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农工综合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一)农工一体化体制下的多种经营形式并存70年代以来,苏联完成了农业初级产品生产、物质技术服务、产品收购、加工、贮运和销售一体化过程,形成了统一的多部门生产经济体系——农工综合体.其中,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仍然是主要经营形式,到1987年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 ,奎屯垦区各农场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原有的承包制这种小型家庭经营制已制约了农场改革向纵深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 :( 1 )规模较小 ,劳均定额 2 5亩 ,影响了农工的收入和劳动力利用水平的提高 ;( 2 )由于经济和体制等问题 ,现垦区承包职工人数减少 ,劳动力流失严重 ,人少地多矛盾突出 ;( 3)土地规模小 ,土地难以固定 ,土地流转制度难以形成 ,影响农工成为市场的主体地位。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垦区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由于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集约…  相似文献   

3.
经常的改进国民经济管理,始终是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党和国家领导部门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其中主要之点是依据科学原理,提出完善的经济管理办法。近年来,保加利亚社会主义农业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下,实际上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其特点是,生产持续而普遍强化,专业化进一步增强,集约化水平提高,农工联合体得到广泛的发挥。所有这些相关过程,导致了新的农业生产结构的建立。农工综合体,科技生产联合体及科学生产综合体等大规模基本组织的形成,使得部门的  相似文献   

4.
人有百需以粮为重、产有百业以农为先,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人口不断增长与耕地面积减少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走一条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劳动力、土地和资金等生产要素中,向农民素质的提高要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水果蔬菜业是食品农工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业劳动者贯彻党的农业政策,使蔬菜、瓜类、水果、草莓和葡萄的生产得到极大地增长,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各部门的蔬菜总收获量,较之第九个五年计划平均增长15%,其中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增长23%。在这一时期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蔬菜收获量提高了14%,而播种面积仅扩大了6%。然而,生产达到的水平,果蔬产品的种类和品质,尚不能充分地满足居民的需求。这是由于农工综合体各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最终成果主要是不够理解;是由于缺乏能使部门的任务完全地服从于整个综合体总目标的业务机构;是由于水果蔬菜产品物质技术基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苏联农工联合体的生产资源显著增长并逐渐得以完善。这就使之有可能提高农工联合体产品的年均产量。但是,在农工联合体中,产品生产的增长速度仍然落后于生产资源的增长速度。象其它国民经济部门一样,利用农业生产资源的经济效益,一方面,首先决定于所用生产资源的质量和每种生产资源及其各个组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则决定于各种资源与其种内结构之间形成的关系。而且在现阶段,消除过去在发展部门的物质技术基础时形成的不均衡,对于提高部门的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问题在于,生产资源结构中出现的不均衡使之不能保证处于相对过剩状态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这必然导致整个生产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7.
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出现了要素禀赋优势逆转,即劳动力资源的短缺导致了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争夺劳动力资源的矛盾,土地的稀缺性导致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与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在空间和区域上争夺土地资源的矛盾,这些因素制约了粮食生产能力。文章提出了引导投入务工与务农劳动力结构比例、妥善处理土地开发和保护耕地关系、以市场手段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之间资源流动的关系,为发挥新主体的规模优势、提高普通农户的生产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参照普罗塔和贝雷斯福德构建的多元关系网络,立足于生产关系角度,建构两主体之间土地、劳动力等重要生产、生活资源的流动关系。[结果](1)宜昌市随着从事家庭经营的人数的缓慢下降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呈现下降趋势,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得到了较大发展,部分地区的特色农业得到了发展;(2)宜昌市流转土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为5%~15%,平均比例为8%左右,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户数约占总农户数的26%。[结论]新主体兴起之下普通农户的相对地位下降,生产积极性不足,面临着高交易成本、高市场风险和低生产效率的困境;逐年增加的抛荒土地减少了实际土地耕种面积,在土地流转的推动下土地资源更多地流向了新主体,普通农户的土地细碎化更严重;农村劳动力资源在城镇化的发展之下快速流进城市,普通农户逐渐成为土地资源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之间资源流动的关系,为发挥新主体的规模优势、提高普通农户的生产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参照普罗塔和贝雷斯福德构建的多元关系网络,立足于生产关系角度,建构两主体之间土地、劳动力等重要生产、生活资源的流动关系.[结果](1)宜昌市随着从事家庭经营的人数的缓慢下降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呈现下降趋势,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得到了较大发展,部分地区的特色农业得到了发展;(2)宜昌市流转土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为5%~15%,平均比例为8%左右,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户数约占总农户数的26%.[结论]新主体兴起之下普通农户的相对地位下降,生产积极性不足,面临着高交易成本、高市场风险和低生产效率的困境;逐年增加的抛荒土地减少了实际土地耕种面积,在土地流转的推动下土地资源更多地流向了新主体,普通农户的土地细碎化更严重;农村劳动力资源在城镇化的发展之下快速流进城市,普通农户逐渐成为土地资源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10.
<正>土地资源主要指在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土等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是自然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淡水、森  相似文献   

11.
水田适度规模经营是在一定的生产环境和适合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管理、信息等)的最优组合和有效运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垦区水田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中,要以生产精准化和机械化,服务专业化、产业化和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管理的理念,借鉴工厂化生产理论,强化水田规模经营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业土地规模经营被看成是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比较效益的根本途径。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进展不快,主要原因是现实条件的限制。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最基本的前提是,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转移到非农产业,土地经营不再作为他们的谋生手段。在实践中,我国各地把60%~70%的农村劳动力稳定地转入非农产业,作为实行规模经营的起步条件。就我国总体来看,工业化和  相似文献   

13.
最近十五年期间,在农业经济方面,生产和经济的一体化是国际上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研究的结果证实,在农工综合体中,一体化过程正在发展。 匈牙利的经济政策是,把不同的跨单位组织作为农工一体化的成员。因为大的农业企业同一个时期要和几个跨单位组织有联系,而且它们在食品产品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模式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模式一个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究竟采用哪种起步方式,一般说,主要是由当时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平决定的。人少地多的国家,首先从生产工具上进行改革,发展机械化,以节约劳动力;人多地少的国家,则从多投入劳动力,充分利用土地以提高单产入手。就目前来看,在世界范围内,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方式存在三种模式,即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西欧模式。美国模式——美国的特点是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资源丰富。这一资源禀赋特征,使得土地和机械相对价格长期下降,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不断上升,促使农场主不得不用土地和机械动力替代人力。这种…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是社会生产诸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在国营农牧团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劳动力在供给、配置、流动及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出现了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现象.农牧团场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是土地资源,如何将劳动力资源与土地资源有效的结合并充分利用和保护,促进团场可持续发展,笔者以农二师23团为例提出如下见解.  相似文献   

16.
粮食生产的要素是土地、资本、劳动力、生产物资设施等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起主导作用的资源要素是不同的。在经济发达国家 ,生产力比较发达 ,以机械化水平为代表的现代化水平比较高 ,资本、劳动力、生产物资设施等生产要素 ,在短期内 ,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变的量 ;在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土地资源投入量的多少则是一个变量 ,决定粮食的产出水平 ,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粮食生产就属这种情况。还有阿根廷、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其土地资源丰富 ,并有一定的“后备土地储备”——休耕或轮作 ,因此 ,有人将其称为“…  相似文献   

17.
农工综合体是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苏联出现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是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战略步骤。研究和介绍苏联加快农工综合体发展的基本措施,不仅能使我们了解苏联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而且对于我国农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一直稳步快速发展,但其中有三个误区需要澄清: 第一,土地流转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土地流转主要是为了优化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配置,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当然,土地流转必然带来经营规模的变化.但是,目前一个误区是,土地流转是为了农业的规模经济.不过,世界银行的研究结论非常明确:在农业生产领域,规模经济是基本不存在的.一个农场,只要能够使用中型拖拉机,就基本没有什么规模经济可言.因此,规模经营的效益不能仅仅盯在土地上.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全国土地整治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要实现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这多项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文章以新疆沙湾县金沟河镇宋圣宫村为例,通过选取农业产值增加率、劳动力转移指数等19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建立评价模型,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前后的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土地整治使项目的各个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地整治效果较为显著,其中土地整治对于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活环境,提高耕地数量与质量具有明显作用,符合项目实施的基本要求,基本实现土地整治项目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0.
工商资本下乡、要素配置与农业生产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要素配置视角,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2014),分析了工商资本下乡对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工商资本下乡会正向显著影响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即工商资本下乡会带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2)工商资本下乡对粮食作物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呈显著正向影响,对经济作物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主要是由于工商资本下乡后资本对劳动力的替换程度在两种种植结构中存在差异;(3)工商资本下乡会促使粮食作物的劳动力资源流失和家庭劳动力的多部门配置,并导致资本对劳动力要素的替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对经济作物中资本替代劳动力的程度较弱;(4)工商资本下乡会促使土地流转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规模经济效应得以发挥,从而摆脱传统农业低效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