管费也更低,可以说是指数化投资的最佳选择。ETF采取的是被动投资策略,其产品收益和所跟踪指数的涨跌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孙丽 《理财》2012,(10):18-20
资料显示,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基金经理能够"跑赢大盘",行业平均"跑输大盘"1至2个百分点。所以,不追求超高利润,只追求平均利润的指数化投资就被众多投资者所推崇。连巴菲特都说,对大多数投资人而言,在指数便宜的时候投资指数是最好的办法。作为一种被动的投资策略,指数化投资其实也是一种"懒人"投资方法,它不用投资者为选股而焦头烂额。只要投资者的组合能够"跑赢大盘",就可以获得绝对收益。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的发行速度明显加快,其中指数基金有5只,是有史以来同期发行量最多的半年.这与市场的投资气氛,市场对国内经济复苏的期望,以及近年投资者指数化投资意识的增强无疑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中期票据发展面临的难点 (一)投资者的范围狭窄。银行间市场的产品准入是由央行进行管理。但是市场参与者的投资产品范围却是由投资者相应的主管部门批准。到目前为止,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尚未得到可投资中期票据的许可证。不管产品本身品质如何.没有足够的投资者参与,其市场活跃度较难保证。据统计,目前仅有商业银行、信用社、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可以购买中期票据,商业银行应是中期票据的主要投资者,其对税收敏感度较高。而对流动性敏感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选股和择时是投资的两大因素,指数基金无疑给投资者消除了对前者的烦恼.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现在市场上有那么多指数基金,是否闭上眼睛随便选一只就可以了? 事实,只要存在投资价值,任何一个能没计成指数的东西,都可能进一步开发出许多只指数基金.随着市场急速扩容,指数化投资明显的业绩分化,让投资者面临前所未有的选择难题.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指数基金?  相似文献   

17.
2011年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加息"靴子"终于落地,时间略早于市场预期。虽然通胀仍处高峰,但加息接近尾声渐成市场共识,这对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均是利好消息。对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而言,债券型基金配置时机已经到来。考虑到债券市场逐渐利空出尽,股票市场中期投资风险大为降低,在不同债券型基金的选择中,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可适当配置参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的债券型基金,即二级债基。  相似文献   

18.
二鸟说 《理财》2022,(5):38-39
<正>随着公募基金投顾业务的不断发展,投顾组合逐步进入投资者的视野。对于投顾组合,投资者还需要择时吗?很多投资者选择投顾组合,就在于投顾组合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全市场优质的公募基金产品和资产配置服务。说白了,投顾组合是专家、管家式的投资方式,而投资者相当于“甩手掌柜”。然而,近期由于市场变动较大,不少投资者开始关心起择时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俞思佳 《中国外汇》2014,(20):66-68
近几年来,A股市场徘徊不前。让投资者开始逐渐关注海外资产的配置。其中,香港股市因其具有的市场投资范围广阔、规模巨大、机制完善等诸多优势因素,一直都是境内投资者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不可或缺的投资地。  相似文献   

20.
商品期货在国际市场被机构投资者称为"可选择的投资类别".国际商品期货市场吸引了对冲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本文在投资组合和资产配置理论框架下,以商品期货价格指数为基础探讨商品作为一种投资类别的特征和可行性.研究结果发现:商品期货指数具有不同于股票、债券的风险收益特性,机构资产组合中加入大宗商品能够提高投资组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