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学术界以及政界的热点话题。泛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综合实力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泛长三角一体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关资料的梳理,总结出区域不协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18%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相互联系十分密切。近年来,推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已形成共识,并建立了三省市高层领导的沟通机制。 农业是“长三角”最有条件率先实现一体化的。在“长三角”地区,农业在经济中比重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     
正携手一体化,逐梦现代化!长三角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推进会在浙江嘉善举行日前,长三角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推进会在浙江省嘉善县举行,会上签署了长三角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备忘录。根据备忘录,长三角一市三省农业农村部门今后将在农产品质量监测追溯、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渔业资源修复养护、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已迈入全面实施期,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与现实路径。文章采用综合指数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法,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反思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环境整治投入、内部绿色发展合作、科技创新与研发投资"、2+1"带动发展模式、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五个方面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一体化是高质量、立体化、全方位的一体化,需要制定一体化的产业政策来引导区域产业合理有序发展。目前,长三角产业政策一体化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一体化产业政策制定主体的单一化;缺乏促进产业政策一体化实施的政策合力;高度的产业趋同性制约一体化产业政策的效果;产业政策一体化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尚未建立指导一体化产业政策实施的专门机构。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有:理顺政府、市场、社会在一体化产业政策制定中的行动逻辑;完善配套政策,凝聚政策合力;建立长三角利益协调机制,合理定位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区域协同立法,推动一体化产业政策的深入实施;打造区域一体化合作组织,推进产业政策载体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球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如果区域内的差距过大,一体化的集聚效应会占主导,要素向发达城市流动并集聚,将进一步扩大域内的经济差距。文章在价格理论框架基础上,利用市际面板数据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域内经济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性,其对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低经济发展水平组。可见,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扩大长三角区域内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7.
正长三角地区是一块地缘相近,经济和文化联系较紧密的区域。根据2016年5月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确定,长三角地区涉及到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具体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蚌埠、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7个城市所辖区域。长三角地区虽然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但乡村区域依旧广大,乡村文化既各具特色,又有一定的共性。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以市场机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阻碍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是各自为政的行政体制和行政摩擦。出路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协调各地区的竞争规则和经济发展战略,以及通过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建立一个不被行政关系和垄断力量扭曲的区域共同市场,使区域内真正的市场主体进行充分的、有效的、公平的市场竞争,实现区域共同市场内资源的高效率配置。  相似文献   

9.
筛选长三角三省一市2005—2020年期间的水环境政策文本,从政策力度、目标和措施3个维度建立政策效力量化框架,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环境政策在空间和工具维度上的耦合协调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省一市水环境政策效力均逐年提高,政策工具使用结构以权威型为主导但单位效力有待提高,而系统变革和象征劝诫型工具使用最少但单位效力较高;省市间水环境政策协调关系经历了失调发展、转向协调和协调发展3个阶段,其中安徽省与苏浙沪间的协调发展明显滞后,国家层面的规划政策显著促进了长三角地区水环境政策协调关系的良性转变;政策工具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从失调发展阶段到转向协调阶段,各省市政策工具间的协调关系呈现差异性,整体而言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当前两个最大的经济圈,两地的竞争引人注目。经济学家厉无畏认为,两地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下一步的竞争,将体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水平。他指出,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发展面临三大主题:经济全球化、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资源环境保护。两地只有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才可能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获益。如不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就会造成我国20世纪80年代家电工业重复投资的局面。珠三角与长三角须防投资重复@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价,以期全面把握长三角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方法]文章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要求,创立一个由9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指数加权汇总和产业变异系数测度方法,对长三角农业高质量及一体化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通过对长三角与京津冀等相关区域定量评价与对比分析发现,长三角农业具备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但在经营者素质、生产效率等方面质量不高,在市场开放、产业融合等方面一体化程度较低。[结论] 3省1市应按照问题导向,着力在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开放等方面加强协作,补齐短板,协同推进农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可能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带,成为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前沿阵地之一。尽快整合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交通、法规,加速长三角的一体化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国内外大都市带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是交通的一体化。目前建设长三角高速轨道交通城际网络已经进入启动阶段。长三角城际交通网络在上海的站点是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城市互动发展的前沿和核心。它需要与其他城市内的高速轨道系统有便捷的联络。与浦东国际机场、世博会等有很好的直达性。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     
正长三角自驾游产业发展大会举行4月23日,第二届长三角自驾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21中国大运河"驰骋文旅"启动仪式在江苏镇江举行。长三角三省一市地缘相邻、文脉相通、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是国际国内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2020年区域旅游人数占到了全国六成以上。启动仪式上,主办方授予江苏省句容市、安徽省庐江县、浙江省建德市、上海市光明田原为"长三角自驾游示范目的地"。  相似文献   

14.
所谓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是指长三角区域内,在经济发展的内部结构方面所构成的一种系统同一的状况,即区域分工和区域内部竞争处于合理状态,经济发展达到相对统一的水准,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区域各方通过竞争形成多赢的局面。归纳起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对江苏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对安徽经济发展短期内带来了一定的"危",但也孕育了不少"机"。文章分析了疫情对安徽经济总量、产业和消费带来的冲击,鉴于疫情催生了新消费新业态,认为消费驱动是安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源。文章的政策含义在于:启动安徽城乡居民新一级消费需求,找准发力点;创新驱动安徽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多渠道增加安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加大对安徽民生工程的投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促进长三角产业联动与融合发展,构建一市三省消费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强调必须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他还明确指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并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2018年11月,习总书记在中国国际进口博  相似文献   

17.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然资源工作如何通过创新政策、优化管理等方式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笔者在对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的部分市、县(区)的自然资源工作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区域发展形势和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对增减挂钩政策的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此为主线,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用地保障政策进行了思考和研究,提出了相关政策创新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的最高阶段和终极目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可以反映城乡发展是否协调和可持续。文章从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等四个方面选取了13个评价指标,构建了以市域为单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我国2010年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中等及以上的市所占比例分别为62.50%、71.43%、61.01%和61.90%,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社会、环境和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次之。(2)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总体一般。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高、较高、中等、较低、低的市所占比例分别为13.10%、21.43%、33.04%、23.81%和8.63%。(3)社会、经济、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性较好,尤其是社会和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空间上的重叠性;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各等级市集聚连片且圈层结构分布格局明显;环境一体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环境一体化发展水平反而较低,并且空间分布复杂,省域内差距较大。(4)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受自然条件、交通、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东中西差异明显,与我国的三级阶梯分布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尤其是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东部部分省会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而自然条件较差、经济落后的西南部地区是较低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主要聚集区。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推动绿色生态资源资产化,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长三角一体化被宣布上升为国家战略。青浦、吴江、嘉善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先行区域,将率先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开放度最高、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构成了中国经济的新支撑带。在国家战略层面,安徽属于长三角一员,但实际上安徽与长三角差距与优势共存。新时代下,安徽应深入契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从基础设施、产城一体、人才资源、区域协调、金融支持、生态文明、文化事业、民生工程等方面,加快推动安徽融合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促进安徽与长三角地区相得益彰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