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良资产一直是困扰我国银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其负面影响放大了金融脆弱性的风险。大量的不良资产损害了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原则,同时降低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收益性,严重影响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在这个意义上,不良资产具有巨大的金融负外部性。当前,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防止不良资产反弹,包括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加强行业风险研究,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加快现有不良资产的处置等;另一方面,为了消除其金融负外部性的影响,有必要通过建立明晰的银行业产权制度,增加金融激励,引进民营银行等手段促使外部性内部化,保障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融的本质属性(自然垄断倾向、弱公共品性质、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极易导致金融负外部性问题,即金融产品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出现风险外溢效应。以前的研究重在微观金融外部性,而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宏观金融负外部性更值得关注:利益集团的成本外化、弱势美元的风险转嫁、政府创租以及救市的全球性负面社会效应。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及其国家化的主宰者是宏观金融负外部性产生的制度根源,只有通过适当考虑对方的利益的国际合作、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世界各国才可能摆脱被动的金融负外部性承受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3.
政府实施干预政策来挽救金融危机是学者和各国政府的共识,但政府行为的完全倾斜或者政府行为的随意性,使得本来为了挽救市场失灵而制定的政策,最后却可能加重了市场失灵。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后,由政府行为所导致的金融负外部性一直如影随形,利益集团寻租下的成本外化、弱势美元的风险转嫁,政府创租的负外部性,救市的巨大代价和负面效应,尤其是美国印钞救市的金融负外部性,不仅向世界输出通货膨胀,且可能引发全球经济滞胀及世界性投机猖獗。对此,我们不仅要提高政府投资的智慧,更要深探政府行为金融负外部性产生的制度根源,只有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才能摆脱"政府行为负外部性承受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金融外部性是金融行为中私人成本或私人收益向第三方溢出的外部经济效应。其形成背景是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趋势和现代金融在经济中核心作用的形成。无论是金融正外部性还是金融负外部性都意味着金融市场机制的失灵,因而不利于实现金融资源的帕累托效率。因此认识金融外部性的性质,创新金融制度,完善金融功能,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2011—2018年166家区域性商业银行年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基于蚂蚁集团用户数据构建的数字金融普惠指数,实证研究利率市场化、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会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金融科技发展会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上升;金融科技在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资产风险之间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即金融科技的发展会削弱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资产质量的不良影响.在使用工具变量法进一步检验后,上述实证结果依然稳健.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商业银行要转变经营模式,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赋能作用,实现多元化经营,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绿色金融的外部性以及山东省区域经济的转型风险为切入点,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索.研究表明,发展绿色金融的关键在于金融机构对环境资源的风险定价,这需要运用政策和市场力量推动社会和环境价值的提升,使金融机构有动力基于转型风险考量将社会和环境价值纳入决策.因此,应以科学的政策优化绿色金融发展的外部制度环境,通过政策推动使转型风险显性化,以此提高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对社会和环境价值的认知,进而激发其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内生动力.对此,从构建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外部制度环境,提高企业的转型风险显性化水平,依据环境的外部性程度分层推进绿色金融,加强对环境风险的识别、分析和管理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迟红军 《时代金融》2014,(8):134+136
银行业的开放程度对国家金融安全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极大,外资银行的渗透在给我国银行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的金融安全带来了威胁。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在降低银行不良资产、优化资本结构的基础上,带来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且减少了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本文通过外资银行在华扩张等方面分析了银行业开放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从而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此促进我国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业的经营日趋商业化,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也日益增强,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笔者在此提出,以金融发展求得风险防范与化解。一、目前情况下,金融发展是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途径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很多,如不良资产占比过高,支付困难,管理薄弱,竞争无序等。随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和人民银行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强化,管理和竞争方面的风险已有所控制,现在主要的风险是不良资产占比高、经营亏损和支付困难,而不良资产占比高又是根源所在,因此,防范与化解金融风…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与区域金融发展问题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股份制改造并上市后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在内部治理结构建设、外部监督等方面要逊色很多,因此未来不良资产的发源地很可能不是全国性的商业银行,而是地方性商业银行,且地方政府的干预将是不良资产产生的主因.在区域金融体系建设中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是促进区域金融健康发展、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不良资产比例较高、资本充足率比较低、盈利能力有限等问题.开展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盈利能力,促进商业银行成功改革.  相似文献   

11.
从本次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提出的新挑战出发,本文探讨了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对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影响。未来,金融监管将日趋国际化,更加注重风险性监管和对创新业务的监管,重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同业自律机制,而统一监管将成为监管体系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应走综合监管、统一监管之路,以适应混业经营发展和金融创新的需要;要加强宏观金融审慎监管,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注重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不断完善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相配套的其他制度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中国金融监管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融创新对宏观政策的制定、金融市场运行、商业银行透明度均有影响,它能够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也能增大金融风险,还将对金融稳定性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中国的金融监管应建立健全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间以及与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机制,通过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制定,借鉴国外金融监管经验,不断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financial inclusion in Kenya. Employing Probit regression on cross-sectional household level survey data and fixed effect regression on banks panel data, we find that: (i) agency banking regulations and financial literacy could improve formal financial access, and (ii) know-your-customers rules and capital and liquidity macro-prudential regulations could harm financial inclusion. Results are robust to alternative specifications. Given our findings, Kenya should boost financial literacy efforts, relax customer identification requirements in specific instances where they may jeopardize financial inclusion efforts, and stabiliz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to mitigate unintended adverse effects of macro-prudential regulations.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的逐步深化,金融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文章以金融开放为视角,将理论界在金融安全问题研究中存在的争论进行分类、归纳及评介,提出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必须与本国的经济发展及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并在金融开放过程中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稳步有序地推进金融开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5.
Innovation in financial markets, spurred to a significant extentby developments in finance theory and financial econometrics,has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spurring economic growth. However,the current turmoil in financial markets raises fundamentalques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the roleof policymakers in maintaining financial stability. This paperexplores these questions, focusing on the complexities of modelingfinancial risk and the potential trade-off between policiesaimed at combating short-run financial instability on the onehand and the potential financial market distortions and moralhazard that can result from such policies on the other.  相似文献   

16.
王颖  陆磊 《济南金融》2012,(1):4-10
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转折点,中国的经济金融运行出现了诸多新迹象,其中的突出问题是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一方面,银行业总资产突破100万亿元,相伴随的却是连续两年的实体经济部门融资难;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期和负利率背景下,银行业获得了较高的利润。据此,本文提出如下观点:第一,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的滞后性导致了融资集中和系统性风险积聚,过多的金融资源集中于政府项目和投机领域;第二,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有助于通过分散金融资源配置以换取更为稳定的金融环境;第三,如果金融业侧重中小经济主体融资,则整体盈利水平还将进一步提高,其主要盈利来源将从数量扩张转向风险溢价。  相似文献   

17.
金融资源论:对金融功能观与金融机构观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融资源论的提出是对金融基础理论研究的一次重大挑战.从金融机构观向金融功能观的演进是金融理论对现实世界变化的一种回应,金融资源论的提出同样是如此.金融资源的三个层次其实可以分为实体部分和功能部分,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分别与金融机构观和金融功能观相对应.由此可见,在金融资源论与金融机构观和金融功能观之间存在着某种逻辑联系,即金融资源论是对金融机构观与金融功能观的一种综合,具有更为开阔的理论研究视角.这既为金融资源论构建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金融资源论的进一步完善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8.
功能金融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功能金融理论认为,金融体系具有便利清算和支付、聚集和分配资源以及分散风险的功能.一个稳定和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通过有效发挥这三大核心功能,能够极大地促进一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根据该理论,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金融体系上述三大功能的发挥程度来判断其稳定性和效率性.大量实证资料表明,我国金融体系虽然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储蓄,便利各种交易的清算和支付,但是其储蓄-投资转化率低下,资源配置功能弱化,风险分散和转移能力不高.因此,应在提高投资转化率、创新金融工具和技术、建立高效融资平台、改善公司治理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9.
金融学科的发展依托于金融业发展。金融学科的建设在当前需要关注金融学科究竟属于经济学还是属于管理学、金融学科能否成为一级学科,以及当代国内外金融学科的新发展。金融学科建设既要结合我国实际又要立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中“拿来主义”不是最佳的选择。金融人才培养要分层次,要考察和判断社会有些什么样的金融机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均要建立在金融研究深化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