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资产证券化向全球扩展,欧洲、拉丁美洲、亚洲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地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作为一种创新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的确为投资者和融资者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是它的出现和应用给会计界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问题。本文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其产生背景、确认、计量及披露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苗 《财会学习》2022,(10):88-90
在宏观经济政策及微观经济结构的影响下,我国企业的不良债权资产在持续增加,这给企业可持续经营发展造成了巨大隐患,可见企业迫切需要通过证券化方式科学处理不良债权资产.为此,首先阐述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理论及不良资产证券化会计制度,其次分析了不良债权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流程,最后总结了不良债权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问题及意见,以期为不...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创新、信息等科技进步与竞争环境下的自然产物,作为一种新型融资制度安排,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必然使会计面临挑战与机遇.现基于资产证券化的条件,对会计确认、计量、报告披露等作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创新、信息等科技进步与竞争环境下的自然产物,作为一种新型融资制度安排,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必然使会计面临挑战与机遇。现基于资产证券化的条件,对会计确认、计量、报告披露等作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高效的金融创新工具,其增强资产流动性、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本年度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的正式颁布,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范围的拓展,这一业务必然将获得巨大的发展。而相应的配套法规、制度的完善是使得这一业务健康、规范运作的必要前提。这其中,准确恰当的会计核算特别是资产证券化中发起人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尤为重要。因此,应尽快建立和颁布统一的,富有针对性并据可强操作性的会计规范和指南。  相似文献   

6.
资产证券化的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市场上金融创新的一部分。资产证券化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渠道,盘活了企业的存量资产,可以较低的成本筹集所需资金,优化了财务比率。然而,在丰富、活跃证券市场的同时,资产证券化也给会计界带来了许多问题,这主要包括证券化资产的会计确认、定价计量、会计报表合并及会计报表披露。对此应根据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理和会计准则,对其相关会计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对资产证券化及其会计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洋  封军 《新疆金融》2004,(4):13-14
资产证券化就是原始权益人(发起人)将其流动性差,但预计未来有稳定现金流量的金融资产转让给特设主体,通过一系列信用增级方式,使被转让资产转换成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出售、流通的有价证券,是原始权益人获得所需资金的一种创新融资工具。随着资产证券化向全球扩展,欧洲、拉丁美洲、亚洲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  相似文献   

8.
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确认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国外关于证券化资产会计确认的主流模式,并结合中国国情,对我国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发起人的会计确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银行资产证券化和会计计量的概念及计量属性,分析了留存收益和售出资产、新增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会计计量方法。提出我过得银行资产应该以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银行资产证券化和会计计量的概念及计量属性,分析了留存收益和售出资产、新增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会计计量方法。提出我过得银行资产应该以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1.
2016年4月1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为进一步推动不良贷款证券化的有序、高效发展提供了基础。本文从会计的角度对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衍生形式,它是指发起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持有的流动性较差的住房抵押贷款转让给发行人(特殊目的实体),发行人对住房抵押贷款进行重组后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行为。目前各大商业银行正积极争取试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研究热点。本将就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施中的几个基本会计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资产证券化是国际金融领域金融创新的结果,通过资产证券化,金融机构可将本应持有的到期贷款转化为可流通的资产证券。资产证券化源于美国住房抵押款证券,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入亚洲市场,近几年来,在中国金融市场上运用的呼声和需求日益高涨。然而,由于国情不同,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运用还存在许多有待规范的问题,其会计处理就是一例。本文在评介美国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原始权益人或发起人(卖方)不流通的资产,构造和转变成为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其本质是将资产转换为可转让工具的过程。资产经过信用评级和增级后转让给一个受托人控制的特设载体(Special Pulpose Vehicle,简称SPV),受托人通过向资本市场投资者发行资产担保证券(ABS)获取资金,用以购买所转让的资产。受托人将拥有的转让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用于支付投资者回报,而发起人则可得到用以进一步发展业务所得的资金。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20余年的跨越式发展,多层次、多元化、多品种的市场体系已建成,市场结构、不断完善,证券品种也不断增加。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其金融交易设计非常复杂,传统的会计要素、计量基础及确认标准已无法解释资产的证券化业务。本文主要讨论资产证券化相关的会计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彭惠  李勇 《新金融》2004,(8):45-46
资产证券化分为融资证券化和表外证券化,两在会计处理方法和对发起人财务比率的影响上有很大差异。融资证券化和表外证券化的主要区别在于证券化资产是否被真实出售。根据美国FASB发布的FAS140,判断真实出售的标准为所转让资产的法律控制权是否已改变,即:  相似文献   

17.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制度安排,它不仅给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会计理论和实务提出了难题.集中表现为:发起人将资产转让给特殊目的的实体应确认为出售还是担保融资;特殊目的实体的合并会计处理问题;资产证券化会计的信息披露问题.我国资产证券化会计理论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经济后果分析的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被确认为发起企业的“真实销售”还是“担保融资”,以及发起企业是否合并SPE的会计报表,是资产证券化会计的两个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不同会计处理下的经济后果。论文认为,将资产证券化作为“真实销售”处理与不合并SPE对发起人、证券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也更有助于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然而,如果发起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滥用“真实销售”与不合并SPE以操控报表数据,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反映经济交易的实质,既有可能影响发起企业原债权人的利益,也会加大证券投资者的风险,最终将危及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正常推进。因此资产证券化会计必须明确规范“真实销售”与不合并SPE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资产证券化是国际资本市场上创新金融革命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手段,资产证券化给会计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关于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全面、系统的规定。我国应在借鉴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尽量按照我国会计的传统习惯做出相应的规定,以便指导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实践,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梅璐 《云南金融》2012,(1X):141-141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创新工具,近年来在我国已逐步得到发展,与之相关的会计问题也成为国内的学术热点。本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准则的相关规定,探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关于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等会计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