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要求地方财政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适时转变理财思路,尽快建立起以效益为中心的新型财政运行机制.促使地方财政摆脱负重运行的困境,改变财政困难状况,进而推进地方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转。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的实践表明.这一重大改革,使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进一步理顺,收支结构得到进一步合理调整.调动了地方开源节流的积搬性。但是由于分税制财政体制运作机制刚刚起步,受诸多因素的作用,财政困难状况还一时没有扭转。因此,在分税制置财政管理体制下,适应新的财政体制.培植财源,理顺分配是财政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今年.国家实行了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新的财政管理体制,这是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格局和财政运行机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分税制的实施,为我市地方财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理财思路,有效地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对分税制的学习,仅就新体制下财政支农工作和农村财源建设问题谈点个人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一、财政信用资全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财政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率先打破了统收统支高度集中型的财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放权让利的改革,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但这样也使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削弱了财政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我国的财政作为生产建设型财政,不同于酉方国家的消费型财政和福利型财政,在财政资金供求矛盾较大的情况下,财政要服务于改革,又要支持经济建设,就必须跳出原有的只管预算收支的圈子.改变以往理财观念落后,理财领域狭窄,理财手段单一的局面,更新观念,开拓新…  相似文献   

4.
分税制的重大改革,使我国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管理体制.但是,从世界各国实践来看,规范的分税制必须要有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相配套,但在我国转移支付形式还不很规范,难成体系.因此,建立一套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将成为进一步深化,完善我国分税制的核心与关键.一、现有转移支付形式的缺陷及建立新的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过去有些转移支付形式是为解决改革过程中临时出现的问题而设置的,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其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一是受到原有包干体制的影响,把包干体制下形成财力不均问题带入了新…  相似文献   

5.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全面运转,使地方特别是乡镇(苏木)(简称乡镇)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乡镇财政如何适应分税制财政体村改革,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根据分税制后乡镇经济结构财源结构等变化的特征,调整格局,建设好乡镇财政,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相似文献   

6.
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1994年分税制改革直接关系和牵涉到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所以采取了一种渐进方式。一方面,通过对财政收入增量的调整,形成了有利于中央财政收入适度增长的运行机制,增  相似文献   

7.
富锦财政虽然顺利地实现了向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平稳过渡.财政状况正在前较好的方向发展,但仍然没有走出“挂账保收、甩支求平”的困境.特别是执行分税制以来.无论是外部环境变化的因素.还是内部积淀矛盾的表露,都深深地困惑着富锦财政。从外部环境看,财政体制的变化致使富锦财政休养生息之机丧失,陷入理财的“三难”境地。──增量集中,在生财环节陷入后劲难增强的境地。原体制的产品税基本上转为上划收,并且增量高比例集中,而长期以来,富锦为扩大产品税倾注了大量资金,甚至高额借款或高息集资搞建设。这些项目有的刚见收益…  相似文献   

8.
谌永万 《重庆财会》2002,(10):41-42
实施分税制是我国财政体制上的一项重大改革,镇乡财政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分税制财政体制在镇乡贯彻实施如何,笔者最近对渝北区镇乡实施分税制献策政体制的情况作了调查,现就实施情况作简要分析,并对调整分税制财政体制谈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税制财政体制“忽视差别、同等待遇”的改革方式,给民族地区财政带来一系列的困难、矛盾和问题,并对未来财政体制在民族地区的实践造成深远不可逆转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我国频繁变动的财政体制变革过程中,勾勒和剖析不同时期财政体制变革在民族地区实践的历史性轨迹。据此,提出构建真正有利于民族地区财政体制应坚持的原则取向、机制保障和政策要义。  相似文献   

10.
武自力 《西部财会》2003,(11):27-29
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税制运行为国民经济的保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陕西作为西部开发地区的重要省份,实行了省对地市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为国家经济积累和地区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但分税制实行的过程中,旧体制的许多痕迹并未消除,存在的问题仍很多,请看税制改革的特别报道:  相似文献   

11.
试谈分税制下地方财政的增收问题平建华,王丽英实施分税制度管理体制,由于要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适当增加中央财力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这样势必会相应减少一块地方财力,对此地方财政一方面要顾全大局,克服困难,确保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顺利。有效地实...  相似文献   

12.
实行新财政体制以来,各地围绕理顺财政体制,从本地实际出发,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探索与改革,有的地方实行了划分收入范围,核定收支基数,定额上解或定额补贴,超收分成按税种,短收自负扣补贴的分灶吃饭新体制;有的地方根据分税制的要求,对乡镇财政实行了小分灶的管理办法,有的地方实行了划分税种定收入,根据事权定支出,收支挂钩定返还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事实证明,这些比较科学,相对合理的财政体制,最大优势就是解决了乡镇长端“铁饭碗”吃县(区)长大锅饭问题,极大地调动了乡镇政府理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谈谈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大庆市财政发展问题王玉超,于文秀自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在大庆运行以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可以说,已取得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阶段性成果。但是,在分税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由于大庆市财政是政企合一的财政,本身...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五十年来,民族地区财政在国家财政的扶持下,为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就如何进一步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强化理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暴露了民族地区财政在运行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各种矛盾,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不断扩大的具有民族利益的特殊性财政需求,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应认真通过调查论证,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创历史纪录地达到2.7万亿元,让土地财政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主流观点认为,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土地财政产生的根本原因。笔者则认为,分税制其实是背了黑锅,土地财政是某些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中职能错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分税制财政体制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它在规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规范财政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程度、强化各地区对中央财政的依赖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以及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日益扩大等。同是分税制,可以是集权型的,也可以是分权型的,即分税制并不和单一制政体和联邦制政体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财会》1995,(6):16-18
富锦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是一个以农为主的边远小城。几十年来,财政几经体制变革,历经艰苦奋斗,虽然摘掉了补贴帽子,保持了十二年财政收支平衡,但是,仍然没有摆脱大农业、小工业、弱财政经济 局的束缚,始终没能走出“吃饭”财政的圈子。省委主要领导的重要指示,启迪我们必须把解决问题的关键落实到理财的各个环节,把理财的坐标定在收入多元化、支出社会化、资金多样化、管理间接化、服务效益化的格局上,能动地发挥县级财政功能,有效理顺各类关系,扎实地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县级财政成为本地农业、工业、商业、科技、信息以至整个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为此,结合分税制运行一年多的实际,谈谈做好县级财政工作的看法和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重要指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自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的理财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地方财政在提供地方公共产品和组织地方财政收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国家财政经济的稳定和壮大.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与此同时,地方财政困难.尤其是县乡一级财政困难问题日显突出,表现在全国财政总收人高速增长的同时.基层财政困难加剧。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缺陷和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振兴财政,使财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是要健全财政职能和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预算平衡。当前的财政工作各项改革,特别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都在这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财政工作的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如县级财政职能被肢解和弱化的亦象已有所显露,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一、县级财政职能弱化的表象1、财政的分配职能被肢解。分配职能是财政的最基本职能,财政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聚集资金和运用资金,从而保证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而这一最基本的职亦被染指,财政在分配上的权威有所下降.一是控制支出上的权力松动,支…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需要建立新的财政运行机制,努力建立和建设好效益财政是解决巴盟财政经济运行中的一切问题和发展巴盟财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