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现代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学的微观、宏观经济理论的学科体系缺失中观经济理论,导致现代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缺陷,从而难以正确解释国民经济中的中观经济问题和指导国民经济中的中观经济发展。中观经济是介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国民经济不可或缺部分,有其显著特点和运行规律。现代经济学的科学学科体系应包括国民经济中的中观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2.
朱舜 《经济学家》2005,(1):113-116
现代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缺失中观经济理论。中观经济介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有其显著特点和运行规律。现代经济学学科体系应包括中观经济理论,但它不是前苏联范式的“三板块”结构,也不是我国一些学者提出的综观经济和宇观经济结构,而是与经济实践相一致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和展望了“中观经济学”的萌芽、兴起、发展过程和前景。全文分四个部分:①研究的起步;②学科的建设;③范围的拓展;④前景的展望。作者评介了在创建“中观经济学”过程中于光远、钱学森、厉以宁、刘与任、魏双凤、刘伟、张健群、何维凌、邓英淘等老、中、青学者的理论贡献,也以一定篇幅介绍了作者所著我国第一本《中观经济学》专著的研究、写作情况。最后,作者认为“中观经济学”的发展前景,将有如下趋势:①跻身于现代经济学科之林;②逐步衍生出新的分支;③理论和政策走向一体化;④博采各国之长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以人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或者是由人组成的利益集团的经济行为.人是具有一定道德准则的,在经济活动中以一定的伦理从事活动,所以经济中存在伦理问题.有的人认为经济学中不讲道德或伦理,只讲经济法则,西方主流经济学主张这种观点,这是把人的经济行为及其追求与人的道德理念和道德准则截然分开来了.  相似文献   

5.
经济演化理论的嬗变与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转轨问题本质上是经济政治诸社会领域互动的问题 ,“中国的转轨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经济动力学”。本文从人类理性范畴不断拓展角度 ,简要分析了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嬗变过程 ,认为经济演化理论中的演化经济学与新社会经济学很可能成为主导 2 1世纪的经济学研究范式。两种范式之间的对话与融合 ,可望整合出一种研究制度演进问题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经济分析不能局限于总量分析,应该深入到中观层面,乃至微观层面;经济失衡是主导产业出问题所致,如果仅从总需求与总供给角度来分析,是倒果为因,难以得出正确结论。为此,本文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主导产业理论、主导消费需求理论和产业运行轨道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中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中观分析方法和新的经济预测方法,阐述了不需要借助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体验:一种经济学的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学从对物的研究到对人、人的需求和欲望的研究,与其说是经济学回归人性,不如说是经济学对人类体验的关注和凸显。体验是有益于促发生命感动和经济效用的图景思维活动。凸显体验的经济使其生产、交换、消费等活动的生存与享用价值全面提升。在体验经济中,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呈现为体验与经济的互动,人性在个性化的意义上日趋丰满。体验是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体验能提升“经济人”的境界,体验有利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整体性提高,体验有益于经济创新。  相似文献   

8.
新制度经济学派与新制度学派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和兴起是当今从事西方经济学研究人员的热门话题,它之所以在全世界倍受关注,说明该经济理论在解决现实经济问题中已爆发出明显的潜力。而当今西方经济学发展流派中存在着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制度学派”两种理论却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作者在此作了一个简要的表象比较,以便让更多的人在研究“制度”问题时更能抓住本质。  相似文献   

9.
宪政经济学(Co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经济学方法在宪法领域的推进,侧重的是宪法规则的经济学分析。“宪政经济学”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由理查德·麦肯齐编辑的《宪政经济学:包含政府的经济权力》(1984)的论文集中。宪政经济学是分析宪法和宪政的经济后果的经济学(罗森鲍姆,2001)。它着重研究在社会共同生活中制约和影响经济和政治行  相似文献   

10.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信息经济学研究目前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阐明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马费成教授在《信息经济学》中认为,信息经济学是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乌家培认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活动的信息问题。陈禹认为信息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00,(8)
宏观经济学“宏观”的英文为“Marco”,它来源于希腊文“μακρο”,愿意是“大”。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微观”的英文为“Micro”,它来源于希腊文“μικρο”,愿意是“小”。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影响因素 ,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中观经济学是研究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经济层次所具有的经济运行规律及与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宪政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是经济学回归为“政治的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它是对约束经济行为者和政治行为者的选择与活动的不同法津——制度——宪法规则的运转性质做出相关解释的经济学。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发展从来也不能脱离制度的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经济改革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以经济为核心、以宪法制度为框架约束的公共选择过程,理应以宪政的思维去理解和推进这项改革。  相似文献   

13.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最近发表了《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文(载2005年《高校理论战线》第9期、《经济研究》第10期),明确地指出了客观存在的事实:“一段时间以来,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被边缘化。”“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些经济学者也公然主张西方经济学应该作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研究工作和经济决策工作中都有渗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国高等学校流通经济学教材建设情况进行历史回顾,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流通经济学教材建设的总体特征,并对未来流通经济学教材建设进行展望。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流通经济学教材建设质量和深化流通经济理论研究,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基础和指导地位的同时,从多种理论资源中汲取理论滋养和借鉴分析方法,做到取长补短、兼容并包,坚持“五个基本定位”,实现由实践叙事向理论叙事的转向。本文对深化中国流通经济理论研究,特别是中国流通经济思想史研究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西栓  郭嗣琮金镭 《技术经济》2004,23(6):63-64,F003
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某一特定空间,不管其发展水平如何.最终都能在某一特定空间上找到它的“影子”,这种经济活动与特定空间的结合,就产生了区域经济(Regionad Economics)。区域经济理论是以区域为着眼点,运用以经济学为主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和探索区域经济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也就是人类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6.
樊荣强 《新经济》2004,(2):76-82
经济学是研究怎么才“经济”的。但为了确保“经济”,也难免要研究“不经济”。  相似文献   

17.
经济伦理和经济行为是密不可分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伦理问题,那么经济伦理指的是规范经济学对经济制度和平等、效率等经济范畴以及个人消费等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经济伦理指的是经济活动、经济行为的道德前提和背景条件,人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应该与不应该问题,它也涉及经济制度、经济秩序的合理性,经济主体的伦理关系性状以及经济范畴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8.
沈建法  黄叶芳 《经济地理》2002,22(2):249-252
由经济学倡导的“新西方经济地理学”的兴起使西方经济地理学面临重大挑战。也揭示了西方经济地理学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评述当前关于西方经济地理学的动向、问题与有关争论。  相似文献   

19.
化石能源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还带来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面对由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引发的不断加剧的全球变暖,人们意识到在节能的同时还需要减排,减排成为气候变化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由于排放空间具有公共品属性,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减排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如何规避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实现可持续减排,以及如何将经济发展轨道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换、实现经济发展“碳中性”。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学是一种“经济行为社会学”,它的研究包括与生产、交换、休闲、消费等相关的经济现象在内的社会组织过程。经济社会学是经济学与社会学不断互动、碰撞、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它的发展既需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又需要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和角度。经济学研究的是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决策过程;社会学则主要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