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一、政府审计制度及其改革内涵按经济学的解释,制度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某种“契约形式”或“契约关系”。它可以理解成是关于如何协调分工中的人们的知识的载体。(汪丁丁,1992)。诺思在他的《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一书中已经指出,制度分为正式约束(有形制度)和非正式约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Coase,1937),而审计也是这一系列契约中的一种。企业这一系列契约集合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是一个系统,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影响。各契约之间最终达到一种均衡,这种均衡就是使得企业的契约成本最小化。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制度约束下会形成不同的契约均衡。而产权及其性质是一种最基本的制度约束。产权性质不同,导致了证券市场上最终控制人性质的差异不同,而不同性质的最终控制人自身又隐含着不同的信誉机制,  相似文献   

3.
蔡昌 《财会学习》2015,(4):45-48
法律和伦理是一对衡量人们社会经济行为优劣的基本标准。法律是一种成文的制度性标准,而伦理更多地是指被社会所普遍认同的非成文的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经济中,伦理与法律相去甚远,伦理也不依赖于社会契约,而是与社会契约平分秋色。从表面上来看,尽管制度约束(constitutional constraints)和道德约束(moral constraints)在制约人们的行为上常常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但在实质上,不仅道德约束不能被制度约束所替代,而且任何制度规则和制度化本身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伦理之维。  相似文献   

4.
在古典或新古典范式中讨论的合约是假设它们在法律上是一种可执行的协议,但是并非所有的交换关系都是这种类型。法律制度可能是不完善的,或者相关信息可能无法由法院所证实,这种情况下非正式合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麦克尼尔(Mac-neil)将之命名为"关系性契约"。实际上,契约双方之间最优的合作需要正式契约和关系性契约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闫培新 《理财》2002,(12):5-5
长期以来,我国审计责任的认定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审计责任的界定缺乏明确性,审计责任约束缺乏刚性。笔者认为,对审计责任进行分析,应从所有者、经营者、审计人员三方的委托关系入手。 一、所有者的双重委托关系与审计责任约束 在委托人、受托人和审计人员三方的契约关系中,审计契约和经营契约在委托关系上是并行的,在实质内容上是一致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委托经济责任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社会责任投资基金契约条款适应社会责任目标而进行的规范和调整进行评估,并采用异质性随机前沿分析和LSDV法阐释基于契约的社会责任约束程度与基金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市场利率追逐型社会责任投资基金的契约对社会责任主题的约束程度普遍高于市场利率追逐型社会责任投资基金,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投资目标和投资范围的契约条款设计方面。社会责任投资基金的契约得分与基金的代理成本呈正相关关系,尤其是非市场利率追逐型社会责任投资基金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规则前置”的契约条款对社会责任主题的限制和约束增加了代理成本,契约作为一种硬约束手段在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上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治理形式与契约的完备程度密切相关。本文分别论证了在完备契约和不完备契约条件下,企业应采用的治理形式,通过寻找"科层"等正式制度治理与"关系"等非正式制度治理的最佳结合点,探索企业节约交易成本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制度环境与审计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环境就审计师而言,是指审计师执业过程所面临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则,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如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非正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传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或称所有与控制的分离、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到激励与约束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一、心理契约的概念研究A rgyris(1960)首先在其《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用"心理契约"描述下属和主管之间的关系,但他并没有对这一术语加以界定。Levinson等(1962)对心理契约的解释是"雇主和雇员事先约定好的、没有明确表达的相互期望",把此看作"没有成为的契约",像工资这类期望在意识上比较清晰,而晋升方面的期望则比较模糊。Schein(1965)认为心理契约是组织和成员之间时刻存在的一  相似文献   

11.
马珊珊 《新理财》2014,(1):86-87
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机制,不仅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而且明确了决策公司事物时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涉及激励与约束等多方面的内容。简而言之,公司治理结构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核心是委托-代理关系,目标是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运用不完全契约理论对银行贷款与企业债券的契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与企业债券的"硬约束"特征相比,银行贷款的"软约束"及其债务再谈判特征是银行贷款成为企业债务融资方式优先选择的一个重要理由.  相似文献   

13.
陈骏  徐玉德 《会计研究》2012,(9):73-81,97
我国债权人利益司法保护体系尚不完善而产生的信贷约束,对上市公司的各项决策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从这一特殊制度背景出发,研究了债务期限约束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期限约束强度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负相关;对国有企业而言,其"天然的政治关系"消除了债务期限约束的负面影响,相反随着债务期限约束的弱化高管激励强度逐渐增强。研究结果表明,在信贷强约束条件下,公司制定高管薪酬契约过程中会关注债权人利益,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削弱管理层风险转移的动机;而在信贷软约束时,债务融资的这种治理功能将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4.
履约能力不对称条件下,被保险人权益实现面临多元经济伦理和法律规范约束,主要表现为保险人契约责任问题。本文从现代民商法和制度金融学的分析视角,阐释保险人履行契约责任涉及的企业伦理和契约法制度问题,并就保险人契约责任法律规制,提出相应的学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审计关系契约链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审计关系涉及审计委托人、被审计人和审计人之间的三种契约,这些契约的签订是遵循契约内在规定按一定顺序实施,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契约链”现象,依据三种契约在契约链中的关系,将它们分别称为“奠基性契约”、“主体性契约”和“辅助性契约”,由此提出研究审计关系的一种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财务契约理论关于清算价值、再谈判和控制权配置问题的研究,对信贷融资关系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资产抵押是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一种机制,但抵押资产的清算价值受其专用性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设计抵押条款时应予充分考虑。债务重组(再谈判)是控制权和收益权向债务人转移以获得帕累托改进的一种机制,但是债权人对策略性违约进行惩罚的需求冲淡了这一机制的作用。债权人能够运用限制条款持续地影响企业决策,甚至在企业财务危机和破产程序中夺取整个企业的控制权。这种控制权转移是信贷契约治理代理问题的主要机制。当然,任何治理机制都是"双刃剑",最优契约需要权衡约束机会主义行为的利益和导致企业无效决策的成本。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独立董事激励的次优契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契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影响独立董事制度的各项因素,构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独立董事激励约束机制的次优契约模型,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完善独立董事激励约束机制的相关对策,以期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既体现为企业各参与方的一种契约关系,又体现为企业所有权的一种制度安排,同时它还体现为企业内部各种权力的约束和制衡机制,其内涵是丰富和深刻的.财务治理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的重要系统,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公司治理必须从财务治理入手.  相似文献   

19.
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林钟高  郑军 《会计研究》2007,(10):53-61
本文在分析评述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引入契约经济学理论,首先确立了内部控制的契约属性,是一种评价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同时从新制度经济学出发,进一步论述了内部控制契约是企业理性的各个要素主体之间关于经济利益的分配而构建的一个旨在协调其经济活动有序、有效运行的约束控制机制。文章最后分析了内部控制与契约公正的共生互动性,追求利益分配的公平和正义成为内部控制契约公正性的伦理诉求和道德评判。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CPA制度细分为三个层次:(1)主体与管理当局的关系,是CPA本身的形成机制和制度及其与自律体系或行政管理体系存在的一种内部纪律、行政规管关系;(2)主体与审计对象的关系,是合同契约关系,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3)主体与第三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